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归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预习清单)

第1课《社戏》

【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背景链接】

本文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

【文体知识】

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体例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小题快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叨( ) 慢( ) 潺( )

( ) 水( ) 欠( )

着( ) 漫( ) 旺( )

cháo( )笑 撺duo( ) jiǎo( )洁

蕴zǎo( ) 纠gé( ) 好dǎi( )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2)____________________: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3)____________________: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3、围绕“看社戏”,课文主要分为如下几部分,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想看社戏——________________社戏——______________社戏——看罢社戏

第2课《回延安》

【作家作品】

贺敬之,1924年,山东枣庄人。诗人、剧作家。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背景链接】

1956年,贺敬之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他见到了热情的乡亲们,目睹了延安的新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小题快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定( ) 脑( ) 油( )

子( ) 白羊手巾( ) 心( )

翅bǎng( ) 眼kuàng( ) 羊gāo( )

树shāo( )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指内心,心里。

(2)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3)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归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预习清单)(1)

第3课《安塞腰鼓》

【作家作品】

刘成章,1937年出生于陕西延安。主要作品有《黄土情》《纤丽的阳光》《羊想云彩》等。

【背景链接】

20世纪80年代,刘成章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景象,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感悟到“安塞腰鼓”不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于是,刘成章充满激情地创作了《安塞腰鼓》一文。

【文体知识】

散文:散文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件小事,甚至一个小小物件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出某种意愿等。其特点在于“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选材范围广阔,形式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小题快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杂( ) 奋( ) 烧( )

然( ) 然( ) 礴( )

fú( )射 思xù( ) tián( )静

明xī( ) 淋lí( ) 飞jiàn( )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突然中止。

(3)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____________________: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归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预习清单)(2)

第4课《灯笼》

【作家作品】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舌耕笔耘,成果丰硕。代表作有《羽书》《北极星》《我还没见过长城》等。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归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预习清单)(3)

【小题快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 领( ) 熙然( )

旋( ) 静( ) 暖融( )

思mù( ) 怅wǎng( ) 马前zú( )

qiāng( )然 tuì( )色 liáo( )原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2)____________________:调停,调解。

(3)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4)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处世的道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灯笼》这篇文章由点及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感激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