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逮捕女魔头(夜读起底PUA)

起底

起底PUA:宣扬教唆“约炮”谁在教?谁在学?

澎湃新闻消息,PUA(Pick Up Artist)原译为“搭讪达人”,某团伙借此噱头在全国多地开设线下课程。宣扬教唆“约炮”、“速推”等,突破道德底线的侵害女性行为。

【揭秘】

落马女厅官的“保养秘诀”:受贿800万 每月花1万美容

虽已年过半百,但每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长相姣好的张慧光总是光彩照人,气质端庄。很多人问她保养秘诀,张慧光常笑而不答。

直到2017年3月,身为北京文资办党委书记、正厅级官员的她,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350万元,这个“保养秘诀”终于公开:张慧光每月仅花在脸上的美容保养费就高达1万余元。这么多钱,从何而来?

原来,当官的这些年中,她贪污95万元,受贿800余万元。被判刑后的张慧光提出上诉。2018年10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维持原判。

山东逮捕女魔头(夜读起底PUA)(1)

“美女局长”的腐败从美容开始

1958年4月7日,张慧光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15岁时,她参了军。1979年,在部队,张慧光入了党。后来,张慧光从部队复员,成为团山东菏泽地委副书记。之后的多年里,张慧光踏实工作,受领导赏识,工作岗位频频调动,曾先后担任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的处长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司长等职务。

2002年,张慧光调任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08年3月,她任北京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当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面临大量游客,张慧光肩负重任。上任后一个月,她在北京市旅游行业迎奥运动员大会上,作了一番激情昂扬的演讲:“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距今只有120天,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即将实现……同志们,做好奥运旅游服务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倾注更多的心血,投入更大的力量,精益求精,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为奥运添彩,为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作出新的贡献!”

面对公众侃侃而谈的张慧光,淡定从容,条理清晰,思路敏捷。殊不知,如此光鲜的背后,隐藏着一颗逐渐腐败的心。

和张慧光年龄相仿的付芳,是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老板。付芳是个女强人,2009年,她正在为自己公司争取北京市旅游局一个大型旅游栏目的拍摄制作工程。为了争取到这个项目,她找了很多关系,终于结识了张慧光。付芳多次请张慧光吃饭,给她送礼,投其所好地搞好关系。

2009年年底,张慧光对北京市旅游局的这个项目进行最后审核,付芳的公司顺利通过。

2010年春节,付芳来到北京长安街上著名的赛特购物中心,买了一款价值近3万元的手表。付款后她没马上取手表,而是把付款凭证送到张慧光手上:“买了块表,不知你喜不喜欢。”张慧光去购物中心取了表,给付芳打电话:“这款表好看是好看,要是颜色再鲜艳点就好了。”

付芳听得出张慧芳的言下之意,立马前往购物中心,买了一张内有2万元的购物卡,送到对方手中。

一块名表和一张购物卡,对于当时的张慧光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横财,一向爱美的她,给自己买了一些高档衣服、包包和化妆品。

2010年春,北京市旅游局与付芳的公司签订拍摄协议书。项目终于落实,张慧光抓住机会,给付芳打电话:“付总,我过几天要去‘雪丹’,你去吗?有时间的话一起呀。”打这个电话之前,张慧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常去“雪丹女子俱乐部”做美容,叫上付芳,无非是给对方面子而已。

付芳心领神会,第二天便开着自己的豪车,等张慧光下班后,载上她直奔雪丹女子俱乐部。俱乐部内装修豪华,服务员热情周到,张慧光心里暗暗惊叹:“这里的女人真是会享受。”

“给我们做两套你们这里最高档的身体美容护理。”付芳出手大方,带着张慧光走进俱乐部的一个豪华包间,两人在那里享受了一次贵族般的美容服务。

做好美容,付芳结完账,把张慧光送回家。随后,她立即返回雪丹女子俱乐部,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办了一张会员卡,往里面充值数万元。之后,她把这张卡留在俱乐部,嘱咐工作人员:“这张美容卡以后专门给张慧光使用。”

