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

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1)

临泉县地理位置

安徽临泉

临泉县地处安徽省西北边界,与皖豫两省9个县市区接壤。2016年7月,辖23个乡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开区、1个省级产业园、395个行政村(居、社区),总面积1839平方公里,截至到2011年底,临泉县总人口230万。

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在临泉县建立沈子国,秦、汉、魏、晋、唐均在此设县,1935年正式设立临泉县。

临泉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 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杂技、马戏)、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中国绿色名县等荣誉。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5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8.3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0.7亿元,增长12.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3.3:25.9:30.8调整为42.4∶24.8∶32.8,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3%、26.1%和32.6%,分别拉动GDP增长3.1、2.0和2.5个百分点。

  • 中文名称

    临泉县姜子牙文化广场

    春秋沈子国,战国称寝或沈,为楚寝丘邑,治所在今县城西古城。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置寝县,属楚郡(后析置陈郡属之)。

    汉改为县(王莽改曰闰治)。同时在西部置鲖阳县,治所在今鲖城镇。均属汝南郡。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将县赐李通更名固始侯国。永平六年(公元63年)改鲖阳县为鲖阳侯国。永建元年(126年),封刘显为阜阳侯,置阜阳侯国,至永兴元年(153年)废。

    三国魏改置鲖阳、固始两县,属汝南郡。西晋仍鲖阳、固始两县,属汝阴郡。东晋咸康二年(336年),鲖阳、固始两县并入新蔡县,后复立,属新蔡郡。

    南北朝时初属宋后入魏,梁大通二年(528年)入梁,太清末复入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改固始置财州,北齐废财州、鲖阳县,置褒信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褒信县置沈州,把原褒信县地分置鲖阳、沈丘两县,隶属沈州。十六年,州治移往项城,沈丘县属颍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今县东南部增置高塘县,六年废,入汝阴县。贞观元年(627年)废鲖阳、沈丘两县,并入汝阴县。神龙二年(706年)分汝阴复置沈丘县仍属颍州。

    宋属顺昌府。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军夺取颍州,元将扩廓帖木儿挟军民北逃。

    明初废沈丘县入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府,设阜阳县,即为阜阳西乡之地。在驿口桥(今老集)设府同知(俗称“二府”),在沈丘集(今县城)设巡检司。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析阜阳县西乡北起颍河,南至洪河,纵以茶棚大路、龙王堂、栗头店、五坑集、欧庙集、会龙集、九龙沟以西设立新县,因县城濒临泉河,故名临泉县,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解放初,民国三十六—三十八年,分置临泉、泉南、泉阳3县和临泉市,统归豫皖苏区第四地委所辖。民国三十八1949年3月,合并临泉、泉南、泉阳县和临泉市仍为临泉县(包括今界首县颍河南和阜南县方集区),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阜阳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71年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行政区划

    2015年8月,临泉县撤销城关镇、田桥乡,成立城关街道办事处、邢塘街道办事处和田桥街道办事处。调整后,临泉县辖8个乡、2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

    2016年7月,经省政府同意,安徽省民政厅批复了临泉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一是撤销临泉县牛庄乡,将牛庄乡整建制划归杨桥镇管辖;二是设立临泉县城东街道,将临泉县城关街道的文王、新华、光明、阜临4个社区和邢塘街道的临化、新建2个社区划入城东街道。撤销牛庄乡、设立城东街道办事处后,临泉县辖21个镇、7个乡、4个街道,政府驻地城关街道。

    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2)

    临泉县行政区划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泉县地处安徽省的西北边陲。地理坐标北纬32°34′~33°10′,东经114°52′~115°31′。南与河南省淮滨、新蔡县毗邻,北与界首市及河南省沈丘县相连,西与河南平舆县、项城市交界,东与阜阳市区及阜南县接壤。南北长68千米,东西宽62千米。全县总面积1818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耕地173.7万亩。

    地形地貌

    临泉县地域属淮北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0米至38米,自然坡降为八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由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洪水泛滥,形成了堆积平原。土壤构成主要有砂礓黑土、砂礓土和泥土3种,十分适宜种植作物。

    气候条件

    临泉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冬干而少雪,夏热而雨水充,秋爽天气晴朗。年平均气温15.3℃左右。

    交通

    铁路

    郑阜高铁,在临泉县设临泉站。

    2016年上半年,郑州至阜阳高铁初步设计方案,正式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河南、安徽两省政府的批复。郑阜高铁阜阳段全长64公里,经界首、临泉、颍州3个县市区,设界首南、临泉、阜阳西3个车站,其中界首南、临泉两个车站为新建车站。临泉站位于临泉县城东、杨桥镇西,距临泉县城区10公里左右。

