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黑白猪(岁月记忆之倒旋猪)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农村还处于大集体时代。我的老家地处川东丘陵地带,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且多为旱地。除了每人一分自留地,其余土地都归集体所有。人们一起上工,一起收工,除基本口粮外,以工分多少进行按劳分配。家里劳动力强的,工分多,分的粮食多,过年时还有钱领;家里劳动力少的,工分少,分的粮食也少,要分基本口粮,还要倒补钱给生产队。

童年回忆黑白猪(岁月记忆之倒旋猪)(1)

我们家里7口人,奶奶、父亲母亲和我们四姊妹。奶奶年龄大了,除了在家里做家务和浣点麻纱换点零钱以外,基本上是不出工的;母亲身体不好,也强撑着上工,但工分标准低。我们四姊妹年幼,要上工生产队也不要。全家主要靠父亲挣的工分来参加生产队的年终决算分配,经常需要倒补几十上百元,才能分回粮食。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发展家庭副业就成了很重要的事情。

童年回忆黑白猪(岁月记忆之倒旋猪)(2)

在那个年代,家庭副业的主要是做手艺,如石匠木匠铁匠补锅匠等等,通过手艺挣钱。除此之外,就是种养殖了。自留地少,除了种蔬菜粮食,基本上不能种其他的。养殖呢?主要是养鸡鸭鹅猪。由于粮食匮乏,鸡鸭鹅不可能用粮食喂,只好放养,主要靠打野食,难免会糟蹋集体和邻居的庄稼地,所以不能多喂。而喂猪呢?可以用煮饭的淘米水、刷锅的潲水、打米时脱壳的谷糠,加上一些青草,剁碎后用锅一煮,猪就可以“哒哒哒”吃得很欢。因为这个原因,那个年代,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我们家也修了一个猪圈,用木板一分为二,一边养小猪儿,一边养大猪儿。

童年回忆黑白猪(岁月记忆之倒旋猪)(3)

老家紧邻牟家坪,逢星期天赶场,场上有专门的猪崽买卖市场。猪崽有的论斤卖,有的论个卖。论斤卖的猪崽都是体格健壮的,买来好养,也长得快;论个卖的一般都是瘦小的猪娃,架子不好,长得慢,不好养,唯一的优点就是价钱便宜,头钱小。

有一天,父亲赶场回家,用背兜背回一个黑猪崽。在放进猪圈时,父亲口中念念有词:“倒旋倒出头,长起像大牯牛。”我很好奇,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他说,这是个倒旋猪,才买成5元钱,有人说倒旋猪不肯长,所以进圈时要吩咐几句话,讨个彩头。我仔细一看,这猪崽的确与众不同,绝大多数猪崽都只有一个旋,是长在头上的。而这只猪呢?有两个旋,一个长在头上,一个长在屁股上。

童年回忆黑白猪(岁月记忆之倒旋猪)(4)

家里喂了猪,割猪草的任务自然地落到了我们几姊妹身上。每天放学回家,我先看锅头,那里面有母亲给我留的饭菜,用柴灶煨起的。吃了饭,就背起背兜出门割猪草。奶浆草、鱼鳅串、侧耳根、鹅莲草,都是猪最爱吃的。猪草割回来,用菜刀剁碎剁细,再放到脚盆里淘洗2至3次,沥干。母亲烧了大半锅水,水烧开了,倒入猪草。猪草煮到七八成熟,就在上面洒上一层谷糖,再煮一会。煮熟后,最后将谷半塘与猪草搅拌均匀,就可以喂猪了。

童年回忆黑白猪(岁月记忆之倒旋猪)(5)

我最喜欢干的活就是提猪食去喂猪。猪儿听到我的脚步声,早就爬到猪槽上面,哼哼地叫唤。我把猪赶开,把猪食倒进猪槽,一股热气腾空而起,直扑人的口鼻。那倒旋猪呢?用饿猪扑食的姿势,将嘴巴伸起槽里,吧嗒吧嗒地大吃起来,时不时还衔起一大口猪食,仰着头一口吞下,像几百年没吃过东西一样。看到猪儿的吃相和圆滚滚的肚皮,我心里特别的高兴,对生活的希望油然而生。父亲用手摸摸猪儿的脊背,试试肥瘦。猪儿吃饱了,绕着猪圈走了一圈,找到一个干净的角落睡下,开始消食长膘。

童年回忆黑白猪(岁月记忆之倒旋猪)(6)

在我们一家人日复一日喂养中,这只倒旋猪吃了睡,睡了吃,一天天长大。一年过去了,它终于超过了130斤,可以买给食品站了。这里说明一下,大集体时代,农民养的猪,不能自己杀了吃肉,只能交给国家买钱。食品站收猪分等级,130斤起收。130斤至150斤的为三等,150斤至180斤为二等,180斤以上的为一等。

辛苦了一年,我们家的倒旋猪终于出栏了。130多斤,买了六十多元钱,总算是补上了工分不足的亏空。

童年回忆黑白猪(岁月记忆之倒旋猪)(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