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

明朝天启年间,清平县往二十里处有个湾水村,村子与四村相邻,东临曲江村,西接王司公村,南靠里仁村,北通洪溪村。

这几个村子地处中低山区,山脉连绵起伏,这里的房屋大多数都是木头搭建,因此住在这里的村民都会做一些木匠的手艺活。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1)

张耳就是湾水村人,他祖上几辈都是建造师,在那个时候也叫大匠,和传统的木匠是有区别的。

木匠一般负责施工建造,而大匠就是那些古建筑背后的设计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勾画出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房屋。

中国第一位建筑师便是有巢氏,他是昊英氏之后的又一位远古时代部落首领。当年因为人少而禽兽众,所以为了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便教子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

从那时候起,人们开始由穴居到巢居,不过那时候的巢居是建在树上的,直到后来才延伸到了平地上。

据说张耳的祖上曾是鲁班弟子,因此在清平县一带,虽说木匠有很多,但是真正的大匠却是凤毛麟角。

那时候人们为了建造一个安稳踏实的木屋,都会请大匠来构建。当然,这些大匠可不止表面上所见的如此简单,他们都是身怀周易之术的奇人,一般人家见到都得恭恭敬敬的。

张耳从小跟着父亲四处奔波,见闻极广,不仅学了一手精湛的木工活,还会一些周易之术,就连城中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建宅院都会把他请过去看风水,因此在十里八乡都是是出了名的。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2)

这一天,张耳正在修建村里的祭庙,有人指着房梁惊呼道:“快看,房梁上有一条蛇。”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条白蛇身子绕在房梁上,大概是听到了下面的惊呼声,它张口吐了吐信子。

“好凶的一条蛇,咱们打死他!”村里的张大牛吼了一嗓子说道。

说完,那些村民找来木棍和扁担,准备先将白蛇从房梁上弄下来然后再乱棍打死。

这时,张耳听到吵闹过来一看急忙劝阻道:“大家别动手,这是仓龙,替咱们村守粮仓的。”

大家听到张耳的话,吓得赶紧停手,因为张耳见多识广,对方既然这么说,这白蛇肯定不能打死的。

张耳见大家好奇,便解释说:“这条房梁上的白蛇,它既叫仓龙,又叫圣虫。老话说得好,“家有圣虫,吃穿不愁”,这是大吉之兆,万不可伤害它,以免为村里招灾引祸。”

乡亲们听完赶紧扔掉手中的扁担锄头,纷纷责怪起张大牛大惊小怪,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这我也不知道啊,我不是怕它咬着大家嘛!”张大牛有些委屈地说道。

张耳也知道大牛是好意,便走过来安慰了一句:“大牛,你别往心里去,乡亲们没有恶意的。”

“哼,我知道他们没恶意,好人都被你做了,不就认识仓龙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张大牛冷哼一声,气呼呼地跑走了。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3)

在村里,张大牛一直很看不惯张耳,他认为对方就会做个房子,根本没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大家都如此信任他呢?

五个村闹纠纷的时候,哪一次不是他出面解决的,在张大牛看来,拳头硬才是硬道理。

等众人散开后,张耳拿来梯子小心地爬上房梁,然后看着白蛇说道:“我不会伤害你,你还是离开这里吧,在这里待久了会有危险的。”

张耳刚刚那些话虽然都是书上说的,但是他心里明白,如果白蛇继续留在祭庙,万一哪天咬着人了,迟早会被人类打死的。

张耳说完,那白蛇像是听懂了一般,身体一滑,钻进了张耳的袖口,身体缠绕在手臂上。

张耳看到这一幕并不惊慌,只感觉手臂一阵冰凉,他笑了笑说:“我送你去后山吧,那里人少,以后一定要躲着人们,别让他们瞧见你了。”

张耳说完,便向后山走去,等找到一块山清水秀的地方后,他将白蛇放出来说道:“你走吧,记住我说的话。”

