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十七则感悟(论语里仁二十四)

开国领袖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字:“讷”。足见这个字在伟人心目中的分量。他老人家对女儿解释说:

“你的名字,爸爸寄托的希望是,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少讲话,更不要讲废话、大话、空话、假话、没根据的话、糊弄老百姓的话,而要给人民快做事情,多做好事情。这可是古代大圣人孔子告诉我们的,我的好女儿千万要记住呦。”

主席所说的这番话,就出自《论语·里仁》篇第二十四章。

论语里仁十七则感悟(论语里仁二十四)(1)

含蓄一点,似乎更给人以希望。

原文注释——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欲:要,需要,愿望。

讷(nè):缓慢说话,少说话,谨慎说话。

敏:敏捷,迅速,快速。

憨聊译注——

论语里仁十七则感悟(论语里仁二十四)(2)

立夏的红叶点缀蓝天,比霜降更可爱。前者主动,后者被动。

孔子说:“为人处事,君子需要少说话,缓慢、谨慎说话,而做出决定的事情,就要迅速行动,以获得圆满的结果。”

憨聊俗解——

聪明的人明白了吗?为人处事让人最舒服的密码: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这句话非常直白,却道出了君子为人处事的真谛。

仁德的君子,尊重人、谦虚、礼让、务实、忠诚、修身是标配,也是为人处事的原则。

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你“讷于言”,认真听别人讲话,虚心向别人学习,把更多的表现机会让给别人,是不是尊重人、谦虚、礼让的具体表现呢?

“敏于行”,做出决定的事情,尽职尽责,迅速行动,力争获得圆满的结果,是不是忠诚、务实的具体表现呢?

能管住嘴、迈开腿就是修身的践行。

少说话多做事,在春秋时期,是智者行事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君子应有的修养。现如今,也应该是聪明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

“讷”语言在后,内心在前,提醒智者想好后再说,并不是该说的不说,而是说得恰到好处。特别要谨记主席的教导:“不要讲废话、大话、空话、假话、没根据的话、糊弄老百姓的话。”

在职场的“菜鸟”,就更应该记住谨言慎行这一圣人的谆谆教诲。

孔子不仅强调“讷于言”,更强调“敏于行”,是在告诫弟子:说大话容易,做成事困难。许多事情,尤其是社会性事物,表面上看着简单,实际上却是千头万绪,不权衡好利弊得失,就可能好心办坏事。

还有,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眼前有利的,并不代表将来有利;对有些人有利的,并不代表对社会大众都有利。

立足长远眼光,少说话,勤观察,理清事物的头绪;掂量主次和轻重缓急,重实践,多做事,这才是正确的为人处事思路。只有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才能兴利除弊,造福社会;只有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能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才能事半功倍。

论语里仁十七则感悟(论语里仁二十四)(3)

菖蒲远远欣赏着油菜花的表现,并不影响自己的繁茂。

浅悟零存——

讷于言,既宽容自己,又礼让他人,实乃聪明之举;敏于行,既对得起事业,又惠及社会,实乃仁德之范。

论语里仁十七则感悟(论语里仁二十四)(4)

图片随手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