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1)

以手中之笔,书写一段赤子传奇的诗人;

以满腔热血,折射一生舍生取义的斗士。

—— 唯旧寄语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2)

拿破仑说: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话恰似闻一多的一生。

闻一多是谁?

他是一位生性耿直的知识分子,诗人,

但他的文学造诣不仅仅止步于诗歌,

在绘画方面,他同样表现出惊人的天赋;

闻一多更是一位坚定不移的民主斗士,

组织演讲,印制期刊,

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民主活动之中。

他曾说:

我们理想的本身,就是一首诗。

如他所言,他的一生也如同诗歌一般,

浪漫绚丽,激情澎湃。

面对国民党的阻挠、特务们的恐吓,

他毫不畏惧,依然高举民主的火炬。

他怒斥蒋介石,痛批国民党,

直到被特务暗杀的那一刻,他也没有害怕过。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英雄的气魄永存不朽,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华之魂!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3)

山清水秀之地,自古便人杰地灵。

长江中游北岸的湖北省巴河镇,

历来人才辈出,多生状元、宰相,

明朝万历年间任户部尚书的姚明恭,

清嘉庆二十四年中鼎甲第一名的状元陈沆……

在这样的“风水宝地”,

闻家书香门第,声名远播,

代代有才人:进士2人、举人5人、

贡生17人、太学生62人、秀才119人。

祖辈的优秀基因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闻一多的父亲是清末秀才,

长于诗词曲赋,勤奋好学,耿直中正。

昔年,曾在维新变革活动中贡献心力,

后弃政归隐,创办私塾,

建了一座“诱善斋学舍”,

学生日渐增多,不久更身为“绵葛轩小学”。

家族血脉内含济天下苍生之愿,

晚辈后生自是半点不差。

闻一多自幼在家塾中“与诸兄竞诵”经史诸书,

好学勤思,被称为“书痴”。

大抵是因为此前的听闻,

他最喜欢梁启超的文章。

那是与四书五经完全不同的文字,充满力量,尽是气势。

梁启超成了闻一多心中的英雄,

他像平常的热血青年一样,

接受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使命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少年闻一多断然剪去辫子,

彼时,他的才华已经初锋芒,

1912年,闻一多入京考试,

最终以湖北第二的名次被清华录取,

时年仅14岁。

在求学期间,

他写了一篇叫《闻多》的自传,

其中就有这样的一些对自己评价的句子——

“所见独不与人同而强于自信”

“性简易而慷爽”

“不与人较短长,然待人以诚”。

入校时闻一多的姓名是闻多,

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给他起了绰号。

那时候,闻一多的革命主张是废姓,

朋友间直呼其名,

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

他从善如流,立刻笑领了。

在清华学习十年,闻一多勤学苦读,成绩优异,兴趣广泛,

特别在文科方面才华出众,

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最后终于脱颖而出。

逐渐成为同学公认的学生领袖。

1915年,

其作品被送展在美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

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同时创作旧体诗,

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

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闻一多紧随校园运动的潮流。

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满江红》,

贴于学校饭厅门前,

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

发表演说,创作新诗,

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

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4)

而在闻一多的体内,

无限大的能量正在酝酿着、爆发着。

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留学,

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

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学习,

在专攻美术且成绩突出时,

他更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兴趣,

特别是对诗歌的酷爱。

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

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闻一多用诗人的天赋,

表达自己对祖国炽烈的爱,

他写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

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

广州湾(广东湛江)和旅大(旅顺、大连)。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走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节选其一澳门

1999年,伴随着澳门回归祖国,

《七子之歌》响彻神州大地,

流入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田。

同年闻一多提前完成学业,

他放弃了在美国继续深造的机会,

毅然踏上了归途,纵使前路未知,

但爱国之心始终指引着他一直向前。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5)

1925年5月回国后,

闻一多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并从事《晨报》副刊《诗镌》的编辑工作。

闻一多先生上课很别致,

据学生回忆,先生上课时身穿一件黑色长袍,

昂然阔步进入教室,

先掏出烟盒向学生笑着问:“哪位吸烟?”

学生们笑而不接,他就自己点上一支。

在电灯光下,烟雾缭绕,

然后,他拖长声音说上一句:

“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谓真名士!”

这才开始讲《楚辞》。

学生有吸烟的也可上前“借火”。

正是这种“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

过了几十年学生仍记忆犹新,

老师的真性情和“名士风度”与古典文学的美与意境相得益彰,

学生中人才辈出。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6)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3校南迁湖南长沙,

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闻一多随校南迁,执教于临大,

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

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

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

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

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

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

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

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此外,还开设了"诗经"、"楚辞"、"周易"、"尔雅"等近10门课。

1939年暑假后,日寇空袭昆明次数增多,

联大不少教师疏散到城郊居住。

此时,闻一多补行休假一年,举家搬到晋宁县城。

当时次子闻立雕、三子闻立鹏、

女儿闻铭均在草村国立实验小学读书。

作为诗人的闻一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是“诗化”教育。

他常常给孩子们讲解古诗,最主要的是唐诗。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由于研究造诣精深,

因此他给孩子们讲解唐诗特别能深入浅出,

传情、传神,生动感人。

孩子们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

有时鼻子发酸,与诗中人物呼吸相通。

“诗化”教育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孩子们熟读善背古诗,

为了督促孩子们的背诵,

闻一多还规定了“惩罚”制度,

背不下来的要为他捶腿100下。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7)

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

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当时的青岛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城市,

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

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

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

一面打电话给校方指责放纵学生。

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找校长评理,

一面大声疾呼:

“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

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

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

1932年,

南京国民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

学校乌烟瘴气,闻一多遭受了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

  

