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落地(思维模型冗余)

冗余 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思维模型落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思维模型落地(思维模型冗余)

思维模型落地

冗余

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

1、高度冗余反脆弱

反脆弱意味着高度的冗余性,这平时看上去是一种浪费。但在资源匮乏时,才会意识到它的宝贵。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从深圳到虎门大桥,要创纪录的20 小时以上,这就是没有冗余的脆弱性。

2、冗余需要成本

飞行汽车的问题在于噪音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可以解决噪音问题,飞行的时候是安静的方式,那真的是个创举

飞行汽车还有一个风险,就是如果掉下来,对地面的人和财物会造成巨大损害。喷气飞机设计有非常多的冗余,还是偶尔会有事故。飞行汽车不可能那么多冗余,否则成本极高。那么坠毁事故的概率起初会非常高,至少要比直升飞机高,肯定会有很多反对者

3、长期高效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型

1/人脑的思维模型,大多受前三十年的生活经历所影响塑造,然后就固化了。这样的思维模型,类似一个 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 应付过去的场景是优化的,但是面对新的场景,可能是一窍不通的。但是要把一类 ASIC 换成面对另外一种场景的 ASIC, 数学上和能量上几乎不可能。2/就好像二次大战后的幸存者,面对战后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他的大脑模型是极度保守,谨小慎微,就无法适应新形势以获得最大利益。3/ 或者前互联网时代的商人,面对新的虚拟经济的很多现象和商业模式,完全无所适从。4/高效率,和通用性/灵活性是矛盾的。极度高效率,优化于眼前的范式,也就注定意味着新的范式涌现后,反应迟钝且顽固。5/ 要通用和灵活,就必须有比较大的冗余,就必须放弃一些眼前利益. 这种选择上的折衷取舍,是需要一定勇气和定力的。6/ 千万不要浪费时间说服思维固化的成年人改变其观点,这是极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就静静的看着他们装逼和自我毁灭吧。

7/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自己鄙视的那种人,必须以牺牲部分眼前利益为代价,了解研究不同行业冒头出来的大趋势,必须定期移动一下屁股,感受那些新的大趋势的场景,观察角度,实际体验等等。

8/ 彻底理解其底层机制后,你会发现,思维模型的套利,可能是最轻松的套利。因为即使你告诉你的对手盘他们是错误的,他们也无法摆脱其自我幻象导致自我毁灭的宿命。

现在基本上是每四到五年新的技术范式新的思维模型产生新的代沟。//@髙尔夫司机: 如此看来,所谓的代沟,其实是每个时代对每一代人的塑造,形成针对那个时优化的思维模式。在几乎一成不变的农耕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缓慢,每一代人思维模式相近,两代人代沟应该比今天更小;当今这个时代变化日新月异,两代人的思维模型必然大相径庭,自然代沟巨大,而且无解。

4、商业上打通连接;人体上别破坏连接

1/ 复杂网络的一个特点是,在网络整体贯穿之前,有很多独立的小的网络孤岛,彼此没有建立连接。2/ 很多人的事业成功,关键突破在于把自己关系网上的网络孤岛彼此连通,建立起一个彻底贯穿的巨大网络。这就是相变的本质。3/ 但在彻底贯穿之前,许多时候是无法预先知道什么地方是关键突破口的,只能够这里做一点连接,那里做一点连接,时间长了,整个网络彻底贯穿的概率就越大。4/ 但很长时间做了很多连接的工作,都无法立刻看到回报,很多人就很难坚持下去,然后就放弃了。5/ 这个规律反向看也成立:可以把人体看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生活中的各种恶习,比如睡眠不足,暴饮暴食,等等,都是在对人体网络上的连接的一个渐进的破坏。6/ 但是微小的破坏,不足以破坏整个网络的连通性。所以会给人们一个幻觉:就是这些不良习惯没有关系。所以很多人会长期忽视健康的维护。7/ 但是这些不良习惯,对于网络的破坏, 突破一个临界点的时候,网络的连接被彻底破坏,什么心脏病,中风,等等,本质就是人体的网络在某个地方被彻底割裂,导致人的物理死亡。这也是一个相变。8/ 健康的维护,可以看成是维护人体网络的各种连接的冗余度,以保证网络的顺畅运行而已。锻炼和修养,短期内看不到什么回报;但如果身体出了问题,那时候网络早已在某处被切断,要想修复,就要花很长时间很大代价了。

