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馄饨和饺子之分(饺子还是馄饨明显不同)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在过春节期间,还有一项极为要紧的活动,就是家家户户都尽力制作各种美食;有的还得给各种神仙上供,其实人们敬神是虚,主要是在经过了一年的辛勤劳动之后,想借此机会酬劳一下自己。而积久成俗,乃至吃什么,怎么吃,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讲究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春节期间的第一美食,应属饺子。

1、饺子还是馄饨?

饺子,称谓很多,古时有“牢丸”、“馄饨”、“饺耳”、“粉角”、“扁食”、“水饽饽”、“水点心"等许多名称。现在,北方人一般称“饺子”或“扁食”,南方有些地方则仍称“馄饨”或“水点心”。究其历史,饺子和馄饨原本是“一家人”。

为什么有馄饨和饺子之分(饺子还是馄饨明显不同)(1)

饺子,是我国人民独创的一种美食,历史十分悠久。根据古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至少在汉代末年,就已成为当时人喜食的佳品了。不过那时还不叫饺子,而叫“馄饨”,当时也不是煮了吃,而是蒸着吃,类似今天的蒸饺。但也有称为“饺饵”的。

如在《正字通》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今馄饨,即饺饵别名,俗屑米面为之,中空里馅,类弹丸形,大小不一,笼蒸啖之。”

可见明末清初时各地对饺子和馄饨仍称法不一,有的则混为一谈。北方饺子和馄饨“分家”,看来时间还稍晚一些。

有的文史资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饺子就已成为“天下通食”,看来也不夸张。如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饺子,就是在新疆吐鲁番唐代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其形状和今天北方的饺子一模一样。

这证明,早在一千多年前,饺子不仅已在中原成为“天下通食”,而且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成了当地人的美食。否则,人们是不会把它作为随葬品的。

据古籍记载,唐代的饺子已经五花八门,非止一种,一碗饺子中,有的就有二十四个不同的花样和馅料的,滋味甚美。现在西安仿唐宴上以各种饺子组成的宴席,都是有籍可查的。

为什么有馄饨和饺子之分(饺子还是馄饨明显不同)(2)

这说明在唐代之前,吃饺子的风气已经盛行。到宋代,尤其是南宋小朝廷,因“错把杭州作汴州”,只图享乐之风在官员中十分盛行,影响所及,民间也滋长了吃喝之风,因而饺子这一美食进一步得到发展。当时的饺子不仅花样更加繁多,而且荤素俱备,既有各种肉类和海鲜馅的饺子,也有包上“椿根”和“简蕨”馅的素饺子。贵家吃的饺子“一器凡十余色”,有“百味馄饨”之称,民间吃的饺子也越来越讲究。

至清代,情况也是同样。像北京致美斋的饺子(当时仍称馄饨,并且连汤吃喝),就是饮誉京师内外的。有一首《竹枝词》赞道:

“包汤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

2、饺子还是“饺饵”?原来有故事

饺子何时成为民间春节定不可少的美食,其说不一。一般说法是始于明代,这是有据可考的。不过,照有些民间传说那可就早得多了。有些传说很有趣,这里顺便作些介绍。

为什么有馄饨和饺子之分(饺子还是馄饨明显不同)(3)

一说始于古代名医张仲景。据说,他是河南洛阳人氏,在长沙做官回来的路上,已值腊月,天寒地冻,见许多穷人为了生计还在拼死拼活奔波,有的冻伤很重,有的连耳朵都冻烂其至冻掉了。

他十分同情他们,又精通医术,就用几味祛寒生热的药,和羊肉,辣椒一起煮了,切碎之后用面皮包成耳朵一样的东西,称为“娇耳”,给他们连汤一起吃。他将这种药食称为“祛寒娇耳汤”。人们吃下去浑身发热,两耳生暖,冻伤也就好了。张仲景还把这种药的配方告诉了人们。人们都学着做,后来发展成食物,因其名曰“祛寒娇耳汤”。因其形又似耳朵,故人们就称它为“饺饵”或“饺子”了。人们为了感激这位名医,所以一进腊月,特别是到年三十,就包饺子祭奠他,自己也吃了御寒。积久成俗,饺子就成了人们春节必食的佳品。

一说古代有个皇帝,一心想长生不老。有个叫潘奇的大臣说如果每顿饭都不一样,吃上一百天就可以长生不老。怕死的皇帝采纳了这个意见。这下子可难坏了御厨苏巧生。

为什么有馄饨和饺子之分(饺子还是馄饨明显不同)(4)

他绞尽脑汁想法子改变花样给这个皇帝做吃的,一直做到了九十九样,他再也想不出新花样了。这天正赶上过年,他知道今天要是做不出新玩意,难免被定为“欺君之罪”,自己连年也活不过去的。他气没处出,就持刀乱剁案板上的羊肉和白菜、大葱、生姜等。

剁着剁着忽然闻出一股清香味儿。他灵机一动,又加上好些佐料,用面皮包上,煮熟之后端给了皇帝。皇帝一尝,十分可口,很高兴,问他叫什么饭。苏巧生脑子也来得快,见包的这种吃食像耳朵,就顺口说道:“饺饵。”

据说,人们一方面为了纪念这位名厨,另方面也喜欢这种小吃,所以每年春节都包“饺饵”吃。

3、吃饺子的现实说法

以上传说虽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却可见人民群众扬善惩恶之意。另外还有些说法更近乎情理,就是古人过春节时所以吃饺子,是既要饱口福,又想讨个吉祥如意,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这顿饺子,讲究可就多了。

旧时,按天干地支计时,半夜一过亥时就交子时。除夕子时是新的一年的最初时刻,据说这时吃了饺子,和表示“开张大吉,万事如意”的意思一样,一年到头会有口福。因为这个时辰正交子时,所以就称为吃“饺子”(和“交子"谐音)。

为什么有馄饨和饺子之分(饺子还是馄饨明显不同)(5)

还有说法是,饺子形似古时的银元宝,一年开始的时刻肚里就装满“元宝”,取个一年之中财源茂盛之意。另外和一些迷信习俗也不无关系,因为古时有人相信一交子时,万神下界,是万万不能动刀切菜的。煮上一锅饺子,既可以敬神,表示用最好吃的东西迎接他们,又免得动这动哪,使诸神不安。还有,自己守岁玩累了,煮包好的饺子吃,也省事。可谓一举数得。

人们春节期间吃饺子,还有许多意在安慰自己、图个吉祥的做法。如把一些象征吉利的东西放在馅里包上,如铜钱、花生、栗子桂圆、糖块等皆是。吃到有铜钱的饺子的人,预示新的一年要发财;吃到有花生的饺子的人,预示长寿(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栗子饺子的人,预示多子多孙(栗子与“立子”谐音);吃到桂圆的人,预示富贵团圆;吃到糖块的人,预示日子过得甜蜜。

为什么有馄饨和饺子之分(饺子还是馄饨明显不同)(6)

大年除夕一家人团圆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不管谁吃到代表什么吉祥的东西,大家都快乐地祝贺一番。一顿饺子,把春节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难怪这一习俗久传不衰。

春节期间吃饺子,在北方最为普遍,这可能有个很实在的原因,就是北方气候较寒,事先把饺子包上很多,可以放在阴凉处冻起来,就是不冻也坏不了;饺子可随煮随吃,方便省事,使人们便于拿出更多的时间去走亲访友,游玩取乐。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