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化身金蝉子(金蝉子唐三藏念)

西游拍岸之十五:唐“三藏”、二弟子金蝉子、如来大弟子

唐三藏化身金蝉子(金蝉子唐三藏念)(1)


在《西游记》中,唐太宗李世民指经为号,给唐玄奘起了‘三藏’法号,三藏是指西天如来的藏经三藏:《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然而,《西游记》中假假真真、非是是非,‘三藏’还有其他含义么?下面我们就来拍拍。

一,三藏。

在明代万历间刊本,署名为: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卷首,有陈元之写的序: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庄子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余览其章近馸弛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为也。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岂嫌其丘里之言与?其叙以狲,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贤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撮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类以为道道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彼以为大丹丹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披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遭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虐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以明意。

于是其言始参差而椒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庄涘,而谈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役已。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千万言有佘,面充叙于余。余维太史、漆园之意,道之所存,不欲尽废,况中虑者哉?故聊为辍其轶叙叙之。不欲其志之尽湮,而使后之人有览,得其意忘其言也。或曰:“此东野之语,非君子所志。以为史则非信,以为子则非伦,以言道则近诬。吾为吾子之辱。”余曰:“否,否!不然!子以为子之史皆信邪?子之子皆伦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信非伦,则子史之诬均。诬均则去此书非远。余何从而定之,故以大道观,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观,何所不有哉?故以披见非者,非也;以我见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与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后可。于是兼存焉。”而或者乃示以倌。属梓成,遵书冠之。

时壬辰夏端四日也。】

这篇序写得真好,几乎把《西游释厄传》说透了,说明陈元之乃杨慎的粉丝,或者是好友,而且文学水平很高,他知道的内幕多,所以写出这等序来。我们来解一下。

这里说‘三藏’的真意是:“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

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字源远流长,多音字便是一个奇葩,‘藏’有两个读音,‘cang’与‘zang’,什么时候读‘藏’,什么时候读‘藏’,个叙己见。

现在这个时候应该读‘cang’了吧。

为什么作者要把‘神’‘声’‘气’都藏起来,是因为“披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遭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虐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以明意。”这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说:庄子说道在屎尿中,每况愈下。这是戏说哈。

后面说:庄子其道高妙,在浑浊无明的时代是没法说清的,所以放人世间婉转来说;但是如此敷衍一下又无法教人,所以在只言片语中包含了道理;但是不好不同的声音又不能落入世俗之眼,所以在取笑作乐中释放;然而有些嬉笑幽默也不能被人看到,所以常常用比喻手法来说明真意了。

那为什么这么多东西都不能被世人看到呢?

因为这本书说的是:“彼以为大丹丹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大丹’是赤红的,赤红便是‘朱’,朱便是明朝皇帝的姓,‘丹数’指明朝的气数兴亡。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本书说的是明朝的气数、兴亡成败。

“东生西成”是说杨慎在东边生长,在西边写成百回本《西游释厄传》。

谁在明朝说明朝皇帝、明朝朱家的气数兴亡,那是找死的节奏,文字狱,东厂西厂,锦衣卫···随便一样都可以让你身败名裂,诛戮三族九族。

所以只能:

‘藏神’:把各种真面目伪装起来。

‘藏声’:把各种想说的话伪装起来。

‘藏气’:把要发出的志气、怨气、傲气、冤气等统统伪装起来。

‘神、声、气’皆藏于书中嬉笑怒骂中,藏于书中荒诞不经中,藏于书中谬悠荒唐、无端庄涘的言语中···。

这就是大家看到《西游释厄传》时,“故以披见非者,非也;以我见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与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后可。于是兼存焉。”

你觉得是就是,你觉得不是就不是,你觉得是是不是,不是是是,都是对的,二者兼存也。《西游释厄传》的精妙之处,值得探索之处就在此了。

二,金蝉子。

唐三藏化身金蝉子(金蝉子唐三藏念)(2)


唐僧在书中,说他前世原是佛祖如来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不听如来说法,轻慢如来之大教,故贬他之真灵,转生东土,而成唐玄奘。

这个是三界都知道的事,在书中列了四个人谈到此事,分别是观世音菩萨、镇元子、白骨夫人、如来。这四人来自不同的领域,说明唐僧乃金蝉子之事是可信的,即使是假的,也是假的真理,至少大家目前都相信,就如‘地心说’在‘日心说’之前,许多人都认可一样。

‘金蝉子’,‘金’字点明了唐僧是帝王身份,在《西游记》中,带‘金’字的,基本上是帝王或者皇帝名位,带‘黄’的,基本上是皇帝身边宠臣、藩王或外夷强邦。

‘蝉’与‘藏’谐音,这个金是藏起来的,又可以金蝉脱壳,子子孙孙无穷匮,唐僧已经是第十世,其实他有无穷世,只要皇帝这个名位不倒,贬几世投胎都可以。

在《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中,唐僧师徒来到凌云渡,接引佛祖来度人,书中道:

【···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所有人都看到了唐僧的尸身从河中流过,这个是什么意思?

