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后人称杜甫为诗圣(走近郑州历史名人)

为何后人称杜甫为诗圣(走近郑州历史名人)(1)

开栏的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位居天地之中、黄河之滨的郑州,受大河哺育、“天中”滋养,自古以来就涌现出众多影响深远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各领域杰出人才,他们或为政一方,或著书立说,用自己的见解、创造和思想为所处时代打上了一片片“高光”。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当我们再次走近郑州历史上的这些名人,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诗圣杜甫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唐诗所达到的高度至今人们都难以逾越。而712年出生在郑州巩义的杜甫,则是这座高峰上令人仰视的“巨人”、诗人中的圣人。

说到杜甫的诗,人们竟然一时难以确定究竟哪首是他的代表作——佳作太多,列举起来也需分题材、分类别。问度娘“杜甫”二字,“杜甫佳作38篇”“杜甫十大经典名句”“杜甫最有名气的17首七律”等词条令人目不暇接。小时候,我们喜欢的或许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慢慢的,我们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成熟些,看到的杜甫是“沉郁”的,他忧国忧民,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己的茅屋破了,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前一阵大热的网剧《庆余年》中,男主在一众王公贵族的才艺比拼中拿出了“千古七律第一”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立即技压群雄,无人再敢题诗。

唐代诗人很多,“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地位却从未有人超越,最多有诗仙李白与他“各表一枝”。究其原因,在于他并不沉溺于个人“小我”才华和情感的宣泄。

少年时代,杜甫曾先后游历大江南北,其间曾应举不第。35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又落第;后来也曾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还是不得志。目睹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杜甫发现了其中的危机。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亲身经历让他看到了很多在得意时看不到的人生。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喷薄而发。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和很多伟大艺术家一样,杜甫在世时并不被认可和接受。或许因为他把太多的笔触对准了村妇、贫民、寒士,对准了万千大众,而此前人们喜欢歌颂大好河山、歌颂理想,他说的那些揭露现实的真话,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孩子。

中晚唐后,也有人认识到了杜甫的可贵,韩愈、白居易、皮日休、杜苟鹤等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了杜甫的影子;宋以后,大词人秦观第一次把杜甫和圣人孔子相提并论;王安石、陆游、文天祥……越老越多的大文学家找到了杜甫这个“知音”。如文天祥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鲁迅也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除了中国人,杜甫还征服了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思,他坦言杜甫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对自己创作的要求是苛刻的;“穷年忧黎元”,他的格局和心胸又是那么大。

2012年,杜甫诞辰1300周年,他突然在网络上“忙”了起来;“杜甫故里”巩义的杜甫墓前,也时有后人探视的足迹——漫漫千年过后,人们还在怀念他。

来源:郑州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