白蛇爬到地上,突然直起身子看着张耳,看了几眼才感激地离去。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4)

张耳将白蛇放生之后回到了家里,今天在祭庙发生的事情,张老汉也听说了,他对儿子的做法很是满意。

半个月后,祭庙的修建完成了,乡亲们看见后很是满意。于是有人提议,在祭庙的功德簿上给张耳记上一功。

张耳推辞道:“大家抬爱了,张耳何德何能被记载功德簿上。”

村子里正站出来说道:“这祭庙修建,乃是我张氏一族的大事,你呕心沥血大家都看在眼里,当得起此功。”

张大牛见乡亲们纷纷推举,他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小声嘀咕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一个破木匠而已。”

张耳见大家的盛情难却,便无奈答应下来。他心里也非常激动,因为能上张氏一族的功德簿,这是多么大荣光啊,将来可以被后世子孙瞻仰,青史留名。

张老汉见儿子比自己有出息,在建造这一行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感到十分欣慰。

三年后,张老汉病重,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跟前,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红色方盒交到儿子手中,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孩子,这个你要保管好,切不可丢失。”

“爹,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张耳好奇地问道。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5)

张老汉一脸凝重的表情,他看着那方盒缓缓说道:“这方盒你切勿打开,等到时机成熟,会有一个老道士来寻你,到时候你把这方盒交给他,真相自然揭晓。”

张耳点点头,既然父亲这般说了,他照做便是。至于这方盒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恐怕只能等到那老道士过来找他了。

父亲去世后,张耳在后山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准备将父亲葬在那里。

村民们挖好墓穴后,第二天准备入葬时,却发现墓穴里盘着一条大蛇,吓得抬棺人连连后退,差点摔倒。

“这条大蛇好像霸占了张老汉的墓穴,这如何下棺呢?”有人惊呼道。

张耳觉得此事有些奇怪,他绕着墓穴走了一圈,发现周围的地上有鸡蛋清和胡椒,心中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

这鸡蛋清和胡椒在一起搅拌后,再加一点面粉,就成了诱蛇粉,如果洒在荒山野岭上,很容易将这些蛇类吸引过来。

这是昨天刚挖的墓穴,张耳在附近特意撒过一些雄黄,按理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很明显是有人故意为之。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6)

这时候张大牛站出来冷嘲热讽地说道:“张耳,这好像是当年那条仓龙呢,应该如何处置呢?”

大家听了张大牛这番话,心里都明白,对方这是故意刁难张耳。

如果张耳孝顺,为了父亲打死这条大蛇,那就会得罪村里乡亲们。倘若张耳要给父亲换墓穴,无疑就被安上一个不孝之名,将来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张耳向墓穴中的大蛇看去,发现确实有些眼熟,于是走过去问道:“你还记得我吗?”

那白蛇听到声音睁开眼睛看了一下,随后又闭上了眼睛没有理会。

张耳继续说道:“我想把父亲葬在这里,如果你念在当年我救过你,可以把这里让出来吗?”

张耳话音刚落,大蛇突然窜天而起,对着那些抬棺人张开大口。这一幕发生得实在太过突然,就连张耳也摔了一个跟头,他回头一看,身后那些乡亲们吓得都跑走了。

张耳看着父亲的棺椁被遗弃在荒山上,他失声痛哭道:“爹爹,孩儿不孝,连你的入葬的事情都搞砸了……”

就在张耳放声痛哭时,一个老道士走到他的身边说道:“施主,别伤心了,这条白蛇是为了报恩,它是在救你们啊。”

张耳抬头一看,面前的老道士什么时候来的,自己竟然不知道,不过对方说的这番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7)

只见老道士对着大蛇一招手,然后说道:“回去呆着吧。”

大蛇好像听懂了似的,又跑回墓穴继续盘着,不让任何人靠近。

老道士知道对方很疑惑,他笑道:“你父亲生前,是不是有东西让你交给我?”

