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真正理解(从童话和寓言故事里读懂人性)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今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寓言故事的真正理解?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寓言故事的真正理解(从童话和寓言故事里读懂人性)

寓言故事的真正理解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今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审判自己比审判别人难多了。如果你成功地正确审判了自己,那么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了"。

以上这两段话来自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小王子》。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人类功利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外国人总是简单,他们由无知而宗教,由觉醒而哲学,由思考而科学,好像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必然。走着走着,他们好像迷路了,又千方百计回归自我,盛行人本主义,矛盾纠结中,他们喜欢童话这种作品形式。"童话"一词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历久弥新。相较中国文化,真的小巫见大巫。中华文化五千年,除了近现代受西方影响,才有了童话。在过去,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更喜欢用寓言这种方式。寓深刻道理于简单故事中,给人启迪。而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庄子寓言。而此时此刻的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孤雏腐鼠"。典出《庄子·秋水》。是说这么一个故事。惠子是庄子的朋友,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主动找到惠子,对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凤凰,你知道吗?凤凰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猫头鹰寻觅到一只已经腐烂了的老鼠,如获至宝,凤凰刚巧从空中飞过,猫头鹰抬头看着凤凰。唯恐凤凰与之争夺,发出一声怒气,大喝一声。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掩卷细想,故事确实让人深思。是啊,谁稀罕你的腐鼠,谁稀罕你的破宰相。庄子岂是贪恋这腐鼠的小人?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以凤凰自比,志当高远。不为名利所羁绊,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和快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和自在。这岂是贪名逐利者所能体会得到的。后来唐朝李商隐就写了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鶵竟未休。”用一句今年春节晚会一段相声里的嘘头"你以为,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

回头想想,殊途同归。西方童话,中国寓言,揭示的都是人性的基本特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敢自矜,以此为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