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

在中国幅员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坐落着一座座相似却又不那么相似的城市。

大同小异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千篇一律的柏油马路、过街天桥,复制粘贴一般的商超店铺、共享单车……

但是,总有一些东西在提醒着你:这片土地,有着独特的个性。

比如,东北银颇具传染力的口音,会让你脑海中的一切标准普通话,全都白瞎了。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1)

即使是在最注重标准化的连锁快餐店,也会在你的惊鸿一瞥中流露出自己的气质:没办法,就喜欢说倒装句啊我们山东人。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2)

而对于行走在川渝地区的人来说,提醒你“这里是川渝”的,也许就是超市里一张A4纸大小的蔬菜区标语。

儿菜,必须要有妈!

刚来到川渝的外地人,往往会被超市蔬菜区的标语震撼到:“儿菜不能全捡儿,必须要有妈!

看似寻常的菜价说明,却似乎暗含了一些只有当地人能懂的机锋。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在超市里却被唱起了反调。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3)

也有超市逆势而为,用特殊的标价技巧,让你无法直观比对每斤“妈带儿”和“儿不带妈”的价格。

看似简单的买菜,没想到也能唤起我们学生时代“审题不严”的恐惧。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4)

仿佛是什么恶毒的脏话,又仿佛误入了人口贩卖集团,你仔细定睛一看,似乎骨肉亲情都被放在超市的电子秤上明码标价。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5)

往善意的方向想,也许,这是在提醒每一个家长:看好自己的小孩。

不论如何,对于第一次看到此类标语的人来说,这场关于“儿菜”的伦理大戏,其震撼不下于突然看到菠萝“自杀”和“他杀”。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6)

其实,这些莫名其妙,看似涉及一些奇奇怪怪伦理问题的标语,说的是一种川渝人爱吃的芥菜品种——儿菜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7)

儿菜的学名“抱子芥”,菜如其名,一个个嫩芽环抱在主体的根茎部上,就如同无数个小孩子围着它的母亲。于是,它的嫩芽部分被俗称为“儿”,下面的根部被叫作“妈”。

所以,如果是一整棵买,就是“妈带儿”,如果把“儿”单独摘出来,就变成了“儿离开妈”。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8)

目前,这种长相奇特的蔬菜仅在川渝地区比较常见,“妈菜”“儿菜”这种形象的称呼也大多局限于此。

就连最会吃的广东人,似乎也缺少一些四川人的奇思妙想。背井离乡远道而来的儿菜,在广州菜市场也只能得到一句冰冷的“不准摘叶子、拔菜头”的嘱托。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9)

不过相比之下,似乎还是北方菜市场欺“儿”更甚:他们甚至打不对儿菜的名字!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10)

儿菜,为啥是川渝特色菜?

为啥儿菜只在川渝地区流行?

咳咳,阿信的植物科普小课堂,要开始上课啦!

前面说过,儿菜是芥菜的一种,其实,它是上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命名的,原产于四川盆地的特有品种。

儿菜所谓的“妈”,其实是儿菜茎基部粗大的短缩肉质茎,而“儿”,指的是儿菜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茎上从叶腋处不断膨大长出的腋芽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11)

儿菜的生长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每年八月下旬水稻收割后,就是种儿菜的时节。这时气温降到17℃左右,适合肉质茎膨大;而再过一段时间,气温就降到了腋芽膨大最适温度——10~15℃。

川渝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季高温多湿,满足了儿菜前期对积温的要求,而冬季温和湿润,满足了儿菜中后期对春化的温度要求,因此长出来的儿菜芽粗色绿,多汁少渣

也因此,虽然后来儿菜在长江中下游及川渝周边地区也有种植,但都没有流行起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四川盆地独特的气候条件,也让川渝地区成为了国内芥菜遗传资源最丰富、变异类型最多的地区

就比如涪陵榨菜的原料——榨菜,学名叫做瘤茎芥。看名字都知道,它和儿菜一样,也是一种茎部膨大的芥菜。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12)

它只有在涪陵长得最好,也是因为在茎瘤芥生长期这段时间,涪陵的气温会经历一个高低高的“马鞍型”变化过程,其中4-10℃的低温期长达100余天,恰好适合芥菜把营养物质储存在茎部

如果移栽到了其他气温条件不适合的地区,它就长不出这样又大又肥的“瘤茎”啦!

儿菜,怎么做最好吃?

话到此处,相信更多小伙伴关心的其实不是儿菜怎么种,而是怎么吃。

去年,四川捐的爱心儿菜湖北人不会做的新闻上了热搜,急得不少四川网友纷纷贡献菜谱,也让不少人第一次认识了这种蔬菜。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13)

其实,儿菜全身均可食用,尤其是“儿”的部分,品质细嫩,味道清香微甜,带点微苦,脆嫩化渣,煮汤、红烧、炒食、凉拌都很好吃

比如煮汤,央视就曾经报道过成都的儿菜炖棒骨大受欢迎。儿菜口感细腻清爽,和肉菜一起炖煮很解油腻。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14)

还有一种四川经典做法,就是加腊肉炒。就连微博问答的话题封面,都是一锅色泽诱人的腊肉炒儿菜。

毕竟,不管是什么蔬菜,在四川都离不开和腊肉组CP。腊肉的烟熏口感随着油脂浸润进儿菜,吃起来有滋有味,口感一流。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15)

而在《川菜》中,美食作家扶霞也特别提到,儿菜很适合做一道四川的传统乡村菜——耙耙菜

将儿菜切块,和土豆等各色蔬菜一起简单地在高汤、米汤或清水中煮软(用当地的话来说叫煮“耙”,这道菜也由此得名),就可以和蘸水一起端上桌啦。

蘸水的做法也很简单:海椒面和花椒面混合在一起,再浇上煮菜的汤水;如果想要味道更丰富,可以再将豆瓣酱和油翻炒到油色红亮,和小米辣、香葱等一并加入蘸水。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16)

由于儿菜是少有的在冬末春初上市的时令菜,在年节里连续几日大鱼大肉之后,这样一口清甜软耙的蔬菜入口,就成了最抚慰人心的“解药”。

另外,四川人家常做的泡菜,也是儿菜的好归宿。

如果是做“洗澡泡菜”,就把儿菜切块放在新鲜的卤水中,稍微加一点四川人家家户户都有的陈年“母水”,也就是老泡菜水,静置一两天即可。

这种做法,虽然缺乏长期浸泡后回味悠远的发酵味,却多了一些酸脆爽口,可以说是开胃一流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17)

干盐腌制法也很流行,将儿菜切条抹上盐和香料揉匀,放在阳光下等待水分析出,再存放在陶罐中发酵,等儿菜出尽水分,入了味,可以吃了。

这样一小碟咸菜,绝对能让你呼噜噜吃下一大碗稀饭!

如今正值儿菜上市的季节,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尝尝这种川渝特色菜了呢?

不过,先别急着流口水,毕竟,你家旁边的菜市场,说不定根本买不到儿菜

四川人在外地买菜(在四川超市买菜)(18)

参考资料:

[1]《川菜》,[英] 扶霞·邓洛普 著,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2]《为什么川渝的超市要求顾客必须“要有妈”?》,地球人研究报告

[3]《“妈带儿”和“儿离开妈” 据说只有重庆人才看得懂这叫啥菜》,重庆晨报

[4]《川渝人民的最爱,水灵灵,嫩嘟嘟的儿菜》,物种日历

[5]《以后碰到这种场面,就猜它是芥菜!》,博物

[6]《抱子芥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南方农业》,董泽军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来源:中信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