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的句子经典语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教育专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母鸡能把石头孵出小鸡?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出自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 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教师教育的句子经典语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1)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看过陈老这一生的简历,我相信,是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无法达到的高度,那么为什么他这句话会引发争议呢?

其实,引发争议的原因不外乎两种情况:

第一:很多教师不愿意听到这句话,觉得这是对部分教师的一种不肯定。

第二:这句话也被很多家长拿来评价老师。

(一般这种情况下的家长,自己的儿女学习成绩应该不怎么好,或者,在其他方面觉得老师的教育孩子的效果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效果)

教师教育的句子经典语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2)

其实,我个人觉得,看问题不能片面,得从两方面去看待陈老当初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陈老先生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曲解了原话的意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里的主体是学生,指的是学生观——只要是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管是天生爱读书或者天生不爱读书的,只要教育方法对口,就算文化课成绩不好,那其他方面也会有进步,这无疑是正确的。

教师教育的句子经典语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3)

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往往会认为是学校的问题,是老师水平不高或者态度不好,并搬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教育名言”,作为攻击老师的“利剑”;见过各种学生的老师,则对这句“名言”相当反感,因为很多学生的问题,并不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老师也无能为力,所以老师反驳“母鸡水平再高,能把石头孵出小鸡”吗?

教师教育的句子经典语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4)

二者似乎都有道理!那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为什么会广为流传?我们今天一起来探个究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是谁最先说出来的?大家普遍认为,这句话是近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的,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因为这句名言被一些擅长演讲的当代“教育家”拿来证明自己水平的,传播出去,成了社会绑架老师的工具。

教师教育的句子经典语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5)

这句话对不对呢?我觉着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从教育对象看,陈鹤琴先生从事的是儿童教育,这句话有重要意义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园的儿童,这些儿童就如同白纸一样,孩子的差距不大,老师要尽力把每个孩子都教好,不能在这个阶段把孩子进行分层,这是非常不科学,也是不公平的。

但是,如果孩子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指望老师把一个不学习的学生教成尖子生,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老师来说,这句名言就有问题了。

教师教育的句子经典语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6)

第二, 从教育目的看,陈鹤琴先生实际上倡导的是“因材施教”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说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特长进行教学,而并不是单一的按照分数来评价。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体育,就要引导他在体育中找到成就感,发展特长,而不是让他跟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一起比成绩。鱼擅长的就是游泳,猴子擅长的就是爬树,老师再厉害,也不能把孩子训练成和鱼一样在水里自由地游泳。而我们现在的评价标准非常单一,就是看学生的分数,如果分数不行,就是老师不会教,这是对老师的苛求。

教师教育的句子经典语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7)

第三,这句话是陈鹤琴先生的“座右铭”,是最自己的鞭策,而不是对老师的鞭打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教师金波认为,这句话被严重曲解了。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其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学生千差万别,让他们思想学习各个方面都齐步走,是不可能的。

在金波看来,“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那些“会教”的、“能教好”的老师,也是逐步成长起来的。如果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困难,学生没有取得自己期望的进步,教师应反思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及时总结提高,选择更合适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那么,就不仅是学生进步了,教师也进步了。

但是现在,这句话被曲解为让每个学生都一样好,学生成绩不好或者行为不端,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老师“不会教”,“这显然违背了全面看待事物的基本方法,很荒谬,极不公平”。

并不是要求把所有学生都教成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而是坚定教育信念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室主任何文明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一种教育理念,或者说是一种教育信念。它告诉我们,要相信任何学生都有可教育的潜能。一个学生没有教好,是暂时还没有找到适合这个学生的教育方法。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个学生,换一种教育方法就会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有时同一个班级换一个教师,教育效果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何文明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并不是要求把所有学生都教成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而是坚定教育信念,尽可能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到他们应有的水平。事实上,因为人的身体和智力存在差异,也不会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

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也曾经表示,这句话本来的含义,应该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和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份责任、信念与严格要求,让许多教育者创造了“教育奇迹”,这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中不乏生动的案例。因此这句话不能简单地否认,而应该承认它有一定的真理性:不要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但是,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那么,究竟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标准,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

说“有”,是因为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简单: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怎么“选拔”?

教师教育的句子经典语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8)

了解了这句话的来龙去脉,就知道不应该用这句话来绑架老师,老师不是万能的,遇到石头,再优秀的母鸡也孵不出蛋来,而是石头还是鸡蛋,家长非常重要,实际上,陈鹤琴先生不仅没有苛求老师,夸大老师的作用,还特别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


注:文章出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