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的童年回忆村子(不自觉地怀念自己故乡的童年)

看了《沙乡年鉴》,不自觉地怀念自己故乡的童年

作者:赤海贝

“有些人在没有野生生物的情况下依然过得滋润,而有些人则离不开野生生物,没有他们就过不下去。”或许,我属于后一种情况,对于自然的怀念,就像在宇宙中寻觅自己的另一个灵魂。

8090后的童年回忆村子(不自觉地怀念自己故乡的童年)(1)

有一本书可以与《瓦尔登湖》媲美,也有人把二者成为姐妹篇,这本书就是《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被誉为“生态伦理学之父”的奥尔多·利奥波德所写,《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作者在这本书里,写下的那些文字,是对离开野生生物就觉得有所缺陷的人的眷顾,是对野生生物的嘉许和对他们身处两难境地的阐释。

“土地是灿烂文明之母,这虽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但现代文明却早已遗忘了孕育文明之源。”利奥波德在日渐荒漠化的土地上,写下了一系列的生活随笔,这就是《沙乡年鉴》。

8090后的童年回忆村子(不自觉地怀念自己故乡的童年)(2)

沙乡是书中提到的农场所在地,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为我们呈现出一副美好的自然图景。

我喜欢《沙乡年鉴》,开始是因为作者优美的笔触。作者所描绘的那些事物,许多是我童年故乡的记忆,无论是一年中的12个月,还是那些细小的生物,都是农村孩子所见所闻所感。

在我的故乡,当1月的到来,随着寒潮的来临,冰雪也开始光顾。树杈上的冰霜,那草尖儿的冰花,还有落入手心的雪花,房前屋后的冰凌,冬天里的寂静和狂风的怒吼。在整个冬天,记忆最深刻的是躺在被窝里听风声。只要听见风声够大,那就是证明冬天来了。

8090后的童年回忆村子(不自觉地怀念自己故乡的童年)(3)

那些记忆里的冬天,从来没有觉得冷,却有着很多好玩的事儿。滑雪、打雪仗、扣小鸟,这些冬日里才有的游戏,玩多久都会觉得短暂。

当风声足够大时,孩子们便很少出门。这时的父母,也通常是最仁慈的,会把一些平时不会做的美食,做给孩子们品尝。能烤的、能煮的、能炸的,都会大方地做给孩子们吃。

而最令人怀念的当属烤红薯。当天刚开始结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盼望着能生火炉,当火炉一生起来,就意味着甜滋滋、软糯糯的烤红薯要来了。

8090后的童年回忆村子(不自觉地怀念自己故乡的童年)(4)

烤红薯好不好吃,选材是关键。红薯按颜色,分为白瓤和红瓤,白瓤烤出来干糯,没有水分,口感偏硬,更重要的是不敢大口吃,大口吃会噎着。红瓤的红薯,烤出来甜糯,水分充足,有时还会留红薯油,是烤红薯的最佳食材。

红薯按身材,分为圆形和椭圆形,圆形的红薯,由于个头偏大,烤制的时间偏长,烤出来的红薯偏干,甜味稍淡。椭圆形的红薯,由于身材瘦弱,烤制时间较短,水分保留充足,甜味浓,是烤红薯最佳的选择形状。

还记得小时候,一想到要烤红薯,便跑去红薯堆里,到处翻找椭圆形红瓤的红薯。当炉火慢慢变大,红薯被烤得滋滋作响,等待着红薯变熟的时间,是童年最甜的记忆。

8090后的童年回忆村子(不自觉地怀念自己故乡的童年)(5)

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些是冬天的温度,这些是冬天的特征,这些是冬天里特有的寂静。

在寒冷的冬天,唯一给冬天带来生机的,是天空的些许的鸟鸣。那些不知名的小鸟,时而在天空盘旋,时而在雪地上留下爪印。它们忙碌着、徘徊着,那双红色的赤足,不停地走着、跳着,那微小鼻孔里呼出来的团团白气,给寂静的冬天带来了盎然生机。成群的麻雀,孤单的喜鹊,还有在天空中徘徊的鸽群,把天空装饰得很高、很美、很远。

记忆里的冬天,有很多冰雪,有枯丫摇摆,有狂风怒吼,有袅袅炊烟,也有太阳落山后的寂静。当西边最后一缕阳光也躲藏到地平线以下时,剩下的就是冬天的风声了。

8090后的童年回忆村子(不自觉地怀念自己故乡的童年)(6)

小时候,不解为什么风只在冬天说话。还经常被大人们讲述的种种鬼怪故事环绕,担心是自己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事儿,或者被那些妖魔鬼怪听见了,知道了,还经常担心自己会不会被那些妖魔鬼怪乘着风声捉走。所以,我记得一到冬天,自己变得特别乖!

看了《沙乡年鉴》,不自觉地怀念自己故乡的童年。

作者:赤海贝

图片来源:自己拍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