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微信群的玩法(微信群还能这么玩)

有趣的微信群的玩法(微信群还能这么玩)(1)

作为微信的重度用户,我建了很多微信群,也加入了很多微信群,今天想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分享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然,微信群营销之类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列。

开始之前,先简单介绍下微信群。

几经政策调整,目前的微信群默认为40人,每个群主有两次机会将自己建的群升级到100人(开通了微信支付的还可以增加2次),如果有微信沃卡,还有4次机会将群升级到150人,在人数允许范围内,群主和群友都可以拉好友入群,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前两天微信群更改了政策,超过最高人数上限后,群主依然可以继续拉人入群,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对方同意,二是对方开通了微信支付——前者是为了避免骚扰,后者是微信在不遗余力地培养用户微信支付习惯。理论上,只要对方同意入群,群主可以将他的所有好友都拉入群。尽管个人觉得,群的价值与人数关系真的不太大……

和 QQ 群相比,微信群的实时在线率更高,且有对讲机等方便的功能,他的能量和场景显然更大更广,下面就介绍几个我所接触和理解的一些微信群运营方式和理念。

一、把微信群作为一个兴趣领地

除了朋友之外,我们聚在一起的大多数理由都是因为兴趣爱好。这类群有很多,比如我自己就先后建立了读书群、自媒体人群、美剧迷群,但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经过初期的热闹和喧嚣之后,群的活跃度迅速降低。

辣妈教室(hotmom365)创办人宝大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创办了10多个关于辣妈的微信群,且一直以来保持了很高的活跃度。

当然群主是忙不过来的,基本上都是辣妈们自己维护秩序,在里晒娃比奶骂婆婆,处女座的大头机器人更是按照孕期、0-1岁、1-2岁这样子将辣妈们细分到不同的群,因为在这里几乎每一个辣妈的问题都会迅速得到其他妈妈有效的解答,这样垂直的群当然有无限可能,前段时间他们尝试了一次团购婴儿座椅,瞬间售罄。

所以,基于兴趣的群要想持续下去,在有趣之外,还得有用。

二、把微信群作为一个公众讲坛

昨晚,在SOHO 一族@烁烁老师(mylittlelife2014)一个叫做『番茄烩』的群里旁听了主题为『Deadline 如何不 Dead』 的群分享,烁烁通过语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群成员倾听、提问、获得解答……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针对一个主题进行分享,群成员都比较固定和铁杆。

这类讲座也不一定由群主亲自操刀,在技术大牛@刘健亮 的高级编辑运营内参群中,健亮不但自己讲课,更邀请各路大牛过来分享运营心得,并将分享内容整理出来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分享-交流-分享链。

当然,这种讲座型群的问题在于,除非群主有着超强的吸引力和持续的干货分享,否则时间长了会审美疲劳,而且在盈利模式上也不够清晰。

尤其要切记的是,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这类方式,比如我建了个读书群,邀请了几个做读书类的自媒体好友来分享,结果反对质疑声一片,第一次,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文人相轻!

三、把微信群作为一个能级阶梯

上海有个女孩子办了个叫做『进步青年』的微信群,能进这个群的都是诸如500强企业的有志青年,进群有着严格的要求,且进入之后必须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职场心得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特别优秀的可以升级到高级群,得以结识更加优秀的人脉、更加活跃的交流分享,然后升级到更加精英的微信群。而该女孩子也通过和猎头共享人脉资源以及投放广告得以盈利。

这类群需要群主本身掌握相当的人脉或者其他资源,且要规划好能级提升的尺度。

四、把微信群作为一个协作平台

忘记了是在哪里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将某人想出一本自传,但他采用的是内容众筹的方式——建了一个150人的微信群,让朋友们每人写一段关于群主的印象或者和群主的故事,朋友们积极性很高,于是,在27天内,他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剩下的,只是付梓印刷了。

当然,这只是微信群在线协作的一个例子,我之前的IT三人行栏目就是拉两个人加上我针对一个话题进行分析、对话甚至是争吵,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认识就逐渐清晰起来,然后将聊天记录通过印象笔记或者邮件发送给自己,整理起来也很方便。

很多人在寻找小团队在线协作的工具,其实微信就可以胜任绝大多数工作,尤其适合文字和思维的碰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