人性的认知局限在于:对于在持续增长,但尚未贯穿连接的网络的未来巨大潜力,缺乏想象力;反之,对于目前仍然联通,但是在衰减萎缩的网络的未来猝死的风险,缺乏警惕性。

对,名利是纯粹外部性的,所以名利的关键在于不断突破自身的社会网络,但学生一辈子接受的教育都是如何突破自己,这就基本上类似挂空档时猛踩油门。

科技富豪的涌现,本质在于其依托的外界网络之巨大和可扩展性。以史为鉴,未来会有规模比现在更大,维度更丰富的网络,和在此基础上的新生富豪。但是,在这个网络尚未彻底贯穿之前,多数人长时间内无法理解其潜力。

5、抽象化/软件化/多样化/开放化

最近读了 Ribbonfarm.com 网站的主人 Venkatesh Rao 的几篇文章,有些启发:1/ 人和低等动物的差别,主要在于前者可以从事复杂的抽象思维, 来适应环境甚至改造环境。2/ 进化生物学家 Richard Potts 有一个所谓 “多变性选择 (Variability Selection ) ” 假说:就是因为过去几百万年非洲大陆的气候和生态的多变性, 逐渐进化出智人的前身,他们有发达的大脑和复杂的协作能力,可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而不是在环境变化后被迫迁徙或者灭亡。3/ 从这个角度看,业务单一的企业,有些表面上看是庞然大物,但本质上属于低等生物,环境稍微变化就可能被饿死。4/ 庞大的厂房,和供应链上的负债,如果管理不当/冗余不够,可能成为巨大的包袱把自己拖垮。而且这个覆灭可能非常快。5/ 从事非常狭窄专业化业务的个人,面对多变的市场,也会面临这种困境。学校里过早过细的专业划分,是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生产模式的遗留文化,可以暂时吃饱肚子,但学生完全根本没有适应未来多变市场的意识,更谈不上能力了。6/ 软件企业相比于硬件企业的优势,也在于可以迅速调整和适应很多不同客户和多变的市场需求。当然这是以前期大量的底层软件生态建设的投入为基础的。7/ 未来基业长青的企业和组织,必定具有可以迅速适应环境,可以切换多种复杂业务能力,可以把复杂业务软件化的能力。8/ 而当业务不断被抽象化软件化的过程中,业务模式也必定更加复杂化,让低层次的企业主无法理解, 或者理解了也没有能力竞争。

9/ 比如微软, 亚马逊, 苹果,谷歌等等,都是拥有庞大的软件系统,前所未有的的商业模式, 和迅速满足复杂市场需求的能力。10/ 同样的,此时此刻,正有极少数企业和组织,沿着抽象化/软件化/开放化/多样化的道路狂奔,它们暂时不为多数人理解。多数企业家还是在以落后的低维度的价值观来衡量它们,因此很长时间完全不得要领。

6、身体机能保持冗余

1/ 通常你如果在意某件事,意味着它对你是个挑战。最理想的状态,是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某件事的存在。2/ 比如年轻时整天疯疯癫癫/歇斯底里地蹦蹦跳跳,完全没有意识到腰或者膝盖可能受不了,年纪大一点才意识到某些运动如爬山打球要节制,免得伤膝盖。3/ 再往深处想,年轻时身体很多部位的“健康冗余”比较多,即使某个局部暂时耗损大,要么很快恢复,要么可以通过别的肌肉群来弥补,所以对身体健康完全不在意, 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个问题, 大脑都没有感觉到各个部件的存在,想怎么用就任性地用,直到某一天耗损过度,冗余用尽,产生病痛,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4/ 所以这又回到一个策略上的问题。正确的策略似乎应当是在各个维度建造多种冗余,而不是追求某个孤立指标的极致。这样在任何维度遇到困难,都可以轻松地从另外一个维度轻松绕过去,以至于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困难的存在。而这种困难对于没主动构建冗余的其它人而言,则往往捉襟见肘,像病痛一样日常并折磨内心。