随后,付芳给张慧光打电话:“以后你去俱乐部,就用我办的美容卡。你只管用,其他事你不用操心。”

当时,对于一个50多岁、十分爱美的女人来说,最好的礼物莫过于一张美容卡。此后,张慧光每个月都会去俱乐部做两次美容,结账时刷的都是付芳送她的美容卡。

张慧光选择的都是俱乐部最贵的美容护肤品,每个月至少花费上万元。付芳基本不去俱乐部做美容,但她会适时往美容卡里充值,从2010年到2011年年底,她先后往美容卡里充值46.8万元,供张慧光使用。

索贿90万就好像是“9元”一样

渐渐“开窍”的张慧光,胃口开始大起来。她很快就觉得,自己从付芳身上得到的好处,只不过是“蝇头小利”,北京另一名广告公司女强人古美云,才是她的“大鱼”。那么,这条“大鱼”该如何钓?张慧光自有手腕。

张慧光和古美云的第一次见面,是2009年夏天的一个社交场合中。一身奢侈品牌的古美云,穿梭在酒席间,和每个人都“自来熟”。见到张慧光时,她也不例外:“我古美云今天算是见到真正的女神了,你们以后别再叫我女神,在我们的美女局长面前,我就是只穿着花裙子的蚂蚱。”古美云的大嗓门,把在场所有人都逗笑了,酒过三巡的张慧光,被如此高调的赞美,奉承得极其舒服。

那次饭局后,张慧光和古美云就成了“闺蜜”,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古美云都会带上张慧光。张慧光感慨:“做人还是要像你这样潇洒啊。”每次谈公事,古美云都会在张慧光吃饱喝足或尽兴购物之后,漫不经心地把自己的需求准确传达给张慧光。“你说我厉不厉害,我的公司已经拿下了铁路广告媒体经营独家授权、铁路视频广告独家资源、北京站和高速公路广告牌资源,你帮我接些广告业务呗,我赚了钱,咱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对于古美云的要求,张慧光是记在心头的,她陆续帮古美云接到北京市旅游局的多项广告项目和动车视频试播广告业务、北京站和高速公路广告发布业务等,这些业务的合同金额达1000余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张慧光在帮古美云承揽业务时,是没有经过招标这一环节的。“有独家授权的广告公司,可以不用招投标。”这是张慧光在单位里放出的话,如此一来,这些业务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古美云的。

张慧光的性格,让很多同事觉得她“一手遮天”,但又不敢言语。这更助长了她的气焰,觉得没有什么事是自己摆不平的。而面对古美云的阿谀奉承,张慧光更是按捺不住“高人一等”的心态,频频夸海口:“有什么事,你尽管开口,没什么搞不定的。”

但让古美云捉摸不透的是,张慧光只肯接受她的宴请,她多次送现金,都被拒绝了。“张局,你帮我找了这么多业务,我得感谢你呀,不然我过意不去。”有一次,古美云请张慧光喝茶,终于忍不住,直接开了口,“你说个数,我一定尽量办到。”

张慧光慢条斯理地把茶杯放下,接着给古美云倒上一杯:“喝一点,清清火,办大事,不能心急。”

那天道别时,张慧光总算给了古美云一个准信儿:“以后我需要用钱了,问你要。”这句话,像一张没填数字的支票,压在古美云心头,十天半个月都坐立难安。

这张“支票”终于在2009年年底要“兑现”了。“我看中丰台区的一套房子,想以我女儿的名义买。”张慧光在电话里直接开口,让古美云“帮忙”买房。很快,古美云将80万元汇入张慧光女儿的银行卡中。

古美云的办事速度,让张慧光很满意:“美云啊,咱们的友谊天长地久。”这是2011年5月,张慧光要到广州任市长助理前,和古美云饯别时说的话。古美云虽没当过官,但她知道,张慧光这次去广州挂职,回来肯定能升官,到时候自己的公司还得倚仗她。

