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

2018年一部清宫剧《延禧攻略》,再次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其讨论的热度和参与讨论的人数,不亚于四年一次的世界杯。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1)

这剧的女主不同以往的那些清宫戏女主类型,魏璎珞一来就开场就火力全开,是个有勇有谋自带杠精属性的狠角色。剧中没有什么先软弱后黑化的套路,女主一上线就非常腹黑,堪称“易燃易爆炸”的代言人,一路升级打怪,快意恩仇,堪称女主界的“泥石流”,这部剧也寄托了当下文化思辨转向意识形态的目的。

在这部剧中,掀起热度的绝不仅仅讲究用心的清宫布景,古典低调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中国古风设计;也不仅仅是清宫中俊男靓女的爱情故事与宫斗剧情,更多的是,我们在魏璎珞身上,不仅可以看到她有界限的善良,也可以看到了这份善良背后的那道犀利的锋芒。在魏璎珞的世界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以德报德,以怨报怨,对欺负她的绝不手软,对爱护她的忠心耿耿;虽然这部剧本质上还是一部小格局的围着一个男人即皇帝打转的故事,但这部剧女主的个性与意识形态相互融入,文化效应与市场效应共存,代表了清宫戏意识形态的阶段性改变及成功。但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清宫戏文化输出价值的泛娱乐化。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2)

1、清宫戏的发展史

清宫大戏早已会成为我国剧类的一种品类!当下,清宫剧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中国古装历史剧界的大哥大。

其实早在1913年,剧社民鸣社推出的清宫戏《西太后》,主要讲述了从咸丰选秀到慈禧西狩的秘史趣闻。正是凭借这部清宫戏,民鸣社成为了当时最走红、最庞大的剧团。

20世纪20年代,新生的电影公司开始陆续将清宫戏搬上银幕。以乾隆下江南为卖点的《乾隆游江南》、讲述吕四娘刺杀雍正的《血滴子》、以顺治皇帝为男主角的《董小宛》都获得了票房的极大成功。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3)

1939年出品的影片《香妃》,更是完全脱胎于野史。

1949年,由于某些原因,它的主要制作地从上海转移到了港台,邵氏电影公司尤其热衷此道。

三十多年前,由李翰祥执导,中港合拍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被称作李翰祥的“西太后三部曲”, 由此掀开了大陆轰轰烈烈的清宫戏之幕。同时这也引得外国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注目,而不久后他也凭借清宫戏《末代皇帝》“九提九中”,包揽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九项大奖。于是,《末代皇帝》也成了第一部夺得奥斯卡的关于中国的电影。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4)

从1986年的《努尔哈赤》起,30多年间我们大陆清宫剧频出,90年代时,两岸三地还合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就是一部清宫戏:《戏说乾隆》,掀起了万人空巷的观剧热潮。

热播的同时,《戏说乾隆》还在我们大陆开启了一种新的古装剧类型:戏说。即跳脱出古典名著改编和特别注重忠实再现的所谓历史正剧的范畴,以真实人物为原型,改头换面进行二次创作。可以说,这部合拍剧的出现,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生产逻辑。

1997年前后,清宫戏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铁齿铜牙纪晓岚》《李卫当官》等系列剧相继播出,成为“戏说”清朝的经典。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5)

特别是世纪之交时,思想文化界春潮涌动,借历史剧进行文化思辨成为一大热潮,清宫戏更是乘机而起,《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乾隆王朝》交相轰击观众视网膜都是2000年代左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包容,人们更乐于追求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娱乐 爱情的题材更加符合人们的闲暇需求,宫廷玛丽苏剧鼻祖剧《还珠格格》、宫斗剧先锋《金枝欲孽》引发收视热潮时,一个个成功模板被后来者不断复制引用!而且清代是离现今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史料多,传承下来的东西也多,拍清代的片子多一些也没什么不正常的。

但纵观2000年到2018年,将近20年的时间里面,清宫剧如雨后春笋,几乎每年一部。这些年来,从《金枝欲孽》《孝庄秘史》到《甄嬛传》再到《如懿传》和《延禧攻略》,可以说,宫斗承包了大众关于清宫戏的所有谈资,尽管在内容上,依旧逃不过那些被嚼烂了的皇帝八卦、后宫秘闻,不过依旧能看到不少新的变化。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6)

2、清宫戏发展史背后的意识形态的阶段性改变

文化传播必然包裹着意识形态。

随着时代变迁、观众审美的改变,清宫戏也在剧情主题、内容格局和美学风格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影视剧作为文化传输渠道,清宫戏其实也很韩剧一样,不仅是文化消费产品,也是网播电视剧与我国民族文化融合的优秀案例,同时也是我国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载体。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7)

三十多年前,由李翰祥导演启发了后继影人对于清宫戏的探索,也奠定了古装戏的工业标准。而三十年来,清宫戏意识形态的构建大体经历了以下这几个阶段性转变 :

一、戏说

1991年郑少秋、赵雅芝主演的《戏说乾隆》,开启了清宫戏的“戏说”风,《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铁齿铜牙纪晓岚》《李卫当官》等系列剧相继播出,成为“戏说”清朝的经典。

戏说类清宫戏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剧本的戏剧化和市井传奇化,以戏谑、反讽的手法反观历史,书写了一幕幕古代官场和社会众生相,极具浪漫传奇色彩。

