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最新一期都有谁(我们来吐槽吐槽大会)

参考消息网12月29日报道脱口秀《吐槽大会》似乎成为网综爆款,第一季收官播放量总和超过14.5亿,其中单期播放量最高达2.1亿,微博同名话题#吐槽大会#阅读量近11.5亿。一夜之间,“吐槽”似乎成为民众狂欢的新型网络生态。而《吐槽大会》热播,真的就代表脱口秀回潮吗?

答案是:一言难尽。

《吐槽大会》诞生有“渊源”

吐槽大会最新一期都有谁(我们来吐槽吐槽大会)(1)

脱胎于《美国喜剧中心吐槽大会》

《吐槽大会》脱胎于《美国喜剧中心吐槽大会》,最早在2003年由美国喜剧中心有线电视网络推出,平均每年一场,每场100分钟左右,采取的形式是——先由一群吐槽嘉宾对主咖进行吐槽,最后主咖上台反击。

与传统的访谈节目不同,脱口秀通常是以一个演员拿着一个麦克风,站在舞台上以讲段子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源于欧美的“Stand-up comedy” (单口喜剧)。有别于观众对传统喜剧的固定印象——譬如“郭德纲”之于相声,“赵本山”之于小品,脱口秀可以说是群众喜剧消费升级的新模式。

脱口秀本地化的优秀范本,一个是《壹周·立波秀》,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抓住老上海的共同回忆,有唱有演,其演出场所从680人的兰心剧院扩展到9000人的上海大舞台,“笑侃三十年”系列演出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

另一个则是东方卫视的《金星秀》,其“真实”、“犀利”、“直接”,赢得了观众喜爱。一般来说,脱口秀很大程度取决于表演者的“个人特质”,因此节目也常常处于风口浪尖,不“稳定”。

吐槽大会最新一期都有谁(我们来吐槽吐槽大会)(2)

《吐槽大会》中的弹幕

“吐槽”一词源于日本漫才里的“突っ込み”的中文翻译,表演者的角色设定类似于中国相声中的捧哏,常常强调“黑”与“自我”,《吐槽大会》便是迎合了青年群体的这一“胃口”,青年亚文化的典型符号弹幕、恶搞、鬼畜、表情包等,在节目中一应俱全。

推波助澜的是,娱乐文化大环境也已经开始改变:明星不再被包装成完人,抛脱偶像包袱自黑,有时反而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吐槽大会最新一期都有谁(我们来吐槽吐槽大会)(3)

关键性人物:黄西和谷大白话

此外,两个关键性的人物也为脱口秀界带来了转机。

一位是黄西。2009年4月12日晚,黄西被美国深夜节目收视率冠军的《大卫·莱特曼秀》在破天荒地邀请亮相,他用中国口音浓重的英语讲美式笑话,近六分钟的演出反应热烈,黄西一炮而红。对于国内脱口秀圈子来说,黄西无疑成为一个标杆,也给无数跃跃欲试脱口秀的人带来了鼓舞。

另外一位是“深夜脱口秀脑残粉”谷大白话,他对美国俚语等背景文化“掘地三尺”的死磕精神,被尊为“俚语字幕组大神”,在微博发布的“听译”也让更多人接触到脱口秀节目。

而在2017年1月8日播出的《吐槽大会》,可谓是“恰逢其时”。

“19秒一个笑点”创纪录

“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虽然《吐槽大会》打出这样的标语,但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推崇内敛谦逊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的古语由来已久,中国人并不习惯在“公开场合表达不同意见和互相吐槽”。与已经形成“吐槽文化”的欧美国家相比,如果照搬照抄,那么在“重视人情关系”的中国,必然是大写的尴尬,被刻画成“人身攻击的闹剧”。

所以,要让明星、观众接受,必须得精准把握“幽默”与“冒犯”之间的度。节目首先要存活下来,才有发展的可能性,在安全范围内创作出搞笑的段子。这样也是为何《吐槽大会》所有的内容、表演方式,都有限定的台本,很少有明星即兴发挥的空间。

那么“安全”有了,精彩的“幽默”和“冒犯”到哪里去找?难题是:如何解构严肃、消解权威、躲避崇高,又能最为大众所接受?

