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变法内容简述(平籴饥荒李悝变法)

良田无晚岁

丁泽

人功虽未及,地力信非常。

不任耕耘早,偏宜黍稷良。

无年皆有获,后种亦先芳。

嫵撫盈千亩,青青保万箱。

何须祭田祖,讵要察农祥。

况是春三月,和风日又长

“尽地力之教”

李悝,也作李克、里克,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李悝的生平事迹,已难确知其详,只知道他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作过中山相和上地守。使他在历史上留下永久名声的,是他任魏文侯相时在魏国的变法改革。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李悝变法以“富国强兵”的记载。在经济方面,“尽地力之教是李悝的主要主张。李悝把国家掌握的一部分荒地分给农民耕种, 使一些没有土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转为自耕农,而国家也因此得到什一之税(农民收入的十分之一) ,增加了财政收入。李悝认为田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付出的劳动多,收获的也就越多,反之亦然。李悝已经认识到粮食价格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知道粮贵则对士民工商不利,谷贱则伤农,善治国者必须兼顾士民工商和农民双方的利益。他指出五口之家的小农,每年除衣食、租税和祭祀等开支外,还亏空四百五十钱,这就是农民生活贫困和不安心于田亩的原因。如果遇到疾病死亡、水旱天灾和国家额外征收的赋税,农民的生活就无法维持下去。农民处于生活上都无法保障的状况下,只有采取“尽地利"的办法,来增加生产,满足生产者最低的生活需求。那么怎样“尽地利之教”呢?《史记》 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是说,谷物的耕植须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有的作物如受自然灾害,还有其它作物可以收获;耕地要深,除草要勤,收获时要如防备寇盗那样快,以免作物遭受损失。这些无疑是十分宝贵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经验,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作用。

李悝变法内容简述(平籴饥荒李悝变法)(1)

平籴法

为了稳定统治秩序,李悝推行平籴法。李悝把丰年分为三等,亩产是常年的四倍为大丰收,标准是一个五口之家,种田- -百亩,可收六百石;亩产是常年的三倍为中丰收,百亩可收四百五十石;亩产是常年的一倍,则为小丰收,百亩可收三百石。除去农家常年生活水平消费二百石,大、中、小丰年都有余粮,多则四百石,少则- -百石。国家收购粮食要根据丰收的情况,大丰收购粮三百石,中丰收购二百石,小丰收购一百石。李悝把歉收也分作三等,比常年减产三分之一为小饥荒,百亩能收一百石;减产半为中饥荒,百亩能收七十五石;减产五分之四为大饥荒,百亩只收三十石。在好年成由国家平价收购粮食,用以备荒;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借以平衡丰年和荒年的粮价。他提出要根据歉收的状况出售粮食:小饥荒平价卖出小丰收年景购进的粮食;中饥荒平价卖出中丰收年景收购的粮食;大饥荒平价卖出大丰收年景购进的粮食。按照这套办法,不管好坏年成,粮食的价格总是平稳的。李悝的平籴政策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现实的谷物价格的腾贵,所以他着重丰年收购以备荒年抛售,从而才能压低谷物价格。此法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