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到小学准备什么(从幼儿园到小学)

孩子入学准备,包括: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启蒙知识储备、社会性教育等,需要家长、幼儿园、社会教育体系共同帮助孩子、以完美的状态,迎接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历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幼儿园到小学准备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到小学准备什么(从幼儿园到小学)

幼儿园到小学准备什么

“小学入学”,是幼儿人生第一条正式起跑线,重要性堪比高考!

孩子入学准备,包括: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启蒙知识储备、社会性教育等,需要家长、幼儿园、社会教育体系共同帮助孩子、以完美的状态,迎接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历程!

刚升入大班的很多家长已出现焦虑的心情,焦虑的是明年孩子即将入小学,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因此,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在这期间,家园协同努力落实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

这四方面发展目标的教育建议是什么呢?一起来学习!

一、身心准备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

1.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2.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情绪管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3.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的发展

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的同时,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的发展。

二、生活准备

生活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

1.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做好个人生活管理,培养孩子健康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杜绝包办、代办,通过语言提示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为孩子提供专用的个人物品存放设备或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3.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和规则意识

建议家长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规则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建议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三、社会准备

社会准备,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

1.建议家长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他们习得方法、学会社交。

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

3.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的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4.家长多引导孩子探讨班级的趣闻趣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走进博物馆,培养幼儿对集体的热爱有助于幼儿适应班级和学校的环境,初步建立对集体、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5.引导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培养孩子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

四、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学习力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

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

好奇好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家长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接纳、鼓励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持续、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获得长足的学习能力。

2.储备良好的学习素养,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学习习惯。

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小学后更好胜任新的学习任务,且受益一生。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契机去考虑、讨论和组织阐述自己的观点,支持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3.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多为幼儿提供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听与说、阅读与反馈、理解与实践的能力。建议家长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做事,鼓励他们自己制定一些活动计划,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孩子学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孩子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学习能力有助于入学后适应不同学科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持久、投入的学习。

以上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配合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做好各项衔接准备,孩子才能够顺利、有序地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家长的认知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还要从提高家长的认知开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