吐槽大会最新一期都有谁(我们来吐槽吐槽大会)(4)

“铁三角”池子、李诞和张绍刚

除却主持人张绍刚,吐槽嘉宾“滞销书”作家李诞和满身“知识点”的池子功不可没。“内容”是《吐槽大会》的核心竞争力。《吐槽大会》每期的台本超过一万字,每个表演者讲大约20个段子,至少160多个段子。

李诞是写手出道,第一次登台便是在《今晚80后脱口秀》,说自己天生欠缺“节奏感”,是靠“文字”来校正表演的人,常常出现在段子的前程做铺垫,不温不火、断句明晰,前方一马平川又情节突转,随后抛出的笑料够足。

而1995年的池子虽然台本混乱但表演时却很“炸”,语速较快但又吐字清楚,小动作很多,亦协调有序,“甩段子”的表演方式会让人在猝不及防中引爆现场并令人大呼过瘾。

吐槽大会最新一期都有谁(我们来吐槽吐槽大会)(5)

频频做成表情包的周杰

“19秒一个笑点”创纪录的源于“段子很成功”:注重用逻辑上的荒谬感,来成就语言喜剧效果。池子则是“从内而外散发出讨打气质”的失学少年95后,频出金句,例如“张绍刚是《吐槽大会》里的景甜”,李诞调侃自己是“滞销书作家”,频频表示“我们请来的咖不大,但是我们提到的咖都很大!”周杰在自辩环节说“你可以发我的表情包,但不要@我”, 陈汉典吐槽黄子佼“很多人说他是小S前男友,这不公平,黄子佼多才多艺,他还是……曾宝仪前男友”,宁静吐槽张绍刚“花30多万请朋友看自己主演的电影《启功》,最终票房40万”,爱吐槽的Papi酱迎来了她的综艺首秀张绍刚笑称“综艺首秀什么意思,就是很有可能会垮掉”。

反复打磨的段子,极富“争议性”嘉宾人选,明星之间“互损”和“不留情面”的攻击,践行“明星是用来被大众娱乐的而非被供奉”的娱乐价值观……这些无疑都促成了《吐槽大会》“19秒一个笑点”创纪录。

漫漫长路“取经难”

《吐槽大会》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娱乐圈的向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旧站在娱乐圈的边缘。

吐槽大会最新一期都有谁(我们来吐槽吐槽大会)(6)

蔡国庆在《吐槽大会》上

吐槽大会》中,明星的拒绝一直是节目所面对的最大挑战。蔡国庆考虑了半个月,黄健翔最终没有上节目,还有一大串发出邀请后直接拒绝的艺人,甚至还有在“网络二次元世界”出名的王尼玛。而真正上台的嘉宾,也会顾忌到尺度问题——只是“调侃”,不能升级到“冒犯”。

缓和版的“吐槽大会”,让嘉宾真正意义上的“黑历史”槽点少了些,互相伤害的刀刃浅了些,甚至刻意规避了某些众人熟知的“黑历史”。观众既无法获得淋漓尽致吐槽的快感,也无法从对嘉宾的深刻吐槽展开反思。

而从脱口秀的行业发展来看,西方脱口秀的调侃范围几乎无所不包,且常常与社会时事相挂钩,“今天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明天在节目中就能够拿来调侃”。而中国的脱口秀更偏向于“谁和谁分手了”这样的娱乐八卦内容,由此也就失去了“评论”和“讽刺”的力道。

另外,如何保证优秀的脱口秀表演者源源不断地参加节目?节目组有一套“互养”的方案,即让《脱口秀大会》为《吐槽大会》造血,而《吐槽大会》又为《脱口秀大会》找到出口。但是因为很多脱口秀表演者,仅通过商演无法取得体面的薪资,所以大多选择兼职,而非专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脱口秀”生态的发展。

但即使这样,《吐槽大会》无疑是优秀的,有人开始撕开虚伪的口子,让艺人回归艺人本身,让躲在官方声明背后的明星们去面对自身的丑闻和传闻。节目上的吐槽“直接”而“具体”,毕竟成熟的社会需要接受政客、明星、商人以及所有人的“不完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