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凤林择一事终一生(靳凤林择一事终一生)

从2004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调入中央党校到现在,靳凤林至今已从事政德建设教育工作15年,是中央党校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也是全国党校系统首届党性教育精品课的获得者。虽然带过百余个省部级及地厅级干部培训班课程,但靳凤林只是谦虚地说“为政德建设做了一点点事情”。言谈间谦恭明志,自带一身儒雅之风。

在生活中,靳凤林清虚自守、真诚淡雅。他表示,一个人千万不能在世俗事务及权钱诱惑中迷失自我,要时刻进行自我检讨,将道德原则贯彻始终,努力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在工作中,靳凤林则始终秉着天道酬勤、淡泊明志的品性,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为箴言来修业治业。

靳凤林先后主持和参与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教材18部,在各类权威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荣誉等身的背后,是靳凤林勤勉求新的35年岁月。

“研究和教学都要跟上时代,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多年来,靳凤林的研究不落窠臼、精耕细作,一直行进在创新途中。2016年,基于自身承担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权力、资本、劳动的制度伦理考量》,靳凤林出版专著《追求阶层正义》,为解决好横亘在“中国道路”上的各种“中国问题”作了全新的道德检审,具有重大而广泛的镜鉴价值。由此,人民出版社“2016年度十大优秀学术著作”、中国伦理学会“2016年中国伦理学十本好书”、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第五届(2017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2017年中央党校理论创新工程优秀学术著作等一系列大奖纷至杳来。

在教学工作中,靳凤林也总是力求突破。他时刻关注网上线下政德建设的最新动态,从中摘取大量可用于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且贴近教育对象话语体系的例证,精心总结后“因材施教”。“一名领导干部具备了丰富的道德理论知识,未必是具有高水平政德能力的人。我们授课者必须能够真正触到干部的痛点,讲到他们心里去,让他们当下能够听得进去、过后能够反思自我、最终能够运用到个人工作中去。”靳凤林说。

“我国有4500多万事业编及公务员,政德建设可以说是一个长久的工程。”从踏上政德建设教育这条路开始,靳凤林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当前我国正处于道德爬坡阶段,做好政德建设,引导好千万基层工作人员及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为了让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工作趋向更加理想、更加完美的状态,靳凤林仍在孜孜探索、默默奉献,每周坚持带9个班次的课程,同时还带着3博3硕。“现实需要也好,兴趣也罢,这么多年我坚守的,其实仅仅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所谓择一事终一生,大概就是靳凤林这样。(光明网记者郑芳芳整理)

靳凤林择一事终一生(靳凤林择一事终一生)(1)

嘉宾简介:靳凤林,现任中央党校哲学部伦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全国党校系统首届党性教育精品课获得者。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伦理学会会长,北京伦理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先后到美英法德意俄等国从事访学和学术考察活动。

长期从事政治伦理、生命伦理、比较伦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追求阶层正义》《死,而后生》《祠堂与教堂》等专著、教材18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伦理学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2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转载。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