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呼市艺人(寻找老呼市呼市的巴盟人)

原创 青城历史聊斋 青城历史聊斋 今天

呼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交通中心,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大量的盟市旗县人在呼市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定居。呼市也以博大的胸怀容纳更多的外地人。

旧社会呼市艺人(寻找老呼市呼市的巴盟人)(1)

呼市白马博物馆

巴盟全称叫巴彦淖尔盟,意为“富饶的湖泊。”现在改为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东接包头,西联阿拉善盟,乌海市,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面和蒙古国接壤。辖1个市辖区、2个县、4个旗,即: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8.5万。

旧社会呼市艺人(寻找老呼市呼市的巴盟人)(2)

乌拉特三公雕像

巴市是以农牧为主的盟市。黄河从这里流过,形成土地肥沃的河套平原,“黄河百害 唯富一套”,指的就是这里,黄河的冲积平原,历史上黄河的改道,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所以就叫“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很多外地人爱念成巴彦卓尔,不太认识“淖(nao)这个字。”淖尔,蒙古语,译成汉语即是湖泊之意。阴山以南,肥沃的河套平原,阴山以北,美丽的乌拉特草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乌盟人在背井离乡,伊盟人招灾后一路乞讨,河套平原在前人修渠的荫蔽下,黄河水源源不断灌溉,水草丰美,麦浪滚滚,鱼米之乡,瓜果飘香,成了内蒙古著名的粮仓。而那时候的巴盟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热情,好客,厚道,实在。

我的发小老家就是巴盟乌拉特前旗的,中学时去他家,他给我做的巴盟烩酸菜,是我今生吃的最香的一次,大铁锅,厚厚的大油,起锅烧油,五花肉,酸菜,山药蛋,宽粉条,解馋,尤其是半大小子时,真是人间美味。

但是后来,巴盟人来呼市的越来越多,巴盟人的形象开始发生了变化,割草队是听到最多的说法,和砣(hetuo),也是对巴盟人的评价.

呼市的巴盟人也很多,主要从事餐饮业和承包工程,巴盟人凭借着他们吃苦耐劳,聪明肯干的精神在呼市站住了脚。

旧社会呼市艺人(寻找老呼市呼市的巴盟人)(3)

巴盟人贾国龙和他的西贝

在呼市街头总有卖巴盟酿皮的。有时候在街头也总能听到浓浓的巴盟口音。有很多开餐饮的,在首府打拼,至今已发展成首府的亿万富豪了。

旧社会呼市艺人(寻找老呼市呼市的巴盟人)(4)

乌梁素海

当清晨的曦光里乌梁素海的渔民撒开荷叶似的渔网,磴口的瓜农便在田地里翻看起金黄一片的华莱士;当杭后的酿酒师在酒窖里酿制飘香十里的甘醇,乌拉特的牧民正扬鞭挥向白如云朵般的羊群;当五原的葵花披上夕阳的霞光熠熠生辉,大佘太的小麦已化作麦浪整齐地迎风翻滚……

食材如此甄美,没有料理的人岂不可惜?所幸巴盟这地儿还是孕育厨子的摇篮,曾几何时,巴盟的厨子侵占了整个内蒙古中西部城市,谁家开的饭馆里要是没个巴盟的厨子,都不好意思和顾客打招呼。

近些年,巴盟人成群结队地跑去包头开饭店,去东胜开馆子,去呼市开餐厅,去集宁开酒家……他们卖焖面烩菜,他们卖猪肉勾鸡,他们卖火锅烧烤,他们卖面精酿皮……他们以拯救天下苍生的味蕾为己任,他们以荟萃辽阔内蒙的食材为使命。

当伊盟的煤老板摊开地图谋划哪里可以开采出煤的时候,巴盟的厨子正娴熟地将一苗酸白菜切碎下锅。

当乌盟的皮草商望着店里新上的货品谋划大赚一笔的时候,巴盟的厨子已娴熟地将猪排骨剁开下锅。

当包头的钢铁工人熟练地操作机械想着这个月业绩翻番的时候,巴盟的厨子开始娴熟地将宽粉条斩断下锅。

当呼市的融白领奔跑在CBD考虑再拿下一个大单的时候,巴盟的厨子已娴熟地将豆腐切块下锅。

话说到这里,其实巴盟人大多数还是热情实在的。有时候不能因为一些事一些人就对其下定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完人。

旧社会呼市艺人(寻找老呼市呼市的巴盟人)(5)

鸿雁

几年前,乌拉特蒙古族呼斯楞的一曲《鸿雁》火遍全国,巴盟也就成了鸿雁的故乡,但是有一次去巴盟,居然有老乡以此贩卖鸿雁,歌曲中优美的生灵成为人们的盘中餐。

现在呼市的大街小巷,人来人往,饮食习惯,方言口音,都有很多巴盟的影子,几百年来,巴盟人和呼市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已经是快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在了一起。

旧社会呼市艺人(寻找老呼市呼市的巴盟人)(6)

方言

实际上,不论乌盟人,巴盟人,还是呼市人。大家都生活在首府呼和浩特,为这个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享受着这座城市发展的红利,大家都是内蒙古人,都应该相互尊重,互为兄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