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宜昌市伍家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国家级非遗项目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是湖北民歌号子类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歌种,千百年来由峡江船工和码头工人们创作并传唱,世代自然承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谱系。“码头搬运号子”作为“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遗名录。长江峡江号子现存126首,其中码头搬运号子32首,它是码头搬运工人在装卸搬运货物时唱的劳动号子,有快号子、慢号子、举肩号子、小货起仓号子、踩花包号子、摇车号子、扯铅丝号子及抬大件号子。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和劳动方式的改变,号子已逐渐消亡。

  

宜昌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宜昌市伍家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

  省级非遗项目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技艺”是湖北何氏家族传承下来的传统制茶技艺。以鄂西南山区海拔800m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77道工序压制而成的形似砖块的黑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具有生津解渴,清新提神,帮助消化等功效。2013年,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第19代传人何建刚在宜昌正式成立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并建立了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叶基地,其中,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基地被评为宜昌市第二批非遗传承示范基地。

  “中医诊疗法(赵氏牛皮癣诊疗法)”是宜昌杏林世家赵氏祖传、经过百余年临床验证、功效显著的中医药传统技艺。药方源自赵氏家族祖传验方“消银汤、消银丸、麝香膏”。消银汤、消银丸采用天然中草药研制而成,麝香膏在赵氏家族被称为“万能膏”,与消银汤、消银丸配合使用,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体质差异辩证分型,施行诊治,对牛皮癣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宜昌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宜昌市伍家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

  市级非遗项目

  “赵氏散结化痞膏”是宜昌杏林世家赵氏祖传、经过百余年临床验证、功效显著的传统中医药传统技艺。对乳腺增生、乳腺纤维包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脂肪瘤、纤维瘤等常见良性肿瘤和肝、肺胃、肠、胰腺、膀胱、直肠、食道、鼻咽、甲状腺等肿瘤能起到抑制和肯定的治疗作用。“赵氏散结化痞膏”采用纯天然野生草药配方,能减轻因放疗、化疗引起的食欲、体重、白细胞下降等毒副作用。

  “赵氏化铁膏”是宜昌杏林世家赵氏祖传、经过百余年临床验证、功效显著的传统中医药制作技艺。主要治疗骨质增生、颈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打痨久伤等脊椎病、关节病等骨病。化铁膏方采用活血莲、血三七、冷水七、伸筋草、见血飞等野生草药,经合理配伍、辨证分型和剂量增减,伴以辅料经特殊捣烂等传统技艺制作而成,采用外敷法治疗。

  

宜昌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宜昌市伍家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

   “伍家舞龙舞狮”主要分布在伍家乡,逢年过节、庆典盛事,都可见舞龙舞狮活动。伍家的“舞龙”分为传统龙灯和竞技龙灯,“舞狮”多以南狮为主。目前全乡共有龙狮队伍近40支,国家级龙狮教练员3人,固定龙狮队员300余人,19个龙狮训练广场,每年开展龙狮培训100场(次),培训学员累计数千人。伍家乡龙狮传承基地和花艳小学少儿龙狮传承基地先后被评为宜昌市第一批和第二批非遗传承示范基地。

  

宜昌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宜昌市伍家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

  “伍家棕编技艺”主要是勤劳智慧的伍家岗人为生计而创造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伍家棕编技艺起于清代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用棕榈叶编制物品,艺人首先要采摘天然棕榈叶,经过复杂工序处理后再由手工编制而成。棕编做工精细、形态生动、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深受域内人们的喜爱。成品经过防腐防蛀处理后,作为礼品赠送,可以长期保存珍藏。目前“伍家棕编技艺”的主要作品有龙、虎、羊、马、老鹰、鹤、凤凰、蚱蜢等多个品种。

  “宜昌评书”。 清光绪二年(1867)宜昌开埠后,宜昌港成为川鄂货物吞吐集散地,原九码头(现港务)一带,商业店铺茶馆兴起,给曲艺评书的传播创造了一定条件。上世纪40至50年代,有宜昌本土人张华林、田义清、张德林在陶珠路、大公桥、九码头(宜昌港茶园)等地说书。60年代初开始,宜昌曲坛的文耀棠在大公桥、师专、九码头首开用宜昌方言讲红书。

   “宜昌木雕”起源于宜都杨氏木雕。2000年起,因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杨氏后人在宜昌市伍家区创建宜昌市华贵木雕工艺厂和九码头恒昌门市,杨氏后人结合城市居家要求,开发、生产中式装修配件和红木家具。“宜昌木雕”延续了宜昌本地传统家具制作工艺,木工制作采用传统榫卯结构,油漆工艺采用传统生漆工艺全手工擦漆,特别是雕花工艺全手工制作,受到市场高端消费人群的追捧。

  

宜昌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宜昌市伍家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

   “宜昌漆艺·大漆髹饰技艺”是一种采用天然生漆对器物进行髹饰的传统技艺。生漆又名中国大漆,收割后须将漆液加桐油采用特有工艺配方炼制,去其杂质,方可使用。大漆器物耐热耐酸,抗潮防腐,具备美观、实用等诸多优点。它品种多,用途广,无论建筑装饰,还是家具、器皿、屏风、牌匾等,可谓无不涉猎,从古到今在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中都不可或缺。

  

宜昌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宜昌市伍家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

  “宜昌凉虾”是宜昌十分常见的一种特色小吃,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它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再放置红糖水,滑糯清爽,柔软清甜,是人们消暑的一道甜品。宜昌凉虾这道小吃历史悠久,虽以社会化方式传承,但有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群体,宜昌“郑信记”便是其中之一。“郑信记”凉虾经过老郑家三代传承,已成为宜昌地区凉虾行业的领头人和最受欢迎的本土小吃品牌之一。

  

宜昌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宜昌市伍家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

   “宜昌铁艺”制作术兴起于上世纪的二十年代,匠人按照顾客的需求,将白铁(又称镀锌铁)单独定制、成型,制作成一些生活中使用的铁壶、铁桶、铁盆等。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用品升级换代,市场品种丰富应有尽有,特别是塑料制品和不锈钢用具的出现给白铁制品带来巨大的冲击,工厂机械化的批量生产使得纯手工的白铁制品市场慢慢缩小,曾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老手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伍家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宜昌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宜昌市伍家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