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怎么样(被膜拜了千年的)

岁寒三友怎么样(被膜拜了千年的)(1)

今天早晨,一位网友给我发了一张截图,截图来自一个“XX科普”的账号,截图内容显示:

梅花和腊梅不是一个物种,所谓的“岁寒三友”,不是指梅花、修竹和松树,而是腊梅、修竹和松树。

岁寒三友怎么样(被膜拜了千年的)(2)

被文人墨客膜拜了一千多年的“岁寒三友”,竟然错付了?

我只能说,这个玩笑开大了。

想要了解一个典故的真意,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典故的由来。

无论是书籍还是网络信息,“岁寒三友”的典故由来非常专一,就是南宋末期的文学家林景熙所著《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从这句古文可以看出,“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很明确:梅、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

其中,乔松生长于针叶树、落叶树的杂交林中,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的西北部,海拔2500米左右的高原地带,年平均气温在7.5℃,是耐寒“名将”。“篁”即是“竹”,修篁就是修竹,也就是茂密挺拔的竹林,不需任何保护措施即可安全过冬。

由此,梅、松、竹为岁寒三友,被膜拜了千年、讴歌了千年、创作了千年,琴棋书画均有数不清的岁寒三友主题著作流传于世,是中华民族气节和气韵的“代名词”。

但是,我们真的错付了吗?“梅”真的是指“蜡梅”而不是“梅花”吗?

岁寒三友怎么样(被膜拜了千年的)(3)

这个,无需讨论,古人早有记载。

我国是梅花的原产地,种植梅花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而在大约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梅花种类很多,可以分为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等,而按功能可以分为观赏梅和果梅。观赏类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而花期,按照古代“二十四番花信风”说法,小寒第一候是梅花盛开。现在,根据全国气候不同,中国西南地区花期为12月—次年1月,华中地区时2—3月,华北地区3—4月开花。

岁寒三友怎么样(被膜拜了千年的)(4)

蜡梅的记录始于何时呢?据王世懋《学圃余疏》考证,在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一代文豪苏东坡和黄山谷,因见黄梅花似蜜蜡,遂将它命名为“蜡梅”,说它“香气似梅,类女工捻蜡所成,因谓蜡梅”。由此蜡梅名噪一时,鼎盛于京师。后来诗家在咏蜡梅诗中,常在“蜡”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可见,蜡梅的名称起源于宋代,是苏东坡命名。而且,文人墨客对“蜡梅”的表述,也不是“梅”,而是“蜡”。“蜡梅”得名一百多年以后,林景熙出生,并创作了《王云梅舍记》。这本著作的名称是“梅”而非“蜡”,所指已经非常明晰。

同样是南宋末期,很多诗人也在诗作里,清晰地界定了“梅”和“蜡”的不同表达方式,比如下面两首:

雪梅

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蜡梅

南宋·王十朋

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

一经坡谷眼,名字压群葩。

我曾经在阳历一月份到过苏州,当时的苏州已经红梅绽放,我还拍了照片发朋友圈。林景熙是南宋时期的杭州人,他写下《王云梅舍记》时也在杭州,而杭州的梅花开放时间与苏州大体相同。

岁寒三友怎么样(被膜拜了千年的)(5)

除了以上种种,单纯地看“岁寒三友”的典故出处,即林景熙《王云梅舍记》的表述,“种梅百本”。“本”显然更符合乔木的梅,而灌木的“蜡”更适合用“丛”来表达。

岁寒三友怎么样(被膜拜了千年的)(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