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一出好戏情节发人深省 黄渤一出好戏热映

最近的影院暑期档喜忧参半。

一边是隔壁《爱情公寓》沦陷“挂羊头买狗”的抨击,一边是“50亿”影帝黄渤的处女导演作品的“一出好戏”——电影《一出好戏》的确配得上他从颁奖典礼到综艺节目都在吆喝的卖力宣传。

在人人吐槽名人“跨界圈钱”的当下,自带流量的黄渤没有辜负观众的信任。电影以荒诞喜剧寓言的形式,小角度描述了人性善恶与人生百态,大方向浓缩了人类文明发展简史。这样宏大命题类型电影在国内尚不多见。影片拍摄中艺术语言的运用也可圈可点。有网友透露,电影学院的老师已经将《一出好戏》推荐给学生学习。上一次有类似口碑的是陈建斌导演,并一举夺得金马奖最佳男主和最佳新导演奖《一个勺子》。

黄渤一出好戏情节发人深省 黄渤一出好戏热映(1)

“跨界导演”的出现是时代的契机,也是商机。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提升,决定了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大众娱乐时代的电影艺术因此必然拥有强大的商业潜力。这种市场供需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 “演员导演”“作家导演”“歌手导演”“摄影导演”层出不穷,却良莠不齐。

当一部好片的评价标准从“内容为王”滑落至“票房至上”,自带流量的名人自然可以凭借“流量 IP”的模式收割“韭菜粉丝”。然而,日趋成熟市场和观众,也在不断暴露着玩票者、自嗨者的短处——可以看到“粉丝经济”凌驾艺术价值之上的后果——一些电影遭遇口碑与票房的不甚匹配一夕沦为“沾满铜臭”的罪证。

在影视产业“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电影创作究竟有没有门槛?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艺术是一项专业技能。虽然“久病成良医”的“演员导演”比相对“门外汉”的“作家导演”的转化率和成功率虽然大一些。但每一次成功跨界背后都有一段“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故事。

正如黄渤的《一出好戏》用了八年筹备,半年拍摄,一年后期制。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基于他深刻思考从做龙套起的点点滴滴。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充分发挥了他的“本职”献上一道音乐大餐……这些成功转型的名人大多在转型前已经算是颇有建树,人们对其专业、勤奋,甚至悟性的夸赞毋庸置疑。

让我们以“演而优则导”的标准打个赌。在《一出好戏》电影开场前的广告中,演员包贝尔自导自演的首部作品也要上映了。这部电影大概率要遭受非议。不信,我们走着瞧。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严粒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