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山古建筑群 游客登顶游览(悬崖边的一次历险)

木兰山古建筑群 游客登顶游览(悬崖边的一次历险)(1)

木兰山古建筑群 游客登顶游览(悬崖边的一次历险)(2)

文 | 孝松

我出生在湖北农村,这件事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

我家住在木兰山下,山上的杂树蒿草是村子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柴草。我高中时,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前一天,放寒假回到家,看见家里过年的柴禾还不够,便约了堂兄第二天上山砍柴。

沿着近60度的上山陡坡,我们佝偻着身躯用力向上攀爬,寒风沿着山涧呼啸而来,扎到脸上刀割一般疼,人几乎站不稳。堂兄打起了退堂鼓,但我脾气犟,坚持上山,堂兄拗不过我,自己下山去了。

我继续往上爬,到了半山腰,终于找到一些柴草。可是风太大了,即使砍了也会被北风连人带柴草卷走,我只好翻山到南坡避风处寻找有柴草的地方。

耳边寒风夹着撕裂声呼啸而过,脚下沙土伴着枯枝被风吹起打着旋,我虽表面镇定却内心慌张,两腿不听使唤,两眼不时往山下瞄去,希望能遇见其他人,可空旷的山中不见半点人影。坚持的行动压过后退的想法,我继续砍柴之路。

木兰山古建筑群 游客登顶游览(悬崖边的一次历险)(3)

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一个避风处砍了一担柴开始往回走。此时风依然很大,走原路返回是不可能了,我只好绕道山南的小路回家。此时尽管身体疲乏,但砍了一担柴心情还是舒畅的,我挑着柴禾,啍着小曲往山下走去。

半山腰处有一座小庙,我想可以坐下来歇会儿,就加快脚步一路小跑着奔向庙前小广场。突然,背后一阵大风袭来,好似一只大手把瘦小的我托起,整个人连着肩上的柴禾像树叶被轻飘飘地吹向广场。

担着柴禾的我不受控制,眨眼间便掠过十几米的小广场,径直奔向小广场的悬崖边。我心知不妙,那悬崖离下面的山坡足有七八米高,一旦摔下去,非死即残。而且一旁的小庙长年无人看守,过年期间无人上山,那么大一座山,家人也难以寻找到我,不是饿死冻死就是成为野兽的春节美食。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吓蒙了的我凭着生命的本能,瞬间将担着柴禾的右肩微微下沉,将扶在扁担上的右手松开,辛苦半天砍来的柴禾甩下了悬崖,我自己则顺势抱住了悬崖边的一棵大树。

木兰山古建筑群 游客登顶游览(悬崖边的一次历险)(4)

待这阵山风吹过,我松开紧抱树干的双臂,瘫坐在地上,心里一阵后怕。回过神的我依然记挂着摔到悬崖下的柴禾,便又起身往山下赶去,找到那些散落的柴禾,将它们重新捆好后继续上路。

沿着庙前小路拾级而下,一会就来到山坳外的河边,还需要沿着河边小路北行五百多米才能到村口桥头。河边的风势依然很大,加上肩上一担招风的柴禾,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甚至还会被阵风吹得倒退几步,五百多米的路程用了一个多小时。

来到桥头,我卸下肩上的柴禾,望向河中狭窄的小木桥,空旷的河面呼啸的北风越刮越紧,挑着柴禾过桥是不可能了。

想想山上刚捡回来一条命,再看看近在咫尺的村庄,一种前功尽弃、半途而废又无计可施的绝望再次笼罩心头。我回头望向河边的一家农户,有了主意。我弯腰挑起柴禾走到河边人家门前敲门,出来的是一位中年男子。

木兰山古建筑群 游客登顶游览(悬崖边的一次历险)(5)

“大叔好!我是河对面村子的伢,上山砍的柴禾现在风大无法过桥,想暂时寄放一下,等天气好了再来拿。”我乞求。

大叔上下打量着我,看到我筋疲力尽、满脸稚嫩的样子心生怜惜,说:“都大年三十了,天气又这么坏,你怎么还上山砍柴?进来吧。”

我将柴禾放在大叔指定的地方,正准备返身离开,一中年妇女喊住我,端来一碗热水,“伢,喝点热水,暖暖身子再走。”并叮嘱我河中风大,过小桥要扶好栏杆。我眼含泪水,弯腰鞠躬,连声称谢。

我花了大半天工夫,差点丢掉性命砍的这担柴禾,在那个年代最多也就值两三分钱,但为了生存、生计、生活,有时连命都能搭上,所以无论现在遇到怎样的困难、逆境,我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本文作者孝松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孝松,1944年出生于长轩岭董家河。1964年黄陂三中高中毕业,考入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扬州市工作,现已退休,定居扬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