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谈客家人历史(最受闽粤赣等地客家人景仰的7位大人物全是古代河南人)

一、南汉王刘(yan)祖籍在上蔡洄曲河东岸,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老梁谈客家人历史?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梁谈客家人历史(最受闽粤赣等地客家人景仰的7位大人物全是古代河南人)

老梁谈客家人历史

一、南汉王刘(yan)。祖籍在上蔡洄曲河东岸。

刘安仁《新五代史·南汉世家第五》曰:“刘隐其祖安仁,上蔡人也,后徙闽中,裔贾南海,因家焉。父谦,为广州牙将。……谦三子。曰隐、台、岩。”“谦卒,广州表隐代谦封州刺史……乾化元年进封隐南王。弟立。……贞明三年,即皇帝位(即五代十国的南汉王)。(清)康熙年间的《上蔡县志》(第十章)记载:“汉先生名岩,后名,其先上蔡人,徙闽之仙游,复迁番禺,因家焉。父谦为贺水镇将。隐即岩之兄也。”(清)许景澄编订《方舆纪要》,魏嵩山《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李史峰主编的《中国通史·吴元济反》均称:洄曲河在上蔡。

二、闽太祖王审知。

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 ,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

王潮、王审邽、王审知3兄弟,奉唐王之命率固始一万多官兵,到东南亚平乱。近一年时间,历尽艰难困苦、千难万险到达闽地时,仅剩下三千余官兵。经过休整,王审知等率部招怀离散,均赋缮兵,纪律严明,英勇作战,终于平乱。

全闽得统一后,五代梁朝开国皇帝朱温升任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王审知在位时,选贤任能,减省刑法,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迅猛发展。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王审知去世后,谥号忠懿王。其子王延钧称帝后,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因王审知三兄弟对福建发展贡献很大,福建人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或“忠惠尊王”。

三、陈元光。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2012年3月20日)播出《远方的家·沿海行·云霄行》介绍,陈元光被福建人称之为“开漳圣王”。其祖籍在今河南固始县。他奉命带领一万多河南固始官兵前去沿海平叛,经过艰难困苦病的长途跋涉,到了目的地仅剩下不足3000人。面对蛮荒之地,陈元光发动将士半农半兵,垦荒种地,办学堂,传播中原文明。之后,又平息叛乱。被朝廷命为当地最高军政首脑,深受八闽人的拥戴。当地人特将云霄县一带的一架山称之为开漳山,又名将军山。老百姓又集资为他修建了专用澡堂子,取名曰“漳王浴堂”。

清代人陈月华十分敬仰陈元光。他第一个在台湾建陈元光庙后,台湾人纷纷为陈元光建庙立像,至今已有160多处。居史载,陈元光祠庙在全世界有300多处。

到台湾的清代进士汪源春等6人,联名启奏朝廷,反对将台湾割让日本。在软弱无能的清王朝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清政府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后,汪源春因为敬仰陈元光,而弃官迁来漳州。

四、程旼。

程旼 客家人文始祖、世界客属先贤的杰出代表之一。祖居河南义阳郡。生于东晋末年,是仅次于秦军平岭南后入粤的客家先贤。1600年前,程旼为避战乱从中原辗转千里来到平远坝头官窝里扎根,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传授先进耕作技术,带头兴办公益,改造山川,教化乡里、移风易俗。由于他的德行获得南齐齐高帝萧道成仰慕,于是萧道成将其所在的县命名为“程乡县”,因此,粤东也就有了“先有程旼,后有程乡”之说。

在《平远县志》、《嘉应州志》《程乡县志》中均有其记述。唐朝的时候,程乡县属潮州潮阳郡,群众在所建韩文公祠内设25位粤东乡贤神位,程旼居于首位。宋朝诗人徐庾,曾经作诗赞扬程旼“万古江山与姓俱”。由此可见,唐宋时程旼已名扬潮州、粤东。古时,平远、梅县设立了许多程公祠、程公会。旧时《广东通志》人物评选中,程旼名列广东古八贤之一。与唐代韩愈、张九龄,北宋刘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蔡蒙吉及明末抗清名将陈子壮齐名。2007年10月,程旼被列入广东历史文化名人。 2009年3月,程旼雕像首批“入住”广州南粤先贤馆。