在青岛大学受到的伤害和刺激,

一时难以抹平。

闻一多再次回到了清华园,

一方书桌,三尺讲台,小楼庭院。

可是安逸的生活并没有使闻一多忘记对中国时局的关注,

并没有磨灭他爱国的心。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8)

1939年底至1943年,

国民党顽固派先后掀起了3次反共高潮。

1944年,

国民党在对日作战的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

闻一多等30人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对时局的宣言》。

这样的形势下,

国民党当局在联大加紧政治上的控制。

一方面,教育部要重新“审定”教授们的资格,

另一方面,规定院处长以上的教授加入国民党。

这些都引起了联大教授们的不满。

1940年10月,

西南联大召开教授会传达重新审定教授资格的规定,

教授会讨论时,“许多先生发言非常愤慨”,

闻一多等拒绝填表上报。

1943年3月,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

闻一多看后说:我简直……吓一跳,

我们的英明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

“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

公开向“五四”宣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与此同时,闻一多越来越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他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及

重庆《新华日报》等进步书报。

抗战时的昆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货币又急剧贬值,人民的生活状况不断恶化。

报载当时“昆明物价,全国第一”。

联大教授生活十分艰难,

闻一多一家由于人口较多,

甚至时有“断炊”之威胁。

闻一多常常思考如何贴补全家生计,

并与清华研究所的同事商谈。

熟悉他的老同事想起他曾搞过篆刻,

遂怂恿他以“治印”谋开源之道。

不久,他正式挂牌治印时,

浦江清教授特撰骈文启事,

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蒋梦麟、

熊庆来等12位著名教授具名推荐,

一时轰动春城。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9)

1945年12月1日,

特务暴徒袭击联大新校舍、联大师范学院等处,

制造了“一二·一”惨案,

杀害联大学生潘琰、李鲁连,

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及南菁中学教师于再,

缪祥烈等25名学生受伤。

2日,死难师生入殓。

闻一多题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一二·一”惨案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进而形成震惊中外的民主运动。

闻一多一方面坚决支持学生与反动当局斗争,

另一方面与中共地下组织保持联系,

注意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斗争;

同时,还积极工作,与联大常委梅贻琦交谈,

争取到梅支持学生关于查处罪魁祸首的复课条件,

从而使斗争顺利发展,发挥了主要作用。

3月17日,昆明学联为4烈士举行盛大出殡。

闻一多悲痛激愤地说:

“今天我们在死者的面前许下诺言,

我们今天的方向是民主,

我们要惩凶……他们跑到天涯,

我们追到天涯,这一代追不了,

下一代继续追,血的债是要血来偿还的。”

5月4日,上午9时,

联大全体师生在新校舍图书馆举行结业典礼,

梅贻琦主持大会,宣布西南联大正式结束。

随即师生们分批离昆北返。

典礼后,人们到校园东北角举行联大纪念碑揭幕式。

碑额“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为闻一多篆书,

碑文由冯友兰撰写,罗庸书丹。

因为三位名家合作,此碑后来被称为“三绝碑”。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10)

自从1944年以来,

闻一多作为一名民主战士愈战愈勇,

成为青年学生的朋友,

成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

特别是“一二·一”运动以后

他越来越看清楚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因此他也就更加旗帜鲜明地进行战斗。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11)

敌人对闻一多等民主斗士恨之入骨,

必欲除之而后快。

5月,他们在近日楼、

青云街、文林街等处张贴标语和壁报,

对闻一多等进行攻击,

污蔑他们是拿卢布的俄国特务,

把他们称为“闻一多夫”“吴晗诺夫”等,

造谣称“李公朴奉中共之命携巨款来昆密谋暴动”。

他们对闻一多攻击尤多,

甚至扬言悬赏40万元买闻一多的人头。

联大的教师和学生们一批批离开昆明,

闻一多因为民主运动的事情,推迟北返行程。

5月7日,吴晗离昆,

闻一多接替了《民主周刊》社社长职务,更加紧了工作。

1946年7月11日,

西南联大最后一批同学乘车离开昆明,复员北返。

蓄谋已久的反动派再也按捺不住了,

当晚,暗杀了李公朴。

随即,传说敌人第二个暗杀目标即是闻一多。

不少同志和朋友都劝闻一多不要外出,暂避一下。

然而,闻一多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说:“事已至此,我不出去,什么事都不能进行,

怎么对得起死者!

假如因为反动派的一枪就都畏缩不前,

放下民主工作,

以后有谁还愿意参加民主活动,

谁还信赖为民主工作的人?”

7月15日,李公朴殉难经过报告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举行。

同志们为了闻一多的安全,请求他不要参加。

最后他以只出席不讲话为条件,得到大家的同意。

在报告会进行中,

当看到李公朴夫人张曼筠悲愤难言时,

特务乘机起哄,闻一多怒不可遏,

拍案而起,做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

演讲中,闻一多大义凛然地说:

“……我们有这个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自强不息的杰出人物(才华横溢的学者)(12)

恨得咬牙切齿的敌人再也无法忍耐……

7月15日下午,

国民党特务在西仓坡宿舍门口设下埋伏,

极其残忍的枪杀了闻一多。

与他在一起的长子闻立鹤为掩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与反动派愿望相反,

烈士的鲜血唤起了更多的群众丢掉幻想,

投入埋葬蒋家王朝的战斗。

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的序言中说:

“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

他是一个斗士。但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

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

清华园中的闻一多教授雕塑。

背景墙上的文字是:

“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

他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却扛起了救国图存的大旗;

这个激情的诗人,

这个热血的战士,

就这样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

他给我们留下了他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民族正气之歌,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文人,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