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恶扬善经典语录(唯有千里江山芸芸众生与阳光才能祛除黑暗)

唯有千里江山芸芸众生与阳光才能祛除黑暗(四)

之正恶惩恶

“明王兆云《漱石闲谈》卷下“杨明用谲化后母”条,记载内容大致如下:

阳明生母郑氏去世后,继母待之不慈。阳明两次设计惊骇继母,其仍不改易。于是先生置怪鸟于继母衾下,并胁巫进言,诳母曰此鸟为郑氏所化,略示薄惩,若继母不翻然改悔,将有后灾。继母这才对阳明视同己出、倍加爱护云云。”

引自《东一鸣:王阳明的虚与实》

这段文字并无深奥之处,对待“恶人”(这里用引号,原因后篇再讲)王阳明采取了和舜、王祥完全不同的思路。

舜与王祥虽然以大智慧大格局使自己免于恶人所害,并且能因势利导使自己获得当世的认同;但并没有规劝,或者用其他方法使恶人向善,或者“抑恶”。原因我们已经聊起过,持续为恶者难以教之;正恶只会让没有羞耻感、罪恶感的真恶人更恶,看则正恶实为激发同理心或者良善之心的言语辩护除外;但不当忘记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正偶尔为恶,且能勇敢面对自己错误能够不好“面子”自我检讨的君子。正恶也会让伪君子和恶到自己都觉得自己恶的天经地义的人恼羞成怒。

王阳明能够正恶,与其年纪、社会经历、知识储备大有关系。

王阳明十三岁丧母,此时是1484年,其父王华1481年考中状元,而王阳明的祖父王伦逝于1490年。也就是说王家并非物资贫乏的普通人家,而其祖父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受人敬仰;即使继母作恶,有祖父的呵护,自身的才智,继母的恶也不会处于太过强势的地位。

王阳明利用继母对“巫”与鬼神的忌惮,用计压制住了继母的恶。能够成功在于三条:用更强大的“恶”(这个恶之所以引号是因为,恶怕更恶,但这个更恶不一定是残暴邪恶,也可以是正义的暴力恐吓。)“鬼神”镇住“相对弱势的恶”;了解恶人的软肋(信鬼神);能够获取外部资源的加持使强弱之势易之(如果没有计谋和“巫”,在原先场景中处于弱势的王阳明鬼故事讲得再精彩也不会让继母忌惮)。

在现实中我们大多数情况不需要正恶,因为我们和恶人的交集只是偶然短时间的;所以保护自己,利用气势获取有形无形资源使得强弱之势均势甚至逆转是第一要务。好汉不吃眼前亏也是最基本的,前提是恶人要有自知之明;这个自知之明来源于你给对方的压力,实力、道德、形势、塑造情景等等,不一而足。

比如“我把是李刚!”的权贵子弟,这句话实际上就是一种妄图将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违法凌弱却面对大批老百姓处于物理弱势),转化成另一个场景(司法、权力、特权践踏普通人的正当权益,甚至是生命权)自己是强者,你们能拿我怎么样,不但不能怎么样,我家有权,敢动我小心秋后算账;你们赶快知趣点滚蛋。

我们普通人应该感谢CCTV,是中央电视台更是公共场合的监控。虽然它在权贵作恶时恰到好处的失灵了,但终究是有,恶人也不是铁板一块的。拍视频留证据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这也算一种阳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甚至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场景中面对恶人我们也会有不当言行,勇敢面对它,当我们勇敢面对自己时,恶人的罪恶也就无处隐身。

一码归一码,虽然因为人性的弱点,这个社会-----尤其是普罗大众不能就事论事。但再狂热的群体也会有冷静的时刻,良善之人首先要保护自己以待时机。

有一个原则:是怎样产生的(详见第一篇)就怎样将它变小。

我们刚刚聊到人性的弱点,就集中聊一点吧。

我们为什么不能实事求是,看到问题的全貌。

刚刚说到王阳明的恶人继母时,我给恶人打了引号,原因如下。

“《漱石闲谈》是一本笔记小说,后世王阳明的传记几乎都引用了;这就是文人的可恶之处,文史不分家的可恶之处。所以我更加喜爱陈寅格先生,虽然不认为先生全对,但起码他的考究严谨是研究历史,甚至是文学家要学习的。

历史上这位“小夫人”实有其人,乃阳明继母赵氏。赵氏在郑氏殁后承担起对阳明的抚养重任。她督促先生甚严,委曲保育,对王阳明思想性格的养成关系至大,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陆深撰《寿王母赵太夫人七十序》、邹守益《叙云山遐祝图》等都对赵氏的品行褒奖有加。阳明亦对继母赵氏十分孝敬,并非笔记文、传记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对继母不恭。”

出自《东一鸣:王阳明的虚与实》

我们再回到王阳明的家世。这也是我将王阳明母亲、祖父逝去的年份,和其父中状元的年份列出的原因。这样的家庭,有其祖父陪伴到二十岁,其父甚爱其子,怎会有此继母。

陆深(1477年—1544年)比王阳明 (1472年-1529年)小六岁,冯梦龙(将王阳明文学化的小说家)1574年-1646,

王兆云也远远晚于陆深,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陆深;以王阳明的盛名,陆深犯不着替“恶人”粉饰而使王阳明难堪。

王阳明是圣人,所以就可以污名化他人的品德来凸显其智慧?!孰轻孰重,如之奈何!

现实生活中不也一样:我们西安强拉女乘客下车的保安,成都视女乘客穿鞋上椅视而不见的保安;他们错了吗?!是的,他们错了!但是我们普罗大众更可恶!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生命生存的过程不是痛苦的,也没有一个生命没有快乐;这个世界永远是不公平的,更何况公平本来就不是一种稳定状态,而人类历史滔滔向前永远没有尽头,所以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新产品新需求了无止境。何况精神世界多元而复杂多变。但是我们却可以向着相对公平无限靠近。

所以我们渴望充满正义与悲悯之心的“神”或者人的存在;我不喜欢造神,但我明白那是人类最美好的期望,是希望,是可以无限靠近的希望。

所以我总是神话我们中的智者,古今中外皆如此,具体表现不同而已。

人人都爱懒人包,不是吗。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非理性群体的癫狂”

惩恶扬善经典语录(唯有千里江山芸芸众生与阳光才能祛除黑暗)(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