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真实感言(素食主义该不该提倡)

素食主义真实感言(素食主义该不该提倡)(1)

有几个明星倡导素食,被骂了,理由有几种:

一、吃素并不健康,人是杂食动物,需要奶蛋肉补充营养;

二、植物也有生命,吃素不过是假慈悲;

三、你们有钱人吃遍了天下肉,转身叫我们穷人吃素,非蠢即怀;

四、被佛教洗脑了吧,有病就去看医生,别把素食当药。

那佛教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要是按照最初的佛教思想来,就好回答。

佛陀还在世的时候,僧人都是乞食,戒律是不要求吃素的,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只要能饱肚就行。

至于是否营养均衡,不在考虑之列。

但也有条件,那就是不吃生的东西。施主给点米,不能要。渴了想喝点河里的水,得拿出特制的过滤器过滤几遍再喝。

为什么?因为生的东西里都寄居着生命,米有米虫,一下锅不知道要死多少。最初的佛教僧团里,有着最严格的不杀生戒律,衣食住行都得注意。

甚至包括不能踩踏花草,不能砍伐树木等。天冷了,僧人要烧点枯木取暖,佛陀说,不行。

佛陀认为宁可挨饿受冻,宁可麻烦一点,杀生不可犯。这种生命观,其实做到了动植物的平等对待。

不自杀生,也不要求别人杀生,别人也不是因为自己而杀生,在这三个前提下,如果动植物的死亡已成定局,米已成炊,菜已成盘,成为了食物,就可以吃。

最初佛教乞食,遵循的就是这个原则。有人说,这不鸡贼嘛,自己不杀生避罪,吃别人杀生的东西。

不算鸡贼。

一是僧人吃的少,每天只吃一餐;

二是不是趁人们饭菜刚上桌的时候乞食,而是吃的差不多了,如果有剩下的残羹冷炙,想施舍就施舍一点,不想施舍宁愿倒沟里也没问题;

三是吃饭时间有规定,僧人一家一家乞食,就算一无所获过了时间也要停止。

总之,有点当众生的泔水桶的意思,所以与其说是讨饭,不如说是乞残食,这个残食是荤是素,就不太讲究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最初的佛教严格都保持着自己非社会主义者的身份,跟现在的佛教有不小的差别。

当然不是佛教变了,是时代不同了,环境也不同了,有些戒律根本保持不了。

比如乞食。我们汉地很早就对流动人口有管制,你一两个僧人乞食没问题,成群结队了就不行,官府哪知道你是真和尚,还是土匪强盗假扮的?

于是乞食就只能取消,流动的居所也改为定居一处,有了根据地,饮食的来源要么靠自己种田种菜,要么就接受大众供养。

这就等于一只脚又踏回了社会,戒律必须得变。一群僧人住在庙里,后院总不能养一头猪吧。信众来供养,也不能来个满汉全席吧。于是全面禁止肉食,改吃素。

听起来是提高了“不杀生”的门槛,但实际上是把“不杀生”的要求稍微降低了一些。开荒锄地种菜,淘米烧柴做饭,都是要杀生的。自己不做这些事,有这个需求,那也会导致别人杀生。

需求有前后之分,如果是在末端,就没有这个问题。就像过去的僧人乞残食,你先有食,我后需求;需求在前端就不一样,我需求,你供给,这里面就不净了

而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更是无比紧密,哪怕是吃素,也避免不了间接杀生。

所以吃素和不杀生严格来说是不能划等号的,并且,如果是佛教最初的那种标准,吃肉也不代表就杀生了。很多东西深究下去,答案可能要反过来。

如果继续挖掘佛陀时代的戒律思想,我们会发现有个特别的地方:那时的僧团吃的是世人可能会倒掉的食物,住的是世人废弃的房子,穿的是世人不要的布缝制的衣服。

等于是承接了世人的部分浪费,并把它们转化为福德。这个工作当然越来越难了,人类喜欢滥杀滥伐以及毫不在乎浪费的习惯,与日俱盛。

为了吃一盘素食,可能就有一筐青菜萝卜在供需的各个环节被浪费掉;为了吃一块肉,可能要付出十个动物的生命;为了建一座房子,可能要毁掉一片树林......

现代社会的一切在制造和使用上都没有什么节制,显示的是人的欲望在无限膨胀,对自身和万物的生命都缺乏尊重,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资源的严重不足和分配不均。

如果明星能带头宣扬这样的道理,可能比提倡素食主义要更好。让人节制食物,不如让人节制欲望。

一个吃素的人,做的事可能让成百上千的人没饭吃,等于杀生。然而这个人节制了欲望,就算他不吃素,可能许多没饭吃的,就多一口饭吃了,等于养生。

杀生和养生,一念之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