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1)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2)

南市乔家栅今年推出的重阳糕品种

上海人重阳节要吃重阳糕已成为一种风俗,而上海重阳糕比较有名的店家当属“乔家栅”。据老上海说,“乔家栅”这个店面其实来源于上海老城厢的一处不为人知的历史建筑。在重阳节之前,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寻访。

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乔家栅”(视频节目)

百年老字号“乔家栅”发源地在此

资深报人、上海作家、新闻学教授倪祖敏出生于乔家路,在上海老城厢生活了大半辈子,而其外祖父恰巧就是当年“乔家栅”的总厨。倪祖敏告诉记者,百年老字号“乔家栅”当年就是从乔家栅58号起家发展起来的。那么,创立于1909(清宣统元年)的“乔家栅”当年所在的乔家栅路又在哪里呢?记者来到了乔家路,一开始并没有找到乔家栅路,经过附近居民一番指点,终于找到了这条长度不过百米的小马路(见下图)。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3)

位于老城厢的乔家栅路

倪祖敏告诉记者,那时的“乔家栅”什么生意都做,卖糕团、卖包子馒头、卖汤面、卖炒菜,还卖过糯米汤团,所以,附近有的居民还称其“乔家栅汤团店”。2001年,倪祖敏陪同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去乔家路考察时,还能见到百余年后仍遗留在门楣上的“真正乔家栅”的真迹,这五个字历经百余年,仍依稀可见(见下图)。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4)

左图为上世纪80年代时的乔家栅路58号的民居外貌,房檐上“真正乔家栅”这5个大字历经百余年,仍依稀可见(缪之江 摄影)

据倪祖敏回忆:

外祖父因烧菜手艺高超,十五六岁时从松江来到老城厢的大富贵掌勺。1909年,应一个叫李一高、号称“小光蛋”的安徽人邀请,五六个人一起在现黄浦区凝和路、乔家栅路的栅栏旁摆下桌子与长条凳,开始创办“乔家栅”。外公因与李姓人的祖上同为徽州籍人,是老乡,情面难却,外祖父便辞去了大富贵的,加入了“乔家栅”的创办。1955年的夏天,我外公因小肠气(疝气)去世于乔家路273号的“修仁堂”里。1956年公私合营后,“乔家栅”迁往了老西门营业。在我的记忆里,我外公中等身材,在我的印象中,跟他的表兄弟李阿大长得很相似,古铜色面孔,像个乡下人似的,穿的衣服整天油腻哐当,烧得一手好菜。

那时的“乔家栅”门口靠西墙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很高的四方小桌子,桌子上的笼格里是专门外卖的豆沙包子、肉包子等,店堂里面是吃汤面或炒菜的。斜对门是一间作料间。我经常去乔家栅蹭吃。记得,有一回我外公领我去店里,让我坐在对面作料间的一张很低的小方桌旁边,他拿了一把长柄锅勺,跑到灶头间,舀来了一碗红烧鸡块给我,说:“你把它全部吃光!”我就三下五除二地把这碗鸡块一扫而光了。

乔家栅原来是乔家几百年前设的栅栏

记者在乔家栅、光启南路口东西两侧发现两根栅栏石柱,其中左侧一根石柱从小屋的房顶上穿过,右侧一根用不锈钢围栏围起,但没有任何的标示和文字说明。记者在路口拦住了几位过路的市民朋友,他们都表示没关注过栅栏石柱,也不清楚建筑物的历史背景。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5)

乔家栅、光启南路口东西两侧的两根栅栏石柱,其中左侧一根石柱从小屋的房顶上穿过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6)

清《图画日报》上画的两根石柱子可能就是画的乔家栅栏(倪祖敏 提供)

有人把位于老城厢的这两根石柱叫做乔家栅,那么,这两根石柱为什么不叫李家栅、张家栅,而非要叫乔家栅呢?倪祖敏认为:旧时陆地上设地界碑,水道上设栅栏。所谓的乔家栅,很显然就是乔家设在那里的栅栏。“乔家栅”开业时用栅栏作店招与企业表识,这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乔氏一族的后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在《乔家路的故事 》一书的序言中给出了权威解释,据他介绍,栅栏当年的设立是与乔家有关:

