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租界的来历(在上海系列之七)

中国的百年“租界”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发展史。

作为“鸦片战争“战败的代价,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同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从此,在中国的国土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租界。

在上海,1845年,英国率先在黄浦江与吴淞江(苏州河)交汇的大湾处830亩土地上设立了英租界;1848年,美国在紧临英租界的江北设立美租界,同年,英租界扩张到2820亩;1849年,在英租界南部和上海老县城之间,法国划出986亩土地设立法租界,1860年向南扩大至1124亩;1863年,英、美两国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上海形成了英美租界、法租界、华界“一市三治”的城市格局。

上海法租界的来历(在上海系列之七)(1)

一市三治

在中国的土地上,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展开了竞赛式扩张,最终,黄浦江与吴淞江的黄金区域被列强悉数占领,形成了独立于中国法外的“国中之国”。

上海法租界的来历(在上海系列之七)(2)

成形的租界格局

专门提原法租界,是因为这里几乎是中国近现代风云变幻的一个缩影。

早期的法租界紧临上海老城厢。自太平天国运动开始,频繁的战乱使流入租界的中国人不断增加,法租界借机扩大地盘,建置了大批里弄作为居民住宅,1914年再次向西大幅扩张法新租界,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治安平稳,成为当时上海最好、最高级的住宅区,吸引了许多外国侨民和中国上层人士在那里购房置业。直到今天,上海最贵的房子仍是原法租界的花园洋房。

上海法租界的来历(在上海系列之七)(3)

法租界的高档住宅

因为外国人不能随意进法租界抓人,无意中使法租界成为中外有理想、有野心的人们共同的集聚地——中共一大、二大在法租界召开,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在法租界居住和生活,“孤岛”时期的抗日活动多在法租界进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设在法租界,上海“青帮”的大本营也在法租界……

上海法租界的来历(在上海系列之七)(4)

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法租界的来历(在上海系列之七)(5)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外地人来上海最喜欢去外滩和陆家嘴,长住上海的年轻人更喜欢去原法租界。

淮海路、复兴路、思南路、东平路、衡山路、武康路……

石库门、田子坊、思南公馆、复兴公园、瑞金宾馆、马勒别墅、武康大楼……

孙中山故居、巴金故居、梅兰芳故居、周公馆、蒋介石的“爱庐”、宋子文的花园洋房、孔祥熙的豪宅、陈立夫的和平官邸……

上海法租界的来历(在上海系列之七)(6)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故居“爱庐”

历史与现代交汇,东方与西方融合,浪漫与优雅同在,潮流与经典共存。

徜徉在大街小巷里,静静地寻觅一段历史,阅读一座建筑,聆听一曲悠扬的旋律,品味一道正宗的西餐,在法国梧桐下体验浪漫风情,在创意小店里享受多元艺术……

不经意间,“遇见”叱咤风云的政界精英、流芳百世的文艺泰斗、纵横市场的工商巨贾、游刃百家的社会名流、远涉重洋的外国豪富……

上海法租界的来历(在上海系列之七)(7)

建筑可阅读

百年租界史,前世今生事。那随处可见的西式建筑和高频出现的外国面孔,是”租界“留给上海无法抹去的历史印迹,同时赋予上海独有的魅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给上海带来巨大冲击,推动上海成为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现在仍是。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海”)

#上海##租界# #法租界##上海法租界##中国近现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