张耳看着老道士,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交代的话,他赶紧跑回家中取那方盒子。可是等他进了家里,眼前一幕却让他惊呆了,只见屋里被翻得凌乱不堪,他藏在枕头里的方盒也不翼而飞。

“这可怎么办,方盒里面的东西还没交给老道士,爹爹让我办的事又搞砸了,我实在太没用了。”张耳十分自责地说道。

老道士走进屋里,他轻笑一声安慰道:“不急,今晚有好戏看了。”

张耳一脸不解,可是老道士既然说了,他只能等到晚上再看。

等到了晚上,张耳跟着老道士来到后山,他们躲在一处草丛里,看见几个人影鬼鬼祟祟地沿着山间小路,来到白天那墓穴附近。

“兄弟们,就是这了,我听爷爷说过,这下面就是建文帝当年藏宝的地方。”一身黑衣的领头男子说道。

张耳听到男子说话的声音,一下子就分辨出来,对方正是村里的张大牛。

“我也听爷爷说过,可是我们这些守宝人没有宝藏图,就算进去也是九死一生。”又有一人开口说道。

“哼,管不了许多了,我们世世代代守着这里的宝藏,却是穷得连顿饱饭也吃不上,还怕什么生死呢?”紧跟着有人说道。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8)

这些人说的话都被张耳听了进去,从他们的声音,张耳可以确定这几人分别是附近四个村的赵钱孙李。

他们来这里做什么?还有宝藏是怎么回事?张耳此刻满肚子疑惑,他见老道士笑而不语,于是继续观察起来。

张大牛从腰间的包裹里拿出一个红色方盒,然后冲大家说道:“你们看这是什么?”

张大牛说完,众人连忙看过去,不过却是一脸疑惑。

“爹爹的木盒……”张耳刚要说话,就被老道士捂住嘴巴。

“是谁?”刚刚的说话声引起几人的警觉,于是他们向四周看去。

“应该是那条大蛇,大牛,你继续说啊。”一旁的孙鹤被对方拿出的神秘盒子吊起胃口,忍不住问道。

张大牛谨慎地看了一眼四周,随即说道:“这里面装的就是藏宝图。”

“什么?”几人听到这句话大吃一惊,张大牛手中怎么会有藏宝图?

“哼,你以为我会骗你们?”张大牛说完,打开方盒,从里面取出一张房屋的构造图纸。

“我听爷爷说过,建文帝当年逃出京城,身边带了无数金银珠宝,后来他为了有一日能东山再起,便建造了一个地下皇宫,将那些金银珠宝就藏在下面,难道这就是当年地下皇宫的构建图纸?”赵伦恍然大悟道。

“没错,就是他了,为了得到它,我可没少花功夫。”张大牛阴笑道。

“就算有了藏宝图,那条大蛇怎么办?”钱峰指了指那条大蛇问道。

“如果不是张耳那家伙,三年前我就除了它,如今想要杀它,得花费一些功夫了。”张大牛向大蛇看去,一脸阴狠的说道。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9)

几人一番商量之后,决定围攻那条大蛇,于是各自散开,向墓穴逼近过去。

大蛇似乎感觉到了几人的敌意,直立起身体,然后吐着蛇信防止几人靠近。

不过张大牛等人身手不凡,当大蛇咬过来时,一个翻身就躲开了。其他人见状,手中大刀纷纷砍过去,各自都使出了吃奶的劲,丝毫没有手下留情。

“砰砰砰……”大刀砍在大蛇身上,发出金属的碰撞声。

“娘的,这家伙的皮怎么比铁还硬?”李三甲惊呼一声道。

“哼,既然如此,让你尝尝我的厉害。”张大牛一声冷笑,从怀中掏出一把黑乎乎的东西向大蛇扔去。

“大牛,你扔的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臭?”赵钱孙李都捂着鼻子问道。

“哈哈哈……这是鹅粪!”张大牛得意的笑着。为了对付这条大蛇,他特意装了一些鹅粪在怀中。

原来蛇类动物最怕的就是鹅,鹅粪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只要鹅粪沾上蛇皮,就算再坚硬,也会瞬间溃烂。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10)