其一,佛教中,渡劫,涅槃而生,修炼到了更高或者另一个层面。

其二,皇位的轮换。表示皇位换人了,或者改朝换代了。

其三,要成佛,必须要死一次,或者说死了才能成佛,留下来的只有神,躯体都是假象,实体都会消亡。

上面两者都可用‘金蝉脱壳’这个词形容,意味重生了。这就是接引佛祖说可贺可贺的原因。

‘三藏’与‘金蝉子’都是暗喻,是唐僧的外相,你说是山就是山,你说是水就是水,不是吗?嘿嘿······

三,如来的大弟子是谁?

唐僧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这个书中说的明白,举例见《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唐僧师徒四人到达灵山,如来宣封:

唐三藏化身金蝉子(金蝉子唐三藏念)(3)


【···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金蝉子是不是有历史原型,有的人说是佛的堂弟:提婆达多。简介几句:

【佛陀事业末期,出现了严重的内部纠纷。据说佛的堂弟提婆达多想领导僧团,在戒律上提出倾向苦行的“五法”,佛不同意,他便带走支持者自立了。

在佛典中,提婆达多被描写成谋杀佛陀、十恶不赦的狂人,这其实是佛派记录者的肆意捏造。提婆达多只是持有异见,并非和释迦牟尼有私人恩怨。提婆达多在僧团曾经享有声望,他的思想也是具有影响力的。有证据表明,他的团体在古印度存在了很长的时间。】

若知道了唐僧的本来含义(详见唐僧真身拍岸),就会领悟,金蝉子并不是提婆达多,金蝉子这个名谓只是个幌子。

我们不禁要问,如来的大弟子是谁?

书中没有说,杨慎在故意挠我们么?

细细思索一番,我们可以猜出来。

从杨慎几十年的流放生涯,辛酸苦辣,开怀畅饮,留恋江湖,嬉笑人生···,到晚年的生活状态来看,可以判断,虽然得不到明世宗的敇令,在很多方面应该是看开了,不然写不出《西游记》这样诙谐幽默的巅峰之作,看一首杨慎的词:

唐三藏化身金蝉子(金蝉子唐三藏念)(4)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每句都很经典,历来经常被他人引用转化,这种超然的心态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才子,刚想大展宏图时,却遭遇九天之雷,从位极人臣到僻远囚徒,震撼,刷三观了,太撼了,落差之大,无与伦比。

历来多少人宁死不折途中,一声叹息。

杨慎经历了生与死的争斗,经历了天与地的坠落,依然还能活过来,没有强大的思想武器、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很难做到的。靠的是什么?

无他,就只有:历代先人的思想文化的熏陶,练就了他博大的心胸。有道法,有儒说,有佛经,有天文,有地理,有人情,有世故···

所以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红楼梦》为什么吸引人?不仅仅是文学水平,更重要的就是贾府等家族从极富贵到极贫穷的落差,犹如几万英尺高的过山车的震荡,精彩至极,多少人为之窒息着迷。

在书中,很多如上述《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类似的词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金蝉子唐僧代表的是皇帝、皇权、最高统治者,那如来的大弟子是谁?也就是杨慎心目中的大弟子会是谁?也是杨慎的愿想。

这里做个判断:杨慎心中的真正高人标准应该是:能成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因为:

立德、立功、立言第一。

权利第二。

自古以来,华夏几千年,世界几亿载,改朝换代多少轮,多少皇帝,多少王朝,多少王侯将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溟灭于人们的记忆中,能数出来的寥寥无几。

在历史长河中,能做到三不朽的人肯定流芳百世,他们不一定是统治者,不一定身居高位,这样的人宛如星空中最亮的星,穿透遥远的星际,照亮浩瀚的宇宙。

这样的人如:思想巨人,科学巨人···皆是也。

在书中,杨慎就列有几人:

道祖太上老君(历史人物:老子周朝李聃);

佛祖如来(历史人物:印度释迦摩尼,杨慎自己也化身其中);

地仙之祖镇元子(历史人物:明朝阳明先生王守仁,可以说是后世儒家的主要代表,杨慎的羡慕嫉妒恨)。想探镇元子原身的朋友可以看看前面发头条上的:地仙之祖镇元子拍岸。

中华文明数千年,思想流派层出不穷,留下的璀璨之光也只有道家、佛家(始于印度,兴于中华)、儒家,其他的都消亡殆尽。

书中,道、佛、儒三家到齐,大家可以看到,三清、如来、镇元子等隐隐都超然凌驾于玉帝之上,基本上不受节制,可以随心所欲,有事出来帮帮忙,没事炼丹、唠嗑与种树。

没办法,要入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法眼,肯定是不简单的。

好个如来的大弟子呀,不一般,非千古人物不能当也!


唐三藏化身金蝉子(金蝉子唐三藏念)(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