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的背叛(一边是至亲一边是爱情)

文:郑春

古代中国,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

晚清民国时期,一批精英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家乡的父母仍然按照老规矩,给儿子说上一门媳妇,儿子甚至没见过未婚妻就被要求成家。

一个是学贯中西,一个是大字不识;一个是胸怀世界,一个是灶台堂屋。

于是,近现代史上独有的一幕幕人间悲剧上演,令人不胜唏嘘。

顾维钧的背叛(一边是至亲一边是爱情)(1)

顾维钧与唐宝玥

顾维钧生在富裕之家,十二岁时父母直接敲定了婚事。女方是上海名医张聋甏(bèng)的侄孙女,比顾维钧小两岁。

“我不知道她长得怎样,也不知道她的学识如何。我唯一所想到的,是她不应该缠足,应该进新学堂。”

这择偶标准在当时很少有女性做得到。鲁迅的朱安达不到,顾维钧的未婚妻也没达到。这就埋下了日后不幸福的种子。

1907年,在美国读大三的顾维钧突然接到父亲来信,要求他回家成亲。

顾维钧拒婚,父亲绝食,兄长大义劝告。几个回合下来,顾维钧就范。

新婚之夜,顾维钧逃离了新房,在母亲的屋里睡了一觉。后来几夜新郎新娘也是同房不同床。

新娘天真、克制、忍耐。与鲁迅妻子朱安几乎一个模子倒出来的。这也是古代中国女性的标准性格。

之后,顾维钧提出回到美国继续学业。父亲条件是,回去可以,但要带上新娘。

没办法,顾维钧只好把这位小脚、不懂英语的新娘带到美国,送到费城一个美国家庭去学习英语。自己回到纽约。

然后,顾维钧开始设计套路。

每逢节假日,顾维钧像走亲戚一样看望这位妻子,劝她努力学习文化以求自立。向她灌输美国的爱情观,幸福建立在爱情之上,父母包办的婚姻多么不人道云云。

经过一年的洗脑,顾维钧感觉火候差不多,提出解除婚姻关系。

孤身一人远在海外的女子,能表示什么?她半天没反应过来,然后笨拙地问已经正式结婚了该怎么办?这是一问怎么办?

顾维钧事前已查阅大量资料,冷冰冰地说,按照中国民法有关自愿离婚的规定,“只要有关两方签一项协议就行了。”

并把亲自起草的协议给她。

无助的妻子问,她以后该怎么办?这是二问怎么办?

顾维钧说,她留在美国学习,费用继续由顾维钧承担;她回国,可以自由住在婆家或娘家,所有结婚财物、陪嫁全部属于她。

在完全做通她的思想工作以后,顾维钧的套路来了:

顾维钧要求离婚协议由她亲自抄写四份,双方各一份,双方父母各一份。离婚协议完全是她的笔迹,顾维钧只签了一个名。

表面上看来,好像还是女方主动要求离婚的。顾维钧煞费苦心!

1911年,顾维钧把离异妻子送回国,从此天涯如路人。

之后,顾维钧与唐宝玥结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