7、

未来当智能合约的复杂化,普及度和交易成本过了一个临界点,财富获取和存储方式的多样化大增,钱太好赚了,以至于部分人完全不存在对于贫穷的恐惧,把钱当作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而不是一种值得拼命追逐的稀缺资源。也有可能有部分人,因为以前穷怕了,忙碌对于各类智能合约的暴饮暴食和囤积,以至于出现某种类似于糖尿病机制的,对于财富的慢性富贵病 (这里高血糖等价于过多的财富,胰岛素类似于创业或投资理财的冲动,脂肪类似于某种流动性差的价值存储媒介)

网络冗余度高到一定程度,很多要在本地囤的东西就不需要囤了。//@___徐宁___: 能稳定地获取食物,人体的很多器官就没必要了;有稳定的电网之后,家里也不必配有蜡烛煤油炉;有了高速低时延的网络后,不用再买硬盘存储小片了。。。

8、脑机接口

对于简单的意念输出,比如大脑控制鼠标移动点击,可能只需记录最多几十个神经元的信息输出。对更复杂的对话,可能最多记录一万个神经元的输出就够了。大部分邻近神经元的脉冲信息雷同冗余。假设一个神经元的输出要三十个电子探针,那意味着 Neuralink 目前的精度离人机对话的实现只差两个数量级。

9、冗余是用来反脆弱的

这次疫情对全球化经济产生冲击的一个最大教训是,为追求短期效益而过度优化,没有足够多冗余的供应链,会因为不寻常的扰动,产生连锁反应,和指数增长的毁灭性损失。但这些突然垮掉的对冲基金,高负债的公司,等等,大多悄悄地灰溜溜地垮掉,很难把这个教训真正有效传给后人。

所以大家都拼命削减冗余,寻求最大短期回报,这是必然。说了也没用。反正出事了多半是后面的人背锅。//@坤哥论医械:回复@猫屎咖啡好喝吗:财报和收入挂钩的,没人是傻子啊,多挣钱是正事。储备的供应链,摘桃子的是其他人

10、《创新算法》

淘到一本奇书: triz,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非常有趣,相见恨晚。可惜世界各地的教育,都缺乏这种创新的底层理论的传授。问个问题: 你知道酒心巧克力怎么做的吗?如何把酒倒进巧克力的瓶子?

triz 理念的发明者, genrich altshuller, 搜索了二十万份专利,去研究发明家如何解决问题的。他发现只有 5%的专利是真正引入新的概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它只是用行业内的知识做小改进而已。

triz 创新的四十个原则方法:1. 分割 2. 摘取 3. 功能局部化 4. 不对称性 5. 合并 6. 一物多用 7. 俄罗斯套娃 8. 反重力 9. 提前预防 10. 提前测试 11. 准备冗余 12. equipotentiality 13. 反过来 14. 以曲代直 15. 动态化 16. 近似代替精确 17. 增加维度 18. 机械振动 19. 周期化替代持续化

20. 让有效行动满负荷 21. 提速 22. 变废为宝 23. 增加或改变反馈 24. 增加中间物 25. 自动服务 26.复制拷贝 27. 用便宜短寿的物体替代昂贵长寿的物体 28. 对机械物的替代品 29. 气动或液动部件 (取代固体部件) 30. 灵活的外壳和薄膜 31. 多孔材料 32. 变色 33. 统一的材料 34. 抛弃或废物利用

:35. 改变各种参数 36. 相变 37. 热胀 38. 强氧化剂 39. 惰性气体 40. 复合材料。

TRIZ 里讲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尤其有意思:选择组件、改进组件、系统动态化、系统自我发展。可以用来判断一个领域的现状和预测未来走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