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

提到榆木,总会想起一个词——“榆木疙瘩”,常被用来形容人不开窍,而在刘洋看来,榆木是有独特灵魂的坚韧、细腻,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榆木旧料,经过她的巧手匠心,总能“起死回生”,变成别具一格的舒适家具,或是书桌案头精美的艺术品。加上中国传统技艺,又能变成孩童的益智玩具。比如:机关重重的华容道魔方盒、会自己行走的兔子、各种好玩的鲁班锁……小巧有趣的小物件,让厚重沧桑的废旧木料,有了新的定位和价值。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1)

在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野庄村

有一处徽派建筑的田间小院
这是刘洋花了多年时间
自己设计打造的
山西老榆木传统技艺传习所
如今已成为省内多家高校的研学基地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2)

掀开棉门帘
跨过木门槛
进到里面的木头世界
这是她心中的“世外桃源”
这里有刘洋亲手制作的木雕
还有她多年收集、制作的
满满一室木作家具和生活用品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3)

需要按顺序移动不同木块
才能解锁的华容道魔方盒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4)

刘洋说自己属兔
所以做了一只兔子
不需借助任何外力
依靠势能便能自己行走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5)

内部暗含两把锁的首饰盒

如果不告诉你“秘诀”

一般人很难打开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6)

别看这个凳子小

它充分利用了中国的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技艺中的精华
是藏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的灵魂
也是刘洋一直秉承的理念
不用一颗铁钉
单凭其中的结构
便可以使用上千年依然坚固美丽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7)

用老榆木做的餐桌、椅子

百叶窗、富有现代设计感的灯架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8)

还有和山西美术家肖刚合作的

文创类家具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9)

废弃的木料

在刘洋看来

或许就是艺术宝贝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10)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你很难想象得到
这些精美作品都是
用老房梁上拆下的废旧木料做成的
每一根老榆木料
都是刘洋走街串巷收集来的
经过时光洗礼
保留了岁月的沧桑痕迹
木料内部水分已被完全蒸发
因此木质更加稳定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11)

1975年出生的刘洋
上学时学的是国画专业
毕业后开始从事装饰装修工作
有一次在外地一个家具工厂内
看到工人将小块木料打碎后
用胶重新粘在一起
做成装修材料
操作间内刺鼻的气味
令她至今难忘
回到太原后
她开始寻找“放心”的木质原料
红木太贵
普通新木头又不耐

刘洋说
看到有些村民家中拆下来的废弃榆木房梁
最终决定以山西本地产的老榆木为原料
制作自己设计的“放心”家具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12)

鲁班锁、木马以及各种益智类玩具

这些极具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

通过网络被远销海外

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
刘洋不拘泥于古法制作
在对传统家具进行改良的基础上
又开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13)

健身甩腿凳、游戏悬浮凳、颈椎按摩枕……
这些小巧有趣的小物件
让厚重沧桑的老木料
又有了新的定位和价值

枯木变废为宝(当榆木疙瘩遇上她)(14)

2018年
刘洋的老榆木传统家具制作技艺

被确定为市级非遗项目

而刘洋也被评选为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

今年

刘洋又被评为第二届晋源工匠
刘洋的爷爷是木匠

从小耳濡目染
刘洋对“榆木疙瘩”这个词
有不一样的认识与理解
山西人喜欢用榆木做家具
那是因为它结实耐用
我喜欢榆木
是因为它朴实无华、经得起打磨
刘洋笑着说
艺术源于生活
做人也要像榆木一样
能经得住岁月考验
依然坚守本心和初衷


(来源:山西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