论述为何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到底是什么意思)

论述为何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到底是什么意思)(1)

脾的功能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脾的功能,脾主运化和脾的“升清和统血”。脾主运化:

A、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和上面的理论看起来是一样,不过仔细看书上的内容,就有点不一样:运是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我们想一想:就是运化运化,就是先运而后化,不“运’就无以谈’化”;如果化为消化吸收的的意思,那么,这个词就应该变为“化运”,没有消化吸收,何以何以输送转化?先消化吸收,再把营养物质等进行转运输送,这才是对的;古人用词很严谨,和阴阳一样(在《名老中医之路》中赵棻先生谈到:原来阴阳学说,把阴字列为第一位,阳字列为第二位,从阴字代表的物质,阳字代表功能来看,先物质后功能,把物质列为第一性,这正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唯心论者把功能(精神)列为第一性的,以这种思想方法作为说理工具,符合客观真理,故中医学说能一脉相承,经历千年不衰,道理就在这里),先后顺序不会随意颠倒;转运输送之后,这个“化”就变成了转化之意,如把从饮食中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和水液转化成血,把体内一部分无用津液转化为汗液等

B脾的“升清和统血”

清升浊降,自然之理。升清,就是说脾“运化”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液,但不运送饮食物中的浊物,这是对脾主运化的进一步解释。

关于统血:统,古时是一个形声字,从系旁,充的读音,它的本意为丝的头绪。脾统血的说法来源于《难经·四十二难》中说的,“脾裹血,温五脏“,而裹,也是一个形声字,从衣,果的读音,它的本义为包、缠。由于血本来就存在于脉中,靠心主管,那么,血还用得着包缠吗?既然用不着包缠,那为什么还要说’包缠”?其实,我们只要从包缠的目的和脾的功能就不难理解这个说法:包缠的目的就是保护,由于血具有损耗性,所以要保护,就要不断地补充血的不足,而脾主运化,能增加血的含量,补充血的不足,故而,脾就能“裹’血。

从这里看出,脾统血的’统‘,实为“充’之意,即脾具有补充血液不足的功能,人体中和血液,不只含有营养物质,更含有大量的水液。脾,在运化营养物质的同时,更是运化水液入血,以补充血液的不足,所以,脾之充血实际上是脾主运化的目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用“脾统血”的理论治疗“脾不统血”的出血,效果很好,这怎么解释?

养过鱼的人都知道,如果鱼缸里的水太少,则鱼就会乱’蹦跶”而更多的出脉,随着气的外出,血也随着外出,这时候就导致了“出血”现象。和加水之后鱼安静的道理一样,治疗此类病只需补血即可,由于血之所充在于脾,故而健脾补血,效果不错。

所以我们养脾时就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食物喜温燥。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里常用的各用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因此亦具养脾之功。如紫蔻、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2)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湿。

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湿,亦可让脾舒畅。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当属养脾之物。

3)勿过食生冷。

小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勿过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饮、凉水等,因为会伤损脾阳。而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烤香的食物会不会上火,不能吃刚烤出来还烫着的,可等凉至室温时再吃即不会上火。脾虚之人又可坚持晨起喝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并能升阳。

论述为何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到底是什么意思)(2)

养脾

4)养脾的中药及汤方。

脾为中土,为阳气左升之枢机。历代有不少养脾的中药及汤方:健脾燥湿有苍术,有平胃散;补脾化湿有茯苓,有四君子汤;醒脾助运有草果,有醒脾散;温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汤;升脾益气有黄芪,有补中益气汤;养脾和中有人参,有桂枝人参汤。如此等等,皆是宣畅脾阳、调和中气之方药。

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无力,常会吃什么拉什么,且面黄肌瘦,此时当重视养脾。脾喜甘淡而恶腥辣重浊,因此,甘淡可以养脾;脾气太虚,千万不可吃香喝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