我是上海乔氏的一员,“遥遥华胄,族大支繁”,乔氏家族自元末从北方来到上海,后嗣绵延已有六百余年。元末明初,我的先祖乔彦衡三世携其子乔镇、乔纲从川沙来到了邑治居住。1568年,乔氏家族中的乔木十世中进士出任吉安太守后,从他这一代起,这支乔氏族人就慢慢地从川沙迁徙到了城内聚居。

现在的乔家路这块地方,当时是一条河浜,乔家先人便先后在这里修建了“乔氏家祠”“修仁堂”“也是园”“最乐堂”等,圈建了乔氏家族的“祖茔墓地”,设置了乔家的栅栏——著名的海派百年食府“乔家栅”即由此得名。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7)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8)

两根栅栏石柱,,只有一根得到

倪祖敏希望未来乔家路在进行整体规划改造时,能将东西两侧的两根栅栏石柱完整展现,建议拆除有左侧石柱的私房建筑,以恢复石柱原有的面貌;另外,对栅栏石柱可以挂上铭牌,有文字说明,让后人对老城厢这段独特历史有了解。

“栅”字竟然有四种读音

那么,乔家栅应该怎么读呢?倪祖敏认为:在我们常见的汉字中,有二三种读音的字不足为怪,但是,有四种读音的字却很少,如:乔家栅的“栅”字。在字典当中,既读zhà,又读shān,还读shà与cè。

在乔家栅路,记者遇到一位路过的老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住在乔家栅路附近已经几十年了,几乎每天都会从这里走过。记者请老先生分别用沪语和普通话念乔家栅,老先生均念(shān),当记者指着路牌上的发音(zhà)告诉老先生时,老先生却表示自己一直是这样读的。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9)

乔家栅的“栅”字有四种读音

上海大学语言学教授丁迪蒙解释说,乔家栅的“栅”这个字,在《广韵》里有三个读音:

一,所宴切。按普通话读法是shàn。意思为篱栅,就是篱笆。

二,测戟切。按普通话读法是cè。但按反切读音,上海话是ci(i为衣音)。意思为村栅。

三,楚革切。按普通话读法也是cè。但按反切读音,上海话是cak。这是个入声字。意思是竖木立栅。

从《说文解字》看:“栅:编树木也。从木,从册。册亦声。”

现在看来,《广韵》的第三个读音是正音。第一、第二应属于方言音转。北京前门外有条大街,叫大栅栏。北京人都叫它大市(shi)栏。这是因为北京话儿话韵多,常发懒音,把shàn的韵母弱化了。sh声母发出后直接接栏。

乔家栅来自:丁迪蒙00:0000:15

丁迪蒙用普通话和沪语朗读乔家栅

乔家栅作为店标用的就是“栅栏”图案。上海人读s声母,加声旁“册”音。发音同“塞”(sak)。广东中山县有个地方,叫上栅、下栅。当地人读cek(册)。浙江乌镇有西栅、东栅、南栅,这个“栅”读zak(扎)。

读音四是电子行业所使用的专业术语“栅极”(shān),是指多极管中具有细丝网或螺旋线形状的最靠近阴极的那个电极,有控制板极电流的强度,改变电子管的性能。

感受重阳糕现场制作工艺

记者在乔家路进行定位,发现最近的一处乔家栅门店显示在豫园。在位于豫园内的豫园老街,我们找到了南市乔家栅门店。店员告诉记者,除了经典的桂花芝麻松糕和桂花豆沙松糕外,今年推出了水蜜桃果肉松糕 薄荷绿豆松糕 桑葚莲蓉松糕等几款新口味。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10)

位于豫园内的南市乔家栅
南市乔家栅今年推出的重阳糕品种

门店的点心师傅为我们展示了制作重阳糕的制作过程(见下图和上方视频),盛糕,装模,进电蒸笼,刚刚出笼的三款重阳糕还冒着热气,让人爱不释手,不忍下口。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11)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12)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13)

&nbsp>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14)

点心师傅为我们现场制作的重阳糕,让人爱不释手

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重阳节前寻访卖重阳糕的)(15)

方形和梅花形的重阳糕点

对于店内展示两款不同形状的重阳糕,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张桂生告诉记者:

梅花形的糕点是我们常见的重阳糕,以前也叫梅花糕,其实这种糕是上海人常年都吃的,重阳节特地拿来用作赠送老人的礼品,故又叫重阳糕,寿宴上也常用,又称寿糕,方形的糕点为上海苏式糕点,名为方糕。

友情提示

各位读者,重阳节将至,记得买一份重阳糕给家中的老人吧!

来源:周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