    高速公路

    • 阜新高速

    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3)

    阜新高速临泉收费站

    阜新高速公路,路线东起阜阳四十铺互通立交,接合淮阜高速公路阜阳南互通立交,全线经过阜阳市颍州区、阜南县、临泉县境内,西至临泉县廖庄,接河南新蔡至化庄高速公路,是合淮阜高速公路向河南省方向的延续,对加强豫皖两省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这条公路横穿全国人口第一大县临泉境内25.52公里,途经临泉县土陂、老集、范兴集、杨小街、宋集镇、陈集镇等六个乡镇,在该段分别设一个进出口(临泉南)和一个服务区(廖庄),结束临泉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 濮阳至阳新高速公路安徽段

    2011年9月,山东、安徽、湖北、河南四省交通运输厅签定了同步规划河南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协议书,共同促进项目尽早实施。安徽省纵五高速公路即河南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安徽省增内路段,路线途经安徽临泉、阜南、金寨等地,全长约110公里。

    主要景点

    古迹遗址

    老丘堆

    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4)

    老丘堆遗址

    费子街遗址、岗上遗址、沈子国古城、鲖阳古郡、毕卓墓、长官清真寺。

    古木

    • 千年银杏树

    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5)

    千年银杏树

    • 老枸桔树

    近现代革命遗址

    • 育才阁

    • 魏野畴烈士陵寝

    • 刘邓大军汇合留念碑

    公园

    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6)

    城南公园

    地方特产

    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7)

    黄岭大葱

    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8)

    牛庄穿心莲

    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9)

    韦寨“三粉”

    安徽省临泉县有几个乡镇(安徽省55县之临泉县)(10)

    流鞍河大闸蟹

    历史人物

    季载,西周初期人,周文王第十个儿子。他受周成王之封,在今临泉县古城子建立了沈子国,子孙以地为氏。由于他办事认真,善动脑筋处理各种难事,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政绩,使周朝的农业水利也赢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敬佩。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西周开国的功臣。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兼军事家。姜尚在治理自己的封国时,顺应民俗,革除陋习,大力发展工商渔盐事业,人民都归顺到齐国,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他著有兵书《六韬》。

    沈郢,东周是时人,是聃季载的后代。他高洁的品格很受后世之人敬佩。

    养由基,春秋楚;(今属地该县杨桥)人,有“神箭手”之称。“百步穿杨”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许劭(shao绍)、许靖为堂兄弟,东汉平舆(今临泉)县人,他们节操高尚,观察敏锐。公元194年,国家大乱,他带领弟子及家人投奔扬州,次年在前往南昌途中病逝。

    毕卓,字茂世,晋朝鲖阳(今鲖城)人,少年时豁达豪放,很有才华。当上了行止秉正、统帅有方的温峤将军的平南长史,协助温峤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直至死去。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有《毕卓盗酒》画作,并题:“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

    王保保,又名扩廓贴木儿,元末名将。本姓王,小字保保。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人。察罕帖木儿之甥、养子。元末兵起后,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赐名扩廓帖木儿。

    韦仲魁,字象时,清朝首光年间迎仙店北仁和寨人。武解元,26岁时录为武进士。18岁时进京应方试,随后从军,因带领军队在云贵一带战绩卓著,极受清廷赞赏,被授为“云贵协镇孝督”要职。后因胞弟在家乡勾结土匪而受到牵连,清廷派人追查,他含冤自杀。当地百姓在昆明城西山脚下为他建庙碑,作为纪念。

    连登榜,清咸丰年间鲖城镇东南连庄人。他原为教书先生,为人耿直,富有民族气节。鸦片战争后,领导当地农民组成起义军,与清廷官吏斗争。

    张蕴华,该县长官镇人。他自幼天资聪敏,勤学好问,性格刚强,体贴穷人,富有正义感。他1917年县高小毕业后,考入阜阳省立第六中学。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参与组织五四运动,声讨军阀摧残教育、屠杀受国学生罪行等活动。

    吕霞光,该县吕寨旅居法国的著名画家、古董鉴赏家、收藏家。

    李文汉,该县长官铁佛人。他毕业于上海美专。20岁即获蔡孑民画奖金。1965年至1968年;连续四年荣获“中日书法交流展”的特别奖。李文汉曾多次返回故乡,来往于海峡两岸,促进文化事业交流,促进台湾的早日回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