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不看位次只看分数可以吗(一分之差位次上千)

高考志愿填报,很多辅导机构宣称使用“大数据”精确分析,根据考生分数量身定制。

在考生咨询过程中会抛出“位次”、“线差”“ “平均线差”“分数级差”等一系列概念,用这些玄之又玄、神之又神的概念将考生和家长直接砸晕。

但实际上,对每一个考生的具体志愿填报,这些“玄神”概念并没有多少指导意义。

今天就单说说位次吧。

【位次的作用,主要是为院校(专业)录取提供方便】

简单地说,位次就是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只不过这个排名不是全凭总分数多少,而是按照一定规则,为每名考生排定一个先后顺序,就好比“梁山好汉排座次”,所有考生从高到低依次都有一把“金交椅”,分数相同,但“坐”的位置不一样。

这个位次什么用呢?在平湖一柱看来,最大用途就是为了院校投档录取时方便——遇到同分数考生,就按位次“从小到大”依次投档录取。

比如,某院校(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20,志愿填报人数是50,很有可能,这50人都是600分,但这50人的位次是不同的,如果只看分,便无法取舍,但有了位次,就方便多了。

报志愿不看位次只看分数可以吗(一分之差位次上千)(1)

【考生志愿填报,拿位次作参考太费神,且不准确】

在“位次论”者看来,每年试题难度不同,考生水平不同,所以分数变动较大,今年的620与往年的620并不对应,因此,对于志愿填报没有参考价值;而无论分数高低,考生位次却是一个“定值”,以其作为志愿填报坐标,是最准确的。

是不是这样的,考生和家长可以研究一下,历年大学(专业)的投档情况,就清楚了。

以山东大学材料(类)专业2017、2018、2019年的录取情况为例:

2017年.录取73人,最低分是623,理科理低位次是7880;

2018年,录取72人,最低分是628,理科最低位次是8123;

2019年,录取65人,最低分是622,理科最低位次是7550;

按照上面的数据我们做如下分析:

【2018年志愿指导】按照“位次论”,2017年,理科最低录取位次是7880;2018年,630分的考生是7735,629分的考生则达到8054,所以,对应7880位次的分数是应是629~630分,只有629分以上考生才有希望。

但实际的录取情况是,2018年录取分数是628分,位次是8123,比2017年降低了243个位次,是录取人数72的3倍多,志愿填报误差是300%啊。2018年那些听信了“位次论”分析的628分的其他考生,是不是有点后悔。

【2019年志愿指导】按照“位次论”,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位次是8123。2019年对应的分数是621分。所以,621分以上的学生报考就很有把握。但实际上,2019年录取的最低位次是7550,与2018年录取最低位次相比高出573,是录取人数65的8倍还多,也就是说志愿填报误差是800%啊。不要说621分的同学没有被录取,就是622分的同学,也是有很多没有如愿的,因为仅622分一档就有302人,累计人数是更是达到7825。

报志愿不看位次只看分数可以吗(一分之差位次上千)(2)

以“不变的位次”作为志愿填报的坐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呢?

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志愿填报本身是随机的,去年的位次只能是一种参考,而今年考生如何填报,考生是互不通气的,填报之前,只能是一个预猜。

不要说在填报时,受专业兴趣、城市偏好的影响,每个考生会做出不同选择,即便排除这些人为因素,面对“固定位次”,不同考生选择也不尽相同,有“冲锋型”的,也有“保守型”的。因此,同一所院校(专业)今年到底有多少人填报,系统关闭之前是无人能猜得中的。

而最后的投档录取结果无非有两种:要么是“水涨船高”——报得人多了,位次提高;要么是“物稀为贵”——报得少了,位次降低。

因此,虽然每年的“位次不变”但投档录取的位次却是年年不同,有升也有降,有大起,也有大落。像2018年比2017年的降243,2019比2018年的升573,如此大的落差,谁能猜得准呢?