果不其然,当张大牛手中的鹅粪砸在蛇身上时,那大蛇便蜷缩一团,变得痛苦不堪。

张耳见大蛇快要死了,想冲出去解救,却被一旁的老道士拦住,示意他再继续看下去。

张大牛走到大蛇身边,得意的冷笑道:“就凭你也敢阻拦我,真是痴心妄想。”

几人解决了大蛇后,来到墓穴开挖起来,挖了半天后,有人惊喜的喊道:“通了,这里果然是地下皇宫的入口。”

“还等什么,都拿出你们的钥匙吧!”张大牛同样惊喜的说道。

几人相互提防的看了一眼,随即小心翼翼的拿出怀中的钥匙,一起插进入口的凹槽中。

“咔嚓!”一声,墓穴的大门在钥匙的转动下缓缓被打开来,几个人一阵狂笑。

大约过去一炷香的时间,老道士对张耳说道:“走吧,我们现在可以过去了。”

“他们还没出来,我们这样走过去,会不会被发现?”张耳一脸担忧的问道。

“他们永远出不来了。”老道士笑着说道。

等他们走进墓穴,果然发现地下另有乾坤,而且到处都是装满金银珠宝的箱子。

“他们……”张耳看到地下躺着五具尸体,吃惊的说道。

“他们贪心不足,各怀鬼胎,当看到这些金银珠宝,必然会自相残杀。”老道士笑着解释道。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11)

张耳看着躺在地下的几人,又看着无数的金银珠宝,他看着老道士忍不住问道:“这究竟怎么回事?”

老道士突然跪下道:“老臣参见殿下!”

张耳见老道士跪在地上喊自己殿下,顿时一脸茫然,可对方接下来的话,却是道出了这件事的真相。

原来当年建文帝逃出京城后,身边确实带着无数的金银珠宝,他建造了一座地下皇宫,将这些钱财都藏在这里面。

建文帝临终前,将地下皇宫的钥匙分为五份,分别交给了自己身边最信任的五个侍卫,另外自己也改名换姓住在湾水村。

建文帝担心赵钱孙老张五家合力挖出宝藏,便让五个侍卫各自组成一个村子,分散在大山周围。

这些年五个村子争吵不休,矛盾不断,就是建文帝在背后故意为之。

张耳听到心里终于明白,原来这宝藏只有五个村子合力才能打开。想到这里他忍不住问道:“那建文帝就不担心五家在一起商量合力打开宝藏吗?”

老道士摇了摇头说道:“建文帝当然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这地下皇宫一旦打开后只能进不能出,除非……”

张耳赶紧问道:“除非什么?”

老道士叩首道:“除非殿下肯将这些金银珠宝都交出去,然后再找一位和殿下技艺相等的木匠从外面同时破解机关。”

张耳听完大吃一惊道:“我如今在里面,外面哪有和我技艺差不多的木匠,这可如何是好?”

老道士笑道:“有,当今圣上便是一位木匠,他的技艺并不输殿下。”

“皇上?”张耳有些意外,他怎么也想不到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研究木匠技艺呢?

