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起名字的姓氏有哪些(最难取名的姓氏)

源远流长的中国姓氏文化,每个姓氏都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那你知道自己的姓氏祖先来自哪里吗?

最难起名字的姓氏有哪些(最难取名的姓氏)(1)

11月7日,首届中华姓氏申遗大会在福州举行,两百余名专家代表与会,推动中华姓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姓氏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你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姓氏也能申遗吗?关于姓氏,你真的了解吗?

在原始社会早期,自然没有姓氏一说,随着部落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是有了文字以后,逐渐产生了姓,当时处在母系社会时期,不同部落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保持较稳定的同居生活。这种婚姻中,一个女子往往有许多丈夫,她并不能确定孩子是哪个丈夫的。因此,大多大都以母为姓。

最难起名字的姓氏有哪些(最难取名的姓氏)(2)

姓”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上古八姓都带女字旁: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氏”则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部落壮大,分出小的部落,离开原来部落而分开发展,就产生了氏,姓贵而氏贱。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早期的姓和氏大多出自地名,比如皇帝,本来姓公孙,因他居住在姬水旁,便以姬为姓,炎帝因住在姜水旁边,就以姜为姓。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固定的婚姻家庭关系,有了可确认的子女,而且母系氏族社会也转为父系氏族社会,也就有了父子同姓的基础父系氏族时期,姓氏地位反了过来。随着人口的逐步发展,以氏为姓成为普遍现象。例如秦始皇嬴政,是嬴姓,赵氏,在那个时代应该称赵政。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十六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先秦时期,男称氏,女称姓。比如李牧,就是嬴姓,李氏,但后世变迁姓氏渐渐不分,后世多称秦始皇为嬴政。

我们至今询问姓名时,仍然是:“你贵姓?”因为那个时候只有贵族才有姓,平民无姓无氏。周朝时期,礼崩乐坏,普通人甚至是奴隶都给自己取了姓,因此又叫平民百姓。秦以后,汉高祖刘邦以平民发迹,无姓无氏,至此以后,逐渐姓氏不分。

最难起名字的姓氏有哪些(最难取名的姓氏)(3)

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单单是百家姓就有几百种之多。张王李赵,周吴郑王……那么百家姓从哪里来呢?中国的姓氏主要从皇帝的后代姓氏中演化而来。数量多达四百余个,占到百家姓85%左右,而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85%左右。那么中国有多少姓氏你知道吗?

据统计中国一共有23813个姓氏,目前仍在使用姓氏共计6150个。当然还会有新的姓氏产生,比如武汉科技大学一个新生,因为父亲喜欢历史,就给他改姓春秋,名叫春秋战国。

最难起名字的姓氏有哪些(最难取名的姓氏)(4)

2018年,有110万人同时使用父姓和母姓。而这一比例仍在增加,小编来自18线小县城,中学时期,有同学父亲姓姚,母亲姓陈,同学复姓姚陈。你们有类似的同学吗?

中国的姓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可以慢慢探讨。以下是关于姓氏的几个小知识:

1,姓王的人最多,其次是李、张、刘、陈。

2、笔画最少最简单的姓为“一”,由乙姓演化而来,确实够简单的。

3、笔画最多的姓有30笔,即“爨”,读作cuàn,这个姓可能不是姓这个的都不知道怎么读。

4、字数最多的姓是“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而这个比咒语还拗口的姓氏,来自彝族。

5、“柴米油盐酱醋茶”、“赤橙红绿青蓝紫”分别都是姓。

6、死、尿、操、毒、宰父、是、党、胖、别、粘、羊舌、母、仇、黑、苟、牛、吴、老、贾、提、宫、史、朱、李,被网友评为最难起名姓氏。万万没想到,我也榜上有姓。请教一下广大网友,李姓为什么难取名字?

最难起名字的姓氏有哪些(最难取名的姓氏)(5)

7、十二生肖作为姓氏依然存在,但已经很罕见,很多人改姓,猴改候,狗改苟,蛇改佘。

8、有的姓来源于国家、封地、住地,如夏、周、鲁、崔、东门、西门。王、公、侯、司空、司马、上官等姓氏来自是爵位官职。还有赐姓,比如项伯被刘邦赐姓刘。

最难起名字的姓氏有哪些(最难取名的姓氏)(6)

9、很多姓经过简化,比如拓跋改为元,耶律氏改姓萧,辛亥革命后,满族贵族姓改为赵、金、关三姓。小伙伴们,如果你身边有满族,金姓,那么他很可能姓爱新觉罗。

最难起名字的姓氏有哪些(最难取名的姓氏)(7)

10、中国这两个姓氏常被当作日本人?他们就是东野和新垣为什么会觉得是日本人的姓氏呢?

因为日本也有这个姓氏并且日本大多为复姓。比如“东野圭吾”,所以很多人便误以为东野是日本人的姓。事实上,东野在上古时期是八大姓氏之一。

另一个姓氏是新垣,日本有个女明星叫新垣结衣

中国姓新垣的人可追溯到汉朝的新垣平

这两个姓氏常被认为是日本的姓氏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姓氏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