所以,“位次论”本身分析没有错,但位次计算却让人头痛,用这种理论去分析、得出、找准一个“参考值”很不容易,因此,有考生和家长不得不花钱去找辅导机构去“买”。

但买来的这位次预测有没有用途呢?众所周知,“一分之差,位次上千”,因此,只要今年实际的录取分数上下差上一分,“位次”算计得再精确也就没有用了。

【考生志愿填报,勿被位次遮望眼,分数当坐标最简单】

因此,在这里,平湖一柱建议考生和家长不如换一个简单思维:用录取最低分当志愿填报坐标。

还是以山东大学材料系为例,录取最低分2017年是623,2018年是628,2019年是622,也就是说,不管位次是多少,620分以上同学填报都有希望——当然,这个结果我想与“位次论”运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无论是升还是降,无论是哪一年,620分以上填报都没有错。

因为,现在实行的是平行志愿,考生的这个志愿只要根据自己分数,按照“冲稳保”策略,填在合适的位置,“中”与“不中”都不影响后面的投档录取。

什么叫“冲”?考了620分,如果都不敢“冲”山东大学的材料类专业,那还叫什么“冲”?不仅620分的同学“冲”,610分的同学也要勇敢地冲!

既然620分的同学都敢“冲”了,那么622、628、630、640分的同学当然更“敢冲”这个院校(专业)了,只不过,分数越高,“冲”中的概率越大。当然,更高分数的考生,还是要“冲”更理想的院校(专业)的,因此,填报这个院校(专业)的志愿序号向往放一放就可以了!

纵观各院校(专业)历年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从来没有任何一所院校(专业)常年不变,每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要么增加,要么减少,3-10分者居多,10-20分者也具有相当数量。所谓“一分之差,位次上千”,如果考生和家长志愿的目标学校(专业)今年投档分数比去年增加或减少1分,你所“算计”的位次就一点用途也没有了。

但是,通过对历年各院校(专业)录取最低分比对,我们也不难发现,与位次比起来,录取最低分的变化却具有相对“稳定性”,变化幅度也小多了(因为分数级差就是那些吗,哈哈),即便考生和家长估算有偏差,也不像位次那样,稍有变化,便找不到了“边际”。

报志愿不看位次只看分数可以吗(一分之差位次上千)(3)

平湖一柱此前的文章中,曾把“冲稳保”的边界设为以考生分数为中心,上下各加减50分——考生分数向上加30~50分是为“冲”;考生分数上下各加减20分是为“稳”;考生分数向下减30~50分是为“保”。96个志愿“冲稳保”的比例分配为2:3:1,即32个志愿“冲”,48个志愿“稳”,16个志愿“保”,这样,无论所报志愿院校(专业)分数、位次如何的升与降,其所有“变数”的可能性就都包括在里面了。投档时,按考生志愿序号依次投档,既不会浪分数,也无滑档之忧,如果幸运的话,很有可能,连位次都不浪费啊。

事实证明,即便是新高考改革,这个策略也是适用的。因为无论新旧,高考总分都是750分,院校录取分数再变化,也不会“跑出”平湖一柱设定的“100分”边界外(哈哈)!

比如2020年,山东第一年新高考,尽管一段分数线449分比2019年的理科本科线443高出5分,山东大学材料类录取最低分数线也仅是631分,与2019年改革前的622分相比,也只高出9分,很安全地呆在平湖一柱“稳”的边界”里啊!

报志愿不看位次只看分数可以吗(一分之差位次上千)(4)

【高考志愿是一个”概率事件“,一半靠实力,一半靠运气】

高考志愿填报本身就是一个“概率事件”,是“隔皮猜瓜”,再高明的辅导机构、专家也是猜。没有人敢“打保票“他是神仙,能填准,只需一个志愿就行。因此,考生和家长与其花钱让他人猜,还不如自己猜更合乎自己心意!

无论是新高考还是旧高考,在现在平行志愿的前提下,96个志愿,只要有一个“中”就行了。

填报志愿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你的考分,这是实力,一个是往年各院(专业)校投档录取最低投档线,这是运气。所谓填报志愿,就是用你这个实力去试碰那些运气,“碰”中哪一个,不仅取决于你的分数,更取决于全体考生志愿的填报情况!

因此,考生家长不必劳神费去研究、弄清什么位次,线差、平均线差之类的含义,只需参考往年各院校(专业)的投档录取最低分即可!

如果有人说,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他能精确推算一个100%能“中”的志愿,如果不是痴人说梦,就是在忽悠人!

报志愿不看位次只看分数可以吗(一分之差位次上千)(5)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