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控工作案例(慢病防控形势严峻)

慢病防控工作案例(慢病防控形势严峻)(1)

座谈会现场

近日,一场以“加强慢病防控 建设健康中国”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京举行。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表示,“我国慢病防控形势严峻,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措施未广泛实施;防治网络体系有待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分工碎片化,学科合作缺乏。”

“肥胖是百病之源。不管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还是肿瘤,肥胖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家军表示,现在不是营养过剩,而是热量过剩。得先省饭钱,才能省药钱。管好嘴,控制好体重,很多药就可以减下来。他建议,加强慢病防控,应重视对健康生活理念的宣传;加强体制改革,让疾控系统和医疗机构防治相结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总之,健康也是GDP,少得病、少花钱就是对家庭、社会作贡献。”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姚树坤认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是防控慢病的两大根本途径,社区、农村是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全科医生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同时应该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规范管理,让百姓得到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

“慢病防控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儿,还是单位的事、国家的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结合自己调研时的经历表示,靠大医院医生下基层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应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生待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慢病防控在基层、在社区、在家庭,建立起慢病防控标准;更重要的是得有强有力的政策,“应将全民健康纳入到国家GDP考核的一个指标,建立强有力的考核制、问责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则认为,应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控中的作用。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病,群防群治非常重要。应发挥社区和农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同时发挥好“互联网 ”的作用,使用大数据对国民健康进行管理。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专家顾建文表示,加强慢病防控关键是要把“要我健康”转变为“我要健康”。应对健康教育进行立法,从娃娃抓起,让健康成为一种习惯。正所谓病从口入,建议中国出台食育基本法,和德育并列,让孩子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回家还可以监督父母。此外,在慢性病方面要强化信息化建设,特殊地区还需特殊对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教授邢念增则认为,应加强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审批,提升我国慢性病的治疗能力;大力提倡慢病的早防早诊早治,比如大力推广癌症早期筛查;还可以通过体医融合改善国民健康状况,让健康生活理念融入国民日常生活之中。

“慢病除了生活习惯管理之外,离不开用药。现在药品保障、医保报销越来越完善,可是病人开了一大堆药回去怎么用?找谁咨询?这就需要重视药师的作用。”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中国药典委员会顾问委员李大魁则认为,加强慢病防控、促进合理用药,要重视药师队伍建设;另外,要让药师与医生、护士、医院管理者一块为患者提供团队式服务,应该探索建立药学服务付费机制,这样才能长久。

“健康中国行动重在行动。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不光是要人知道,还要通过各个方面组织落实。慢病防控,比如肥胖,不能只交给医院、医生,个人要重视,单位也要管起来,卫生部门可以提供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还表示,应该用好中医药,为健康中国作贡献。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处处长马吉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坤,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北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俊清,湖北省宜昌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培等结合本领域进行发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