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三点(企业管理中执行的)

一、执行的“三讲”

1、讲平衡

“讲平衡”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平稳、和谐。这里的平衡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生产管理者与员工关系的平衡、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平衡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平衡。只有当这些平衡都做好了,才能使执行工作顺利进行。

2、讲结果

执行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所要追求的结果,执行只是手段,结果才是目的。执行是为结果而存在,如果失去了结果,执行就变得毫无意义。

在具体的工作中,生产管理者无论是自己执行,还是交由下属执行,都必须紧紧抓住“讲结果”这一原则。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多方考察,集思广益,要把努力的方向始终放在“讲结果”这个点上。生产管理者如果抓住了“讲结果”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

讲结果无论是对工厂还是员工都至关重要。对工厂来说,只有具备强劲的竞争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强劲的竞争力来源于执行的结果;对一个员工来说,执行的结果决定了他的业绩和职场前景。

3、讲危机

现在每一个企业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这就是企业的危机,而个人也应该有危机意识。现实社会告诉我们,如果不学习、不进步,执行能力差,就会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薪水高的工作。生产管理者应该将这些危机告诉员工,让他们有危机意识。

企业管理三点(企业管理中执行的)(1)

二、执行的“四化”

简单来说,“四化”就是指: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简单的过程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以及把流程的因素框架化。

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就是指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不必要的流程去掉;把简单的过程量化,即给出具体的标准,比如,我们的目标是10分钟完成这件事情,这就是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就是指把完成这件事情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列出来,明确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把流程化的因素框架化是指把事情的主要内容用条条框框列出来,使其清晰明了。

在这“四化”中,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是最重要的,对生产管理者的帮助也最大。

1.、简化才有执行力

越简单明了的命令执行起来越快,完成的效率也越高。所以,生产管理者的指令,特别是让基层员工执行的指令更应该简单一些。如果生产管理者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员工看都看不懂怎么可能做到完全执行?

【案例】让人看不懂的目标绩效考核表

一天,有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对我说:“李老师,我们公司老板做了一个很有效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表,我想在你的课上与同学们分享一下。”我说:“可以,你晚上先到我房间给我讲一讲。”

到了晚上,他到我房间里对我足足讲了一个小时,最后我依然听不懂。我担心是不是我理解能力比较差,就对他说:“这样吧,明天先给你5分钟讲给同学们听,如果他们听得懂你就继续讲,听不懂就不要讲了。”

结果,在课上谁也没听懂他在讲什么,因为他设计了一个很复杂的数字模型,设置了很多变量,很快就把大家搞得晕头转向。

后来,他跟我说:“李老师,你不要小看它,这个表是我们老板设计的,他很专业的。”听他这么一说,我才明白,他所谓专业就是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让人看不懂。可是,你让人看不懂,你怎么让别人用你设计的东西呢?只有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听懂了,别人觉得好,才会去按你的意思执行。否则,听都听不懂,谈何执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生产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不要把事情弄得太复杂,以致员工思维混乱,抓不住重点,执行不到位。而且困难会打击人的自信心,使其丧失前进的动力。所以,适当的简化才有执行力。

【案例】5S被专家复杂化

有一个公司请我去讲5S课程,当时下面有一个学员对我说:“我们正好请了一个专家帮我们做5S呢,他讲的与你讲的不一样。车间的凳子、椅子你是怎么定位的?”我回答他:“桌子要定位,椅子就不用定位了,但对员工有个要求,就是离开桌子的时候,要把椅子推回去,我的定位就这么简单。那位专家是怎么做的?”

他说:“你不对,专家告诉我们应该这么做:椅子有四条腿,它有两个位,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一共就有八个定位。所以,应该在地上贴八个小方块,放椅子的时候就要把它放在这八个小方块上。”实际上,有这个必要吗?完全没有。

再打个比方,墙上有一个开关,其实大家都知道那是干嘛用的,可专家却说没有标识不行,一定要贴上印有“开关”字样的胶布贴。但开关总是被人按来按去,很容易脏,所以“开关”的胶布贴就得一个月换一次。这么折腾员工,员工当然不开心,这不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吗?

企业管理三点(企业管理中执行的)(2)

2、简化要以实际效果为标准

有研究成果证明,简化与复杂化产生的效果相差很大,如表3-1所示:

企业管理三点(企业管理中执行的)(3)

表格显示,简化以后完全执行只有80%的效果,而复杂化的完全执行效果是100%,看起来是复杂化的执行率比较好。但是,复杂化的达成率比较低,简单化后的达成率比较高。所以,在保证实际效果的情况下,生产管理者在工作中应该尝试把工作的流程简化、把操作过程简化、把审批过程简化。

【案例】简化签字手续

大家都知道,制表人在做好报表后需要好几个人签字,但集齐这些签字往往费时费力。所以,为提高效率,就必须减少签字人数。

那么,简化到一个人行不行?完全可以,只要制表人签字就好了。但许多生产管理者却认为不行,领导怎么能不审核报表呢?但是,大多数领导在收到这些报表后往往是签字了事,是不会把数据一一核实,再算一遍的。这样毫不负责的签字会导致两个不良后果:第一,签了字就要对结果负责,万一报表出错,签字人是要负领导责任的;第二,制表人会放松警惕,认为反正有人会审,制表时就可能粗心大意。

报销出差费用时也可以简化到只需财务部签字。因为在所有签名中,只有财务部会去审核报销者的费用是否超出了标准,其他部门的签名只不过是走个过场。

总之,企业的许多表格都可以简化到一个人签字即可,只有财务报表是需要两个人签字的。

所以,过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不要的环节就去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