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东汉定都在哪里(西汉为什么突然迁都)

西汉为什么突然迁都?

答:虽说在后世历史爱好者的意识里,长安一直是西汉的都城。但事实上,一直到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汉王朝才正式迁都长安。而放在当时,“定都长安”这事儿,对于满朝文武重臣来说,更像是个突发事件。

因为汉高祖刘邦的登基仪式,是在定陶办的。然后就想“长都雒阳(洛阳)”,也就是在洛阳建都。

西汉东汉定都在哪里(西汉为什么突然迁都)(1)

刘邦

为何选洛阳?秦末农民战争外加楚汉大战,全国打成一片狼藉,关中的咸阳等重镇,也早烧成废墟。真要定都在那里,修建宫殿就是一笔大成本。更何况洛阳作为周天子旧都,政治身份也高贵,宫室都是现成。外加江淮地区物产丰富,水陆交通发达,定陶更是当时享誉天下的商业大都会。占住了洛阳,就是捏住了钱袋子,怎么看,都是最合适的都城。

但公元前202年,一个叫娄敬的小兵,在同乡的引荐下走进刘邦的大营,硬是当着刘邦的面一顿慷慨陈词,把所有“洛阳好”的论调全驳斥了一通,接着给出石破天惊建议:哪怕从繁华中原,搬到一片废墟的关中,哪怕砸锅卖铁建个新都城,我大汉朝,也必须迁都长安。

西汉东汉定都在哪里(西汉为什么突然迁都)(2)

长安图

如此奇特建议,被说得一愣一愣的刘邦,却是真听了。然后,就有了老丞相萧何累死累活,历时两年的都城营建工作,有了公元前200年拔地而起的未央宫,以及汉王朝迁都长安的盛事。这场历史大反转,后来司马迁赞叹说“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简直是改写汉朝发展轨迹的神操作。为何有此操作?因为娄敬这一番宏论,恰戳中了先前刘邦及其文武重臣们,忽略的三个重要真相。

真相一:洛阳虽好,可在西汉开国时,就是案板上的弱肉。

定都洛阳的好处,一找就是一大堆。周朝起就享誉天下的繁华与威武,更叫多少文臣武将神往。但娄敬一句话,就全给堵回去了:“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汉朝此时的处境,与当年周朝大不同。

有何不同?关键一条,就是虎狼环视。如果是和平年代建都,洛阳确实很合适。但如果不和平呢?以“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话说,那就是“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偏偏此时汉朝,正是“不和平”的时候。项羽虽说踩翻了,但一群异姓王还在,就算异姓王没了,迫于开国形势,同姓王也要照封,刘家子弟封了一群。国都定在洛阳,那就是夹在一群诸侯中间,万一有个风吹草动,立刻就惨遭四面围攻。

如果参考一下西汉开国后,一系列的风波,比如“七国之乱”这类大事件时,倘若大汉朝的都城是洛阳?那被吴王楚王赵王临淄王济南王们四面围攻,真就陷入到“圈踢”的境地了。“文景之治”会不会戛然而止?大汉朝国祚能否撑住?细思极恐。

真相二:长安虽眼下破,战略地位无与伦比

其实,当刘邦决定“迁都长安”时,当时的长安,连个城都算不上,只是咸阳治下的一个乡聚名。认准关中的汉王朝,临时的政治中心还是栎阳。那为什么非要不惜血本,硬要新盖出一座长安城来。因为渭水南岸的长安,地位无可替代。

以地理位置来说,长安位于黄河上游,放在汉帝国的版图内,正好就是个战略制高点。而且它四面环山,就算发生动乱,只要把几个关口守好,长安城就无比安全。长安的水路交通条件也十分发达,正好处在关东关中两大经济区的交界点上。别看眼下看上去破破烂烂,只要国家进入和平建设阶段,这就是汉朝经济版图里的黄金地带。

如此好处,也正如娄敬一句名言“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占住了这个宝地,就好比击中了天下的脊背,抓住了汉王朝命运的咽喉。长安稳,天下安。

西汉东汉定都在哪里(西汉为什么突然迁都)(3)

皇宫

真相三:关中平原,才是汉王朝崛起的发动机

建国初期的刘邦,之所以把关中平原一度排除在外,重要一条原因,就是当时关中太穷。楚汉战争的几场大战,都是在关中开打。楚汉争霸的数年拉锯,也全靠关中百姓勒紧裤腰带输血。待到战事结束,这里已是揭不开锅。繁华程度比定陶洛阳都差得远。但刘邦能逆袭项羽,却正靠关中平原的支撑。当地的百姓民心,更全在刘邦这一边。刘邦虽是沛县人,但关中,才是刘家汉王朝的根。

更重要的,是关中平原的经济潜力。虽说眼下残破,但关中沃野纵横,不但有天险屏障,更有纵横的良田。正如娄敬所说“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到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汉武帝年代,关中平原“然量其富,十居其六”,财富水平占到了天下一半以上。如此宝地,撑起汉帝国的盛世家业。

也正是凭着关中平原雄厚的家底,建立在残破江山上的大汉王朝,才得以顺利践行休养生息,然后有了富庶的治盛世。也同样凭着关中良好的战略位置,开国和亲换和平的汉朝,才以雄厚底气发起反击,将昔日肆虐北方的匈奴踩在脚下,呼啸打出纵观欧亚的丝绸之路,开创国威远播欧亚的黄金时代。正确的“建都地址选择”,为初创的汉帝国,提前选好了发动机。

西汉东汉定都在哪里(西汉为什么突然迁都)(4)

丝绸之路

后人说起这精彩操作,无不赞叹娄敬们的深谋远虑,但更重要的事实是,做出战略容易,承担这个责任,践行接下来艰辛的营造,却是更加重要的考验。参考前因后果,就知做出这个决定的刘邦,经历了怎样的抉择煎熬。更可知草根的刘邦,为何能取天下:一个有着担当的毅力和坚决执行力的领导者,才能够在艰难的抉择里,做出正确选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