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盗墓者总能先一步发现古墓(如何辨别古墓位置)

为什么盗墓者总能先一步发现古墓(如何辨别古墓位置)(1)

"寻龙千斤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

雄伟又清晰绵长的山脉,一层又一层的缠护之山,里面必定有王侯将相的墓葬。古墓中变幻莫测的机关,神秘的殡葬文化,流传千年的宝物,每一样都令人神往,《寻龙诀》、《盗墓笔记》的大火,让"盗墓贼"这一神秘的地下职业出现在普通大众眼前,去千年古墓中探险让无数年轻人跃跃欲试。

然而,现实毕竟不是小说,现实中的古墓并没有小说中的那么惊险刺激,真实的盗墓贼也没有小说的主角光环,每次都能死里逃生。何况,随着时间的变化,千年前的风水宝地早已千变万化,古墓更是难以寻找,那盗墓贼是如何辨别古墓位置的呢?

真实存在的"摸金校尉"

小说《寻龙诀》中,盗墓分为摸金、卸岭、发丘、搬山四大门派,其中摸金是技术含量最高、规矩最多的门派,这一门派中的人被称为摸金校尉,然而,"摸金校尉"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

为什么盗墓者总能先一步发现古墓(如何辨别古墓位置)(2)

根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第一次出现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写道:"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传言,曹操为了补充军饷,特地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样的军衔,专门用来盗墓取财,于是考古界常说"汉墓十室九空"。

然而,在南北朝之前,"摸金校尉"只在陈琳的这篇檄文中出现过,陈琳降曹后,说这是袁绍逼迫他写的。"摸金校尉"这一官职正式出现在正史上,是在南朝时期,是宋前废帝刘子业所设立。刘子业荒淫暴虐、性格古怪,做出这样的事并不奇怪,这也是正史上唯一记载盗墓官职。

为什么盗墓者总能先一步发现古墓(如何辨别古墓位置)(3)

除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史书上再无任何盗墓官职的记载,更没有盗墓门派之分。不是所有盗墓者都有资格被称为"摸金校尉"的,盗墓者分为民盗和官盗,"民盗"就是民间的盗墓团伙,一般由单人或者几人组成,而"官盗"却是统治们组织的盗墓团伙。

其实上,不管是"摸金校尉"还是"发丘中郎将",指都是官盗。最便捷的取财之道,除了偷窃抢劫,就是盗墓了。比如孙殿英为了筹集军饷,就盗了慈溪太后的陵墓。

厚葬与盗墓

厚葬之风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历史,古人"视死如生",人死后灵魂依然还在,死亡只是换个地方换种形态继续生存。人们相信,生前享受的东西,死后都能带走,王公贵族往往会在墓中放置大量的金银珠宝作为陪葬。数千年来,民间有各种不同的丧葬形式,土葬、火葬、水葬等等,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丰厚的陪葬品。

为什么盗墓者总能先一步发现古墓(如何辨别古墓位置)(4)

殷商时期,就有贵族用丰厚的财务作为陪葬,举办厚葬仪式,陪葬品也越来越丰富。到了西周时期,中国古代的各项礼仪制度已基本成型,丧葬形式也更加的完善,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

春秋战国时,各国的统治者、贵族依然为自己修建华丽的陵寝,显示自己生前的显赫和死后的荣耀。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成为古今中外第一个封建王朝君主,死后自然也要彰显出自己的丰功伟绩。秦始皇的皇陵,完全就是帝都的皇城和宫城的翻版,大量的金银珠宝、奇珍异品,还烧筑了大量的士兵陶俑象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秦始皇陵后来成为历朝历代皇帝陵墓的样板。

不仅仅是皇帝,皇亲国戚、王公大臣,都凭借手中的权力和财富,为自己或者亲属举办厚葬仪式,这样不仅是表达对死者的感情,更可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厚葬文化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厚葬之风越演越烈,就连普通的中下层老百姓,为了维护人情脸面,即使财力不允许也要竭尽可能的办一个奢侈体面的葬礼。

为什么盗墓者总能先一步发现古墓(如何辨别古墓位置)(5)

宋朝时期,皇室成员基本都是厚葬,宋英宗曾说"毋过华饰",但仍是调用了四万六千多人修建自己的陵墓,还花费了"内藏钱百五十万贯、细绢二百五十万匹、银五十万两,助山陵及赏责",可见帝王陵寝是多么的奢华。不光修建陵墓是笔巨大的开销,就连他们安葬后,也要安排人员进行维护和祭祀,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盗墓记载,是周代末年,一人挖掘古墓,得到一颗刻画了八十个字的玉印,这颗玉印后来到了李斯的手里,引起了李斯辨别古字的兴趣。古代地势变化不大,王侯将相的陵墓往往修建的十分巨大而且醒目,非常容易找到,能够轻易得到大量的金银财宝,何乐而不为。

关于古代盗墓者的技术,没有详细的记载。直到清末,才开始对盗墓技术有了一些记载。当时专业的盗墓者被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擅长"巧力",快速取物是他们的目的,对于打盗洞是十分的讲究。

盗洞是方的还是圆的,是在棺前还是棺,都有自己的讲究。为了方便快速打盗洞,还研发了"洛阳铲"这样的专业发掘器械。而南派则讲究"技巧",尤其是对风水的运用,深厚的风水知识能够帮助他们精准的定位大墓的位置。

为什么盗墓者总能先一步发现古墓(如何辨别古墓位置)(6)

改变"风水" 的砂砾石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势的变化,很多曾经辉煌的古墓早已不见了踪影。很多古墓都是无意中被发现的,像秦始皇陵就是一位农民在挖地时挖到的,山西在修建地铁时也发现了不少古墓。

古人修建陵墓讲究风水,现代风水地势早已变化,难道就找不到古墓了吗?有经验丰富的盗墓者(姚玉忠)曾说:不管风水如何变化,总会留下痕迹,只要找到一种石头,地下很有可能就会有古墓。这种石头就是砂砾石。

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修建陵墓十分看重风水,在风水学中,最好的墓葬必须同时兼有"风"和"水",最佳位置就是背山面水的地方。可是,满足这一条件的地方少之又少,好的地方又被前人占据了。

于是,他们将地势低的地方填高,或者是改造堤坝改变水流,人为的修建出一个"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而这些工程都需要用到砂砾石,寻找砂砾石其实就是为了寻找古人大兴土木的证据。

厚葬成风,盗墓随之而生,二者之间就像是相互竞争的孪生兄弟。陵墓中的防盗措施在逐渐的升级,盗墓贼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向下传。到了现代,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必定熟知风水和各朝各代的陵墓特点,才能准确的找到古墓。

从古至今,都有相关法律对墓葬进行保护,不过古代的法律只保护本朝代的陵墓,而现代的法律规定了任何的盗墓活动都是违法行为。古墓也是中华民族的遗产,我们不能私自盗取。

文/风吟枪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