五、韩愈。

广东有韩山、韩江,均是为纪念河南人韩愈,带领当地人治水垦荒、普及教育、消除鳄鱼吃人之灾,而命名的。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中年时期参与讨平“淮西之乱”;累官监察御史。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后有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先祖 韩颓当,西汉初将领韩信之子,东汉颍川舞阳之陇西太守韩寻,东汉司空韩稜,其后代迁居安定武安。八世祖是后魏官龙骧将军、武安侯韩耆(徙居九门);七世祖韩茂为征南大将军、安定王; 六世祖韩均定州刺史、袭爵安定公,五世祖韩皎为雅州都督,曾祖父韩仁泰是唐曹州司马。祖父韩叡素是桂州都督府长史,父韩仲卿为赠尚书右仆射。母亲赠郡国夫人。长兄韩会为起居舍人,后被贬为韶州刺史。韩愈3岁时父亡,跟着韩愈之长兄谋生。韩会早逝后,又随寡嫂郑氏避乱宣城,颠沛流离。韩愈7岁言出成文,13岁时能写文章。19岁时,韩愈至京师长安。及至应进士科考试时,他将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对其大加赞赏,闻名一时。但在此后3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第四次参进士及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故时有“韩文”之誉,称之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韩昌黎集》40卷,《外集》10卷,《师说》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其因忠正、直谏一生至少4度被贬。一是因直言官场风不清、自己怀才不遇而被贬斥;二是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二是元和十四年(819年),其直谏反迎佛骨。唐宪宗观奏后非常生气,要用极刑处死韩愈,后有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又有皇亲国戚,为其说情,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韩愈被贬后,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四是晚年回京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时,还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据理争辩,仍被降职兵部侍郎,遂改任吏部侍郎。

这里主要说一下韩愈对广东尤其是潮州的贡献和广东人对韩愈的崇拜。广东属于边远落后地区,一向是朝廷流放罪犯的地方,很多问罪降职的官员,也被发放到广东来。历史上,唐代中央大员被贬到潮州的为数不少,如:张元素、唐临、常怀德、卢怡,等等,但他们没有给潮州人留下什么名声,可以说在潮州没有大作为,而韩愈在潮州仅仅8个月,就赢得了不朽的声名。一是广泛宣传中原进步文化,让潮州从荒凉之地有了先进文化的起步。二是兴教办学。一到这里,韩愈在潮州城南设立广东最早的书院。韩愈一方面荐举地方才俊赵德主持州学的书院,并且亲自施教;一方面花大力气兴办乡校。办学缺资金,韩愈就把自己8个多月的俸禄全部捐了出来。韩愈的兴学,决定并影响了后来潮潮州的发展方向,致使潮州也有了林大钦等状元榜眼和一大批杰出的政治人才。三是德化潮州,治理潮州。教育当地官员不侵民扰民,以德待民。四是勤政惠政,为民除害。他住在潮州“竹竿山”,江边鳄鱼时常侵害老百姓,甚至会吃过江的人,因此叫“恶溪”。他带领官员为民除去鳄鱼害人之忧,今有《鳄鱼文》为证。五是兴修水利,关心农桑,传授中原的先进农耕技术。六是赎放奴婢。

广东人特别是潮州人对韩愈感恩戴德。以后这里的地名和山水以韩愈的姓氏和字号命名,如这里的山叫了韩山,这里的水称为韩江;在昌黎路中段今潮州博物馆前有巍峨的石牌坊,坊额题着“昌黎旧治”,“岭南名邦”8个大字。潮州西湖公园内涵碧楼后面山坡上有“景韩亭”,潮州北郊韩江北堤旁还建有“祭鳄台”。所有这些,都体现着潮州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韩愈。如今,世世代代尊崇韩愈为“神”,其神话传说就有“走马牵堤”,“八仙造湘子桥”。特别是,人们建起了韩文公祠,作为长此纪念的地方。韩文公祠历经八百年而香火不断,“百代文宗”依然绽放出迷人的光芒。旧《广东通志》中,韩愈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六、蔡襄

蔡襄 兴化军仙游县(今属福建)人。北宋名臣,开明的政治家、进步的思想家,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茶学家,著名的书法家,有特殊贡献的农艺家。登第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后历知泉州、福州、开封府事。在逝世后,累赠少师。南宋乾道年间,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欧阳修为其撰写墓志铭。

蔡襄著述甚丰,传世文集收有诗词370首,奏议64篇,杂文584篇。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集》等传世。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蔡襄为官37载,始终一心为民、公正清廉、刚直敢谏,政绩显著,博学多才。欧阳修、朱熹、柯潜、王十朋、何乔远等人都曾高度评价他的思想品德和辉煌业绩。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赞誉,蔡襄的一生“前无贬词,后无异议;芳名不朽,万古受知”,所有的史书都众口齐颂其为官行正、清明廉洁,是历史上少有的留下了“万古芳名”,却无一声“杂音”的廉臣。今人马来西亚作家韵书说:“莆仙两县,历代文风称盛,人才辈出,有名于时。然而,如果衡量其中最为杰出者,似非蔡襄莫属。”

所到之处皆有政绩。他任福建路转运使时,恢复莆田五塘水利,退盐碱、保灌溉,受益面积达一千余顷,农户计八千余家,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百姓至今感念。还在福州,去民间蛊害;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使百姓“弃舟而徒”,带动当地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他十分注重教子育孙和移风易俗,任福州知府时,撰写《福州五戒文》等,作为法令颁布,倡俭戒奢,推动移风易俗。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