二、正剧向

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历史小说也被搬上荧幕,清宫戏吹起了正剧风。这一批清宫剧特点非常鲜明,以史实为基础,以基于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观,提出对家国命途的深刻思考。不论是取材还是拍摄方式,都偏正剧化、正史化。

这类清宫剧遵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进行创作,从中,我们不光可以看到是主角的奋斗,还有人民的生存斗争。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8)

三、八卦与秘史

2002年开始的《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康熙秘史》《太祖秘史》等“秘史系列”,感情线占很大比重,充满了各种烂漫的想象,多在清史悬案、皇家八卦上做戏,但创作态度相对严肃,更多的是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

四、偶像化

1998年开始播出的琼瑶剧《还珠格格》,真实历史与虚构主人公交错,将清宫剧推向一个新的巅峰,即像偶剧一样充满爱情幻想。2011年,以于正的《宫》系列、《步步惊心》为代表的一系列国产剧,让清宫剧正式迈入“古偶”时代。

这时的清宫戏创作态度也不再严肃,受众主导的生产模式已不再有形式、题材乃至内容的边界,清宫戏成为直接愉悦观众感官的文化产品。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9)

五、宫斗化

早些年,《金枝欲孽》的出现宣告清宫宫斗剧时代的来临。而后来《后宫·甄嬛传》的播出,则将清宫戏另一脉分支宫斗剧,发扬光大。这类剧沉湎于陈旧老套的宫斗手法、受制于“围着一个男人转那点事”的价值格局。

宫斗剧以后宫女性争宠为主题,它不仅承载着旷世爱恋的觊觎与失落,更作为当代文化心理或文化欲望的西洋镜,这时的清宫戏创作更偏向女性观众,于花团锦簇中照映出当下观众们的思想与审美的转变。

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观众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宫斗剧情,《延禧攻略》《如懿传》的走红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10)

《延禧攻略》可以说是传统宫斗戏的微破局之作,魏璎珞具有很强的主体性,虽然剧情仍是小情小爱、钩心斗角,但魏璎珞隐匿在父权下呼吁人人平等的女权思维很有看点,都说宫斗如职场,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如懿传》不同于《延禧攻略》的打打闹闹,故事不拘泥于传统后宫嫔妃争宠的的斗争,而是在紫禁城的背景下,讲述乾隆和如懿的婚姻围城,处处暗含对封建皇权的反思。其实无论是乾隆还是如懿,都是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从戏说到正剧,从古偶到宫斗,清宫戏从从前朝的政治斗争透视家国命运,到如今的后宫的女性宫斗日常,每一种类型剧的兴起与没落,更加迎合当下快节奏社会中主流观众的口味,也标志着清宫戏意识形态构建中的“泛娱乐化”蜕变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11)

3、清宫剧价值输出的思考

每部戏都有它的价值,清宫戏亦是如此。

纵观三十多年来清宫戏的发展变化,其实不管剧情怎样转变,但审美愈加国风,可以说这些戏对中华文化,如服饰饮食诗歌等方面算是一种普及教育以及弘扬,这点儿还是该肯定的。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12)

比如在电视剧《延禧攻略》中,面对越来越挑剔的观众群体,于正抛弃了一贯的阿宝色,而采用了莫兰迪灰调的配色使整部剧在视觉上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此外在演员的妆容上也采取了清淡眼妆和清朝流行的绛唇妆,在服装上不仅参考了各种史书古画,还专门聘请了故宫的专业绣娘制作,道具也较为贴切地复原了清朝的工艺制品。

剧中涉及到多项非遗比如点翠、绒花、缂丝、香云纱、手推绣、盘金绣、打树花等等民族文化产品在剧中被高度还原,而这些珍贵的刺绣技术,都是专属我们的中国风。这些凝结了民族智慧的民族文化产品,通过演员的演出与影视剧独有的镜头语言达到了深层次展示,同时展现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13)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14)

但除了这些,现在的清宫戏同质化严重而且泛滥的当下,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很好,一则容易让人混淆历史真相,二则影视剧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消费品,它更是文化、思想 和意识形态紧密相联的价值输出 。而且“泛娱乐化”容易动摇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的价值观。

现在的清宫剧越来越脱离正剧化走向“戏说”、乃至于“胡说”,变得小言化、偶像化、轻量级化,这些演变并没有与时代同步发展。一个离我们最近的王朝,其数百年传奇不是几场后宫男女的情感纠葛就可以承载的。其实除了不尊重历史,当下清宫剧还有另一个弊端,它所传达的价值观:爽或者虐就完事了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15)

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要想清宫戏这一类型能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不仅是清宫爽剧,更需要有深度,有思想,能引起人共鸣的好剧,延禧虽然剧情很爽,但同时需要警惕的是一味重复。但请不用一刀切,加强影视市场监管和审核多好,而且剧情撕逼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撕的有内涵有深度!

如果能够把宫廷内斗提升到一个高度,弘扬正气,展现出家国情怀或者人间的真善美,这就是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在这方面影视制作者还需努力,因为一个有良心有内涵的文化工作者,就该有逆流提供别的正向娱乐方式的意识

为什么清宫戏拍的那么多(火爆的清宫戏发展史背后)(16)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