张慧光才到广州不到两个月,就“想”古美云了。“我看中一对翡翠手镯,浑体通透,晶莹翠绿,你给我转90万过来。”那时的张慧光,说“90万”的语气,就好像是“9元”一样,张嘴就来。同时,她还给了古美云一个银行卡号,是她用一个亲戚的身份证办的。

古美云的钱毕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她自己是舍不得花90万元买翡翠的,但她无力“反抗”,90万元马上打入张慧光指定的银行卡中。

古美云以为,“上供”了90万元,张慧光应该会消停一段日子了,怎料,不到半个月,张慧光又开口,让她打101万元过去,她还要买一些翡翠饰品。古美云只好照做,给她打了这笔巨款。

“照本宣科”的书记根本无心工作

2012年6月18日,经中编办批复同意,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北京文资办)成立,这是正厅级单位,列入北京市政府直属机构序列。在广州的张慧光回到北京,担任文资办党委书记。

见识过广州这个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张慧光花钱越来越大手大脚,对衣衫服饰、化妆品的要求也愈发高。

2014年至2015年,张慧光又先后向古美云索要100万和80万元,说是用来投资,还指定要现金。揣着巨额现金的古美云,很多时候往往连张慧光的面都没见到,钱就没了。“家里有人,你进去,把钱放到我卧室的桌子下面。”张慧光电话指挥,古美云把钱放下后就离开。这么多钱,张慧光基本都用来还信用卡账、个人花销和投资等。

认识古美云后,张慧光到底得到了多少好处?可能连她自己都不一定每笔都能记牢,但古美云心里的账单十分清楚,自2009年至2015年,她先后送给张慧光581.5万元,当然,她用这些钱替公司“买”来业务,赚到的利润远不止这个数目,这样的买卖,她觉得倒也“划算”。

张慧光当上北京文资办党委书记后,觉得自己手中的权力更大了,便更加努力地招揽“生意”。2012年8月,北京文资办要办一场编剧大赛,其中有不少业务需要其他公司承揽。来找张慧光的大小公司老板很多,但她唯独看中了屠韩文的公司。屠韩文出手大方,谈吐幽默,并许下承诺:“项目赚钱后,咱们平分。”

如此大的诱惑,张慧光自然不会拒绝。在她的努力下,屠韩文如愿拿到项目。2015年4月,项目完工,屠韩文约张慧光吃饭,席间,他爽快地表示要给张慧光16万美元作为感谢。张慧光丝毫没表示拒绝的意思:“屠总,你真是客气,你这个朋友,值得交!”

16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99万余元,这笔巨款该如何“洗白”?张慧光找到在银行资金方面比较懂的朋友郭大力,找了个借口称:“我女儿在美国读书就要毕业了,还有10万多美元要汇回国内,你帮我找个香港的美元账户。”郭大力没见过张慧光女儿,信以为真,找了在香港开公司的一个朋友,借了对方公司的账户,让张慧光汇款。2015年6月1日,张慧光让屠韩文将16万美元汇到了这个香港账户,她打算之后再想办法把钱汇入女儿的账户中。

在北京文资办党委书记这个职位上,张慧光最忙的“工作”,就是进行一桩桩“权钱交易”。对于文资办这个新成立的单位,她似乎不愿也没时间去花心思。当上文资办党委书记一年后,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有媒体让张慧光介绍一下文资办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职能。张慧光全程按照面前下属给她整理好的相关材料“照本宣科”,读一句,看一句,可见,连采访之前熟悉材料的工夫,她也不愿意多花。

如果仅仅是不用心,张慧光这个“书记”当得也顶多是个“不痛不痒”的角,但她竟把黑手伸向了国有资产,贪污高达95万元。

2013年下半年,北京文资办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这个活动,在“惠”了老百姓的同时,还“惠”到了张慧光。活动需要在北京西直门和南三环等地方发布户外广告,张慧光将这些业务推荐给自己熟识的一家广告公司经理张剑军。西直门和南三环的两个广告,实际价格为45万元,但张慧光暗示张剑军:“帮我解决一些费用问题。”张剑军立马懂了,经过商榷,在和北京文资办签订的合同上,增加了20万元。

