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和哥窑区别 汝窑与哥窑出自双子官窑神的汝窑

祭天于郊坛,祭地于社稷,祭祖于宗庙。

古代皇室一直沿承“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祀祭原则。我在前文中提及汝窑作为礼器应起于禋祀郊庙,这从逻辑中留下一个空白:血祭社稷的礼器中有没有陶瓷器呢?如果有,可能是那种窑器呢?

这种窑器首先得具备“黄琮礼地”的黄色基调,琮形制式的礼神符号,符合这种特征的窑器就是哥窑。

社稷是古时祭地祇的地方。社,即土神,稷,即谷神。社稷又称皇家所属天下,又称六合八荒。

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又叫八荒,或八方,四方四隅。

哥窑典型器中,古玩行命名为葵口盘的东西应叫六合(也是荷的谐音)盘,古玩行命名为八方杯的东西应叫八荒杯。

汝窑和哥窑区别 汝窑与哥窑出自双子官窑神的汝窑(1)

八方杯器型出自哥窑,也终于哥窑。由于八方杯干什么用途都不舒服,后世,除模仿哥窑器外,没在任何实用器中使用八方口沿造型。

自宋徽宗开始,包括南宋诸帝皆采取了郊社合祭,这也许是哥窑作为特殊祭祀需要出现的原因。明清以后,由于郊、社祭祀又分开进行,社稷坛恢复使用玉琮。

八方杯如果改为四方,两个杯口沿对扣在一起即是玉琮。

汝窑和哥窑区别 汝窑与哥窑出自双子官窑神的汝窑(2)

哥窑是由于烧制工艺特殊,或烧制仪式特殊,从北宋官窑独立出去的,一个小规模,主要烧制祭地礼器,兼烧其他宫中用瓷的另一个官窑。所以宋人叫它哥窑。

宋代,下至平头百姓,上至太后、皇后、大臣、宦官、宫女,都称皇帝为“官家”,也可称“官里”、“大家”、“主上”和“圣上”等,正式场合称“陛下”。“宋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之类语言即出于宋人之口,换做后人,一定会说:“宋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当皇帝”。

《垣斋笔衡》:“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里的“官窑”二字和明清时的官窑具有完全不同意义。北宋官窑应该叫做北宋皇窑,或者如一些学者提议的,叫北宋御窑。

南宋朝廷称自己办的窑为“内窑”,而不称“官窑”,称杭州为临安,而不称京,是表示,东京依然是赵官家的京,“官窑”是赵官家的唯一官窑。北宋官窑的这个“名曰官窑”,南宋的纪实者应该是给了它特定含义的。

今天学藏两界中使用的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两个名词有许许多多的不同,需要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小心甄别。

汝窑和哥窑区别 汝窑与哥窑出自双子官窑神的汝窑(3)

哥窑,可能是宋金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对北宋官窑外的另一个官窑的称呼,其含义是指一个和“官窑”大体相类的,赵官家的一个“子”窑,或小窑。亦或兄弟窑、双子窑。也指“京师自置窑”外另一个官窑所出的窑器。

章生一的窑叫哥窑,章生二的窑叫弟窑故事明显就是元明之人的创造。如果宋代真的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章生一应叫章生二为二哥,反过来,章生二应称章生一为兄长,宋代并无弟这个称呼。哥替代兄,指谓同辈男子中年龄大的人,是元代以后的事情。

宋时,王安石与王雱父子品评天下人物,把当朝高人数了个遍后,王安石指着王雱说:“大哥自是一个!”王安石口中的“大哥”,指的就是自己的儿子王雱。

宋时,宋徽宗称儿子辈的宋高宗亦为“九哥”,宋钦宗称弟弟辈的宋高宗也为“九哥”,宋高宗对自己的养子宋孝宗曾说:“大哥,等我百年之后,你再为之。”

宋代的“哥”字,用一个现代用词准确替代很难,笔者的哥窑名称推论也仅仅是一个推论而已。但前些年几个国字号的研究机构组团漫山遍野地寻找章姓兄弟窑址,好像不是学术理解问题,没准另有目的。

历史会湮没许许多多的事实,历史事实会在岁月的变故中,割裂成一些破碎的词语碎片。在后人对这些碎片的缝接之中,哥窑,不知何时,不知何地,不知何人把它和具有金丝铁线特征的所有宋元瓷器缝在一起,在哥窑名下,独门独类起来。

故宫的2017年哥窑研讨会,以故宫“传世哥窑”为证据,把哥窑定性为南宋。把北宋哥窑,这个可能是始创祭地神瓷的赵官家的窑,从哥窑主流理论中踢了出去。使北宋官窑的礼器生产,理论上只剩下汝窑一支。

汝窑和哥窑区别 汝窑与哥窑出自双子官窑神的汝窑(4)

其实,目前世界上的大约300件“金丝铁线”“传世哥窑”,只不过是宋元时期,具有同一特征瓷器的一张画皮而已。在这张画皮后面轮番登场的,不止一个时代,不止一个窑口的窑瓷。

汝窑和哥窑区别 汝窑与哥窑出自双子官窑神的汝窑(5)

传世哥窑,是一堆没有共同窑名的金丝铁线,和一个只剩下传说,找不到对应物的名字,勉强拼接起来的东西。干这件事的,是一些老把元代的事和宋代的事扯到一起,总把好的老物件和前朝帝王扯到一起的明代文人。

哥窑是外人对小官窑的叫法,内部人应该叫董窑。董窑的董字,并非指姓董的董字,也非指董事的董字。而是古董的董字,是指深藏的意思。这里的“董”字也可写作“蕫”字,古代“董”与“蕫”相同,是指藕根,是荷之母。哥窑是藏祭用瓷,汝窑是禋祀用瓷。一个燎祡祀天神,一个瘗埋祭地祇。社稷祭地用的是太牢(牛、猪、羊)的血藏地,不会使用烟器告天,把哥窑双耳尊叫作簋式炉应该谨慎考证。

汝窑和哥窑应该是北宋官窑窑厂,柴(祡)窑与董(蕫)窑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生产仪式生产的窑器。

历史事件,单独起来看,往往不知就里,联系起来看,显得简单了许多。

如此推理,哥窑金丝铁线的采用,不是一种单纯的唯美追求,它很可能是一种宗教符号。金丝铁线代表江山社稷中的“阡陌”,“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

哥窑的黄色基调或许是代表土神(社),纹理开片或许是代表谷神(稷),上古时代的青铜器与玉器之上经常刻有谷神、谷纹。

由瓷器生产中的开片缺陷,到美丽的金丝铁线,一定是出于古人礼敬神祇的灵感。因为哥窑的金丝铁线特征无论是从陶瓷史的时间轴上,还是从空间外延上,都未表现出强劲或持久的流行力。

牵强附会是礼神文化的本质。古人的所有礼神行为都好像是牵强附会。

在满地古陶瓷文化碎片都变为经典的时代,真相,让人看起来反而更像是恶搞。

汝窑和哥窑区别 汝窑与哥窑出自双子官窑神的汝窑(6)

航拍的阡陌

P.S. 到此,北宋官窑追踪系列评论第三季《神的汝窑》结束,系列评论总计已发30篇。北宋官窑追踪系列评论第四季将在春节期间开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