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李佛拳哪个套路最出名(又多5项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哪个套路最出名(又多5项蔡李佛拳)(1)

大洋网讯 近日,白云区非遗项目家族迎来新成员,分别是:广州珐琅制作技艺、蔡李佛拳白眉拳、粤讴、岭南篆刻。

白云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是传承千年的重阳登高,还是独具特色的舞火龙,都是白云宝贵的文化基因。为进一步深挖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白云区自2011年起,着手挖掘申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4月,区文广新局正式启动白云区第六批区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经专家论证推荐,日前,白云区第六批非遗项目名录公布,传统技艺类广州珐琅制作技艺,传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蔡李佛拳和白眉拳,曲艺类粤讴和岭南篆刻等5项非遗项目入选白云区非遗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入选的区级非遗项目种类丰富,鲜明特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至此,白云区非遗名录共计13项,其中根雕等区级非遗项目13项,洪拳等市级项目6项,舞火龙等省级项目3项。

日前,白云区已为新入选的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授牌,广州珐琅制作技艺、蔡李佛拳、白眉拳、粤讴、岭南篆刻5个项目被授予"白云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新晋白云区非遗项目都有哪些特色?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

广州珐琅亦称画珐琅,是指在底胎上用珐琅直接作画,用珐琅釉烧制的一种技艺,自清康熙年间传入广东,历经兴盛与衰落,现今仍有流传。广州珐琅根据胎地种类,可分为金胎珐琅、银铜胎珐琅、瓷胎珐琅、铁胎珐琅等,其表现内容主要为肖像、人物、风景、静物等。

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是南拳的一种,为广东新会人陈享创编。陈享幼年习佛家拳、蔡家拳与李家拳,后在实战中总结经验,融三家拳术之长,自成体系,故名"蔡李佛拳"。白云区蔡李佛拳是由蔡李佛拳第四代弟子郑抒灵及其徒弟传承和发展,目前在石井、江高、三元里等地均开设了武术训练基地。

白眉拳

白眉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南拳的拳种之一,据传是晚清时期四川峨眉山白眉道长所创,后三传俗家张礼泉。张礼泉通过设馆授徒,将白眉功夫推向珠三角及海外。白眉拳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攻防同体,直取横破。白眉拳在广州主要分布在白云区金沙街横沙村、江高镇江村等地。

粤讴

粤讴是一种广东民间曲艺,是粤语地区过去近三百年间一度流行的说唱形式,属粤调歌谣。粤讴的音乐组织完备,最初是用琵琶伴唱,后改杨琴,亦可清歌。每四句一节,一节之间有过序,全歌结束后奏煞板。南海横沙乡(今金沙街横沙村)的招子庸在道光8年(1828)编撰了《粤讴》一书,是最早、最系统和完善地保存和收录粤讴这种广东民间曲艺的书籍。

岭南篆刻

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岭南篆刻是岭南印人将篆刻与岭南地区文化相结合,发展出的具有独特岭南审美特征的一种文化。现广州岭南印社是传承岭南篆刻的代表性群体组织。

规划:让非遗文化在白云"活"起来

下一步,白云区将持续推进非遗代表性项目深入保护,促进非遗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的开展,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在白云"活"起来。此外,还将协助新入选的5项区级非遗项目成立传承基地,搭建起非遗项目教学、传习、培训、展示、研究、研讨、交流的平台。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陈若兰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