很快,张剑军拿到65万元,然后将20万元打入一张银行卡内,这笔钱就落入了张慧光口袋。

对于张慧光来说,这20万元,只不过是“顺手牵羊”而已,没花多少心思。那段时间,她真正花心思“中饱私囊”的是北京文资办的另一个大项目。2013年10月,北京文资办与一家出版公司签订关于一个微电影市场的合同。在这个过程中,张慧光采取虚构合同的方法,从中套取了75万元公款,据为己有。

坐拥巨额赃款,张慧光频频以头顶光环的姿态,出现在公众场合,享受着“众星捧月”的满足。就在大大小小的老板们挖空心思敲开张慧光这扇大门的同时,2016年5月下旬,一个消息传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召开,会议决定给予张慧光开除党籍处分。

张慧光落马后,一部名为《变质的信条》的纪录片,在党政机关内部流传开来。这个曾经高傲、强势的正厅级女高官,化作一座贪腐警钟,时时警醒世人。

(除张慧光外,其他人名为化名)

【品读】

家长交的"智商税 ",是他所需要的解忧药

这几天,量子波动速读很火,宣称能5分钟背10万字,听起来是一项颠覆脑科学、量子力学等多学科的了不得发明。

速读是这样完成的。

山东逮捕女魔头(夜读起底PUA)(2)

山东逮捕女魔头(夜读起底PUA)(3)

课程便宜点的5万块,贵点的8万元,只要交钱,不论资质,成年人和孩子都能学会这项"扇风"技能。

速读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上一次穿的马甲是蒙眼速读。现在,套上物理名词“量子”以后,新一茬的父母一不小心还是中了招。

中招的父母不一定是笨,而是被营销者利用了他们的焦虑,于是情绪压倒了理智,稀里糊涂掏了钱,信了这个邪。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源于日本的概念,是如何蒙人的。

高科技名号下的龌龊

量子波动速读的概念解释,很厉害。全是中文,连在一起却不怎么通顺。

山东逮捕女魔头(夜读起底PUA)(4)

这家培训机构比较有商业头脑,把课程用户圈定在了10-16岁的孩子,也就是家长最头疼的孩子叛逆期。

潜台词是:只要您肯花钱,就能让孩子读书。提供了一种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安全感。

根据“官方”解释,量子波动速读是运用HSP(Heightened Sensory Perception),即高感知力量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影像。

相信大家体检的时候都拍过X光片。X光片成像是因为X线,X线里就有量子。

量子确实很了不起,比原子核还小,应用范围广。量子计算机造价在2500万美元左右。

以上看不懂没关系。简单来说,量子波动速读相当于把人脑当作X光机,而且更高级,人脑看的还是X光片动画。

但从体积来看,要把医院的扫描仪塞到人类大脑里,很难。更不要说动辄几千万美金的技术只要几万人民币就能学会了。这不是卖拐吗?

换汤不换药,灌的依然是“成功学”

但是,孩子读书确实是刚需。对有的成年人来说也是。

于是,我冒死问卓克老师,是不是真的存在读书捷径。人有时候就是会有侥幸心理:万一是真的呢?试一试吧!

山东逮捕女魔头(夜读起底PUA)(5)

朋友的当头一棒,往往能帮自己省不少钱。

卓克老师说的这套模式,我在央视新闻里看过,说的并不是量子波动速读,而是名噪一时的蒙眼识字。

2014年,央视新闻揭穿了所谓全脑教育、蒙眼识字、波动速读的真相,就是教孩子在识字的时候,从眼罩的缝隙里偷看,跟“老师”合伙蒙骗家长。

山东逮捕女魔头(夜读起底PUA)(6)

居然连波动速读四个字都是旧的!