老道士解释道:“当年那些死心塌地跟着建文帝的人,都盼着有一天能重回京城,他们以为建文帝留下这些宝藏是为了有一天东山再起……”

“难道不是吗?”张耳有些意外,毕竟皇帝的宝座本来就是建文帝的,只不过被燕王抢去了。

老道士摇头说道:“也许建文帝最初这样想过,可是当他看到燕王将天下治理的比他好时,他就已经放弃了这样的念头……”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12)

当初燕王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起兵攻打南京,当京城被破后,建文帝仓皇逃离。起初建文帝心里是恨自己这个叔叔,可是他看到燕王治理的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于是便放弃了复仇的念头。

建文帝毕竟是姓朱,曾经大明的百姓都是他的子民,即便没有做皇帝了,他仍然心系百姓。

于是建文帝便派了当初建造地下皇宫的大匠去接近大明皇帝,如果燕王有愧疚之心,他就愿意将这些金银珠宝全部献上。

“那建文帝怎么知道燕王是真心愧疚?”张耳不禁问道。

“建文帝自有办法,因为这地下皇宫就是他和先祖共同构建的,只有两人同时破解,才能将这些财宝运出去。”老道士说道。

“如此说来,燕王要想得到建文帝这些金银珠宝,就必须潜心钻研木工技艺?”张耳突然有些明白了建文帝的良苦用心。

“没错,只可惜燕王一心都在治理国家和开疆拓土上,对木匠并不感兴趣。”老道士叹了一口气说道。

结果这一等就是两百多年,就连建文帝的后人都忘了这件事情。

张耳不由得一声苦笑,他的父亲确实没有把这些真相告诉自己,也许张老汉自己都不知道真实身份,只记得当初爷爷也是这样将藏宝图传给他的。

“当初建文帝和先祖说过,只要燕王后人肯学木匠,他留下的这些宝藏都送给大明皇帝。”老道士继续说道。

“那当今圣上真的甘心做一个木匠皇帝?”张耳问道。

老道士苦笑道:“当今圣上自幼聪慧,自然不甘心做一个木匠。可是朝廷被魏忠贤与客氏专权,整个大明都乌烟瘴气,此时辽东后金都觊觎我大明王朝,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又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造成2万多百姓死伤。圣上看着这些百姓流离失所实在不忍,便想起当初建文帝留下的宝藏,他想为自己的子民做些什么。”

张耳得知这些真相后不禁有些动容,看来想做一个好皇帝也不容易。他随即对老道士说道:“这本就是大明的宝藏,还给大明百姓理所应当,我愿意。”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13)

“老臣替大明百姓叩谢殿下!”老道士跪在地上叩首道。

“快快请起,别叫我什么殿下,我只是一个木匠而已。”张耳笑道。

当他看到地下躺的五人,心中不由感叹道:“贪念由心生,落得这般下场也是咎由自取啊。”

这时候,地宫外面传来一些动静,老道士一脸惊喜的说道:“殿下,皇上来了。”

张耳从地下捡起那张地宫的构建图,开始研究起地宫的开启方法。另一边,朱由校也手里也拿着一张地宫构建图,从外面开始研究如何破解。

“咔嚓!”经过了半天的研究,地宫的大门终于被打开,而这一次打开再也不会关上了。

朱由校随即命令手下将那些金银珠宝都搬出去,然后再送到那些灾民手中。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14)

“皇叔!”朱由校走到张耳面前喊了一声道。

“草民张耳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耳跪下叩首道。

朱由校听到对方这样说,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来建文帝的后人果真没想过夺回这大明江山了。

不知道为什么,朱由校却是有点遗憾,因为现在的大明王朝还是和当年一样吗?他苦笑一声,即便有了这些宝藏,他又能做什么呢?恐怕要不了多久,大明王朝就要改朝换代了。

不管历史的结局如何,有了这些宝藏后,老百姓们总是能少受些苦的。在这一点上,朱由校并不后悔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后人愿意叫他木匠皇帝,那他就专心做一个木匠吧!

目送皇帝离开以后,张耳回到了村子里,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觉得高人一等,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木匠,和所有人平明百姓一样。

民间故事救一老者(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15)

(故事完)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纯属文学创作,故事情节均为虚构,引用历史人物,并无黑化,是希望通过正能量故事让大家了解一些历史,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寓教于乐,请勿与封建迷信和正史记载对号入座。

感谢大家的点赞、评论、分享、转发,你们的支持是小寒更新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