蔡襄为官以廉政爱民著称。在廉政方面,他先后上疏奏免贪奢忘公、擅权误国的宰相晏殊和梁适;愤慨题诗,作《四贤一不肖》,斥责谏官高若讷不尽司谏之责,反而进谗言,落井下石,称其为不肖之徒。在知谏院任上,提出“作为谏官,既要重视对于皇帝的谏诤,也要展开对于宰相和百官的谏诤”;建议朝廷对于谏官奏疏必须保密;建议朝廷既要重视御史台的弹劾纠案,又要重视在御史台设立谏言诤事,从而开创了台谏合一的先河。同时,蔡襄又提出了由御史台长官举荐属官,并建议皇帝派出安抚使追查严惩贪赃枉法、名声很坏的官员,对庸庸碌碌、才不堪用的要予调换。

不仅如此,他还教育家人廉洁自律。其自拟过一些“箴”和“铭”,用以警诫自身和家人、后辈。如在《过箴》中提出“耻勿惮改,思然后规。日规月改,虽过奚为”,告诫要善于思过、改过;在《怠箴》中称“根深则茂,途远而趋。汝之克念,其庶几乎”,则告诫要勤奋修德,勿懈怠;在《枕铭》中“昼有白日而不惜兮,安尔而醉。夜有明灯而不摘兮,安尔而寐”,警戒自己要不懈善学,切勿高枕无忧。特别是晚年时,他强调“家风正,则政风清、子孙兴”。还结合自己的修身心得和为官思想著家训《论忠孝》,表达了他对“忠”与“孝”的认识,以引导后人。因此,在蔡襄的家训族谱里,“忠”“孝”二字深入人心。

正是这样,蔡襄的家人和后人,没有出过贪官无赖,生活也都清贫。蔡襄胞弟蔡高在任上因救灾染疫而亡,因其家中清苦,县里人同情其妻程氏,募捐白金二百两为其夫办后事,程氏泣曰:“吾家素来以廉为吏,不可以此玷污吾君!”拒而不受。还有蔡襄的曾孙蔡洸,任镇江府时,适逢大旱灾年,蔡洸体恤民情,宁愿得罪漕司和军官,拒不下令撤陂毁坝。镇江曾有民谣:“我潴我水,以灌以溉,俾我不夺,蔡公是赖”,这是老百姓对蔡洸发自内心的赞颂。还有好多感人故事,无不彰显出蔡襄家族廉洁忠直,高风亮节的好传统。

功绩垂千古,风范昭后人。时至今日,通过族谱、专著、碑刻、祠堂等载体传承下来的蔡襄家训思想,一以贯之被蔡氏家族奉为传家之宝,并始终贯穿于仙游人的血脉之中。对此,蔡洪添等仙游蔡氏后人都说:“在我们蔡家后人心里,老祖宗蔡襄是一个为国为民的清官。作为蔡公的后代,为人处世一定要遵照家训。”

蔡襄的思想、功名不仅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光明,而且蔡氏一门廉风传承,时至今日在八闽大地尤其是在莆仙广为流传。近几年,仙游县纪委挖掘整合蔡襄相关的家风家训等廉政文化资源,将位于枫亭镇锦岭山下古官道旁的蔡襄陵园,精心提升打造而成占地面积约20亩的蔡襄纪念园,并在2014年被命名为第二批“全省廉政教育基地”。此乃莆田市至唯一为历史名人建造的纪念园。此外,各界人士还捐赠320多万元,建成枫亭集镇区“蔡襄故里”牌坊。该县县委、纪委以及宣传、组织部门时常组织有关人员前往蔡襄纪念园实地领会、学习。

各基层单位也纷纷自发参观、。学习。如:中共莆田市林业局党组、莆田消防支队就不只一次地组织参观蔡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须知,蔡襄与河南有着不解之缘。一是蔡襄之蔡姓,源于古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二是蔡襄族谱称,其先祖自河南迁来。三是其曾在洛阳任职4年中。在这里蔡襄如饥似渴地恶补洛学,使其学识大涨仅其留下关于洛阳的诗歌就有许多。四是更有洛阳桥为证。

福建地方志与名人志均称,蔡襄与福建泉州一带的百姓,祖籍均在河南,史载,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泉州城5公里之洛阳江口,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桥上有“天下第一桥”横额,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为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载,唐朝初年,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黄河)和洛水一带的人士,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他们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另外,蔡襄任命的洛阳桥建筑总管卢锡所在的卢锡堂始祖卢邹,是于唐光启间(885——887年),自河南光州(今河南光山县),随固始人归德将军陈政戌闽,为岭南行军先锋。

七、妈祖。真名为林默娘。作为未婚女性,坚持在海上搭救百姓。莆田人尊称为“姑母”“姑妈”“姑婆”“天后圣姑”;国内外客家人乃至华侨尊称为“天后圣母”“天王母后”等。现在,世界各地的妈祖庙有300多处。须知,妈祖之闽地林姓始祖为林禄,远祖地是河南林州,是我国历史上因忠谏而被剖腹挖心的,第一个忠臣、商代末期人比干之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