用偷看假装特异功能的骗局,不是新鲜事。乍看之下,这个骗局不是很严重。骗子赚了钱,孩子免了家长的责骂,家长省了教孩子的压力。

但真正赢家只有赚到钱的骗子,孩子和家长都被坑惨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金钱。

家长交的智商税

是他所需要的解忧药

小升初、中考、高考, 是孩子和家长的三大焦虑节点。

孩子的世界跟成年人不一样。所以孩子对于未来工作、未来生活的生存焦虑,往往是被家长给带动了起来。

而家长的焦虑,则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不考上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就会活不下去甚至结不了婚。

读书确实能帮我们闯独木桥。然而我们也知道,好工作和好伴侣,不是单靠读书就能有,需要多方面元素的综合,需要自我成长,还需要一点运气。

然而在很多家长眼里,只剩下唯一一个选项。

孩子是一面镜子,我们从镜子里看到的其实是家长的内心。

表面上是家长为孩子的生存而感到焦虑,望子成龙。

潜意识里,是家长在尝试通过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认为这样就能补足自己小时候的错失,从而孩子就能达到更高的成就,不要像自己这样,留有遗憾。

“如果我当年数学再好一点,就能考上清北,今天如何如何。"

“要是我小时候打篮球,肯定比现在高,就换个人结婚了。”

发现了吗?有时候家长在补偿的,是童年的自己。

这份焦虑甚至凌驾于理智之上。只要有办法能减轻焦虑,上网搜新闻、去工商网站查执照,这些步骤都会跳过。

交钱=减轻焦虑的解忧效果,更有吸引力。

孩子习得了说谎与虚荣

骗局不是孩子攒的,但孩子是骗局里最关键的一环。

“老师”指示孩子撒谎,孩子听话执行,培训就算成功了。

问题来了,既然孩子串通“老师”作假蒙骗家长,孩子为什么不揭穿骗局呢?

因为孩子同样迫切地想挣脱开这份焦虑。

就像刚才所说的,孩子的世界跟成年人不一样,孩子对未来的生存焦虑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成年人。

孩子人云亦云,承接了这份来自家长的焦虑情绪,他很难区分真假,但是自己好像也应该焦虑起来。

于是,当家长把孩子塞到这些骗子培训机构的时候,孩子就算知道是蒙骗家长,也会欣然接受。

因为这样做了,就能让爸妈不焦虑。爸妈不焦虑了,他们转移到孩子身上的焦虑也会变少。

配合蒙骗,就能摆脱焦虑,同样的解忧效果出现在了孩子身上。更糟糕的是,有的孩子还会因为说谎而得到褒奖和免责。

“真聪明啊,上课这么快就学会了!”

“不愧是我家娃,简直是天才。”

“我就说宝宝聪明嘛,考试分数低都怪学校的老师不会教。”

我们人类的反应机制,说简单也简单。做一件事,得到正反馈,我们就会认为这件事是好事,应该多做几次。

小孩正处于建立三观的阶段,当他不断被强化说谎就能获得正反馈的印象,那么他会认为说谎是对的,争夺虚荣让人夸是对的,为了虚荣去说谎也是对的。

想纠正这一点,可比让孩子背课文难多了。

层出不穷的骗局,细细拆分开来,并没有太多新鲜玩意儿。但骗子们瞄准的,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弱点:需求与情绪。

有时候我们会不理解老年人为什么会相信家门口的玉石理疗床,这些推销员抚慰的也是需求与情绪:被人关心的需求,对死亡的恐惧。

这些不是老年人专利,满足需求和情绪的事情,我们也在做。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学习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年轻人买保健品、健身课来缓解健康的焦虑,中年人买保险缓解疾病的焦虑。

这里仅仅举了一些有限的例子。

或许,当我们认识了情绪,辨别出哪些是情绪想做的事,哪些是我该做的事,七分清醒三分真,才不会让骗子们有机可乘。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来源:壹心理(yixinligongkaik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