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1)

王德明老人今年74岁,他已经在北京市的民政救助机构生活15年了。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2)

2006年3月3日,在北京市朝阳区的某街道旁,民政救助工作者们发现了流浪的王德明,后来他被送到了朝阳救助管理站。因为王德明是一位失明又聋哑的人,所以寻亲工作一直无法确认其身份。2019年7月31日,王德明被转到河北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托养安置。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3)

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是北京市民政救助机构的定点安置医院,在这里,老人的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但是,智力障碍、聋哑、失明,这给身份认定和寻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4)

为了给王德明老人寻找亲人,救助机构先后对他进行了两次DNA(脱氧核糖核酸)采血比对,还进行了五次人像比对,但一直没有结果。后来救助机构又通过自媒体进行信息发布,也没有找到他的亲人。虽然工作人员想尽了各种方法,但寻亲工作始终没有任何突破。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5)

从2006年到2021年的15年间,多位民政救助工作者接力为王德明寻亲。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6)

自2018年以来,北京市民政局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抽调党员干部,组建了“为流浪乞讨人员找家”寻亲专班,民政救助寻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7)

据北京市民政局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张正中介绍,北京一直是流浪乞讨人员的主要流入地,每年救助量两万人左右,其中有精神疾病的人就有3000多人。因精神、智力、身体等原因,每年大概有120人无法找到家,长期滞留北京。2003年以来,累计到2018年底,人数达到了2100人,数量比较庞大。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8)

2021年9月,寻亲专班决定采用一个“笨办法”来为王德明老人寻亲找家,他们收集了十多年来有关王德明的所有档案资料,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一页纸一页纸地找,终于在档案中发现了“河南”的字样。后来,寻亲专班又在一张档案纸的背面发现了“民权”两个字,随后立即联系民警进行查询,又委托当地志愿者实地走访,寻找当地失踪人口,最终确定王德明就是河南省民权县人。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9)

9月16日,王德明的弟弟和侄子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河北省衡水市与老人相认。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10)

然而,面对亲人的呼唤,王德明却毫无反应,此时,侄子王奕水把王德明的手握成了拳头,并对着他的手心吹起了口哨。听到口哨声,王德明仿佛睡醒了一般,从来不主动与人交流的他也对着手心吹起了口哨,并用手抚摸着侄子王奕水的后脑勺。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11)

原来,在20多年前,王德明带着5岁的侄子在外面乞讨生活,当时,两人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吹口哨。此时哨声一响,唤醒了王德明20多年前的记忆,他一下就认出了亲人,在场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被感动了。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12)

王德明最终回到了家人的怀抱,民政部门联系当地政府为他办理户口和低保,他的生活也有了保障。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接济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寻亲专班”已帮助1084名长期滞留人员寻亲返乡,其中滞留时间5年至10年的就有264人,滞留时间10年以上的达到230人。

九旬老人寻亲 追踪后续:被救助聋哑老人找到家(13)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救助寻亲是近年来民政救助工作中的一项有效措施,一方面解决家庭分散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减轻救助管理机构的工作压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