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听谓之聪内视谓之明(领袖用典反听之谓聪)

反听谓之聪内视谓之明(领袖用典反听之谓聪)(1)

反听谓之聪内视谓之明(领袖用典反听之谓聪)(2)

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自我批评难,相互批评更难。难就难在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说到底还是私心杂念作怪,缺乏党性和担当。“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主动改正。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指出、帮助改进。对同志的提醒批评,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摘自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反听谓之聪内视谓之明(领袖用典反听之谓聪)(3)

原文

反听谓之聪内视谓之明(领袖用典反听之谓聪)(4)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反听谓之聪内视谓之明(领袖用典反听之谓聪)(5)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出自《史记·商君列传》。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卫鞅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最终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因此,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偏居西北一隅的一个小国,变成了法度严明,教化有序的国家,但是也使商鞅招致了反对势力和部分人民的怨恨。因此,赵良前去劝说商鞅趁早隐退以免给自己招致祸患,商鞅得意于自己治理秦国的成就,问赵良如何评价自己的治理成果。赵良说:“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意思是: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叫做聪,能够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够自我克制叫做强。赵良认为只有自我谦虚的人才会被人尊重,而商鞅显然不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后人常用这句话强调做人要听得进劝告,容得下批评,才能不断进步。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反听”就是能够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内视”就是能够不断反省自己;“自胜”就是能够战胜自我、克制自己的弱点。这三条依次说明了人不断认识自己的层次:首先,听取别人意见为第一层次;其次,参照别人的意见,对照反省自己的不足,为第二层次;再次,在反省的基础上战胜自己的弱点,为第三层次。这三条层层递进:只有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自省内视;只有自省内视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战胜自我。因此,能否听取不同的意见,可以看作是一个人能否战胜自我,自强进步的根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因此,做人就要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我。那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人是不足取的。

作为共产党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优良作风,是净化党员干部思想、 解决党内矛盾、推进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将其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因此,党内同志之间要不怕批评、敢于批评、善于批评,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外,也要勇于指出同志之间的缺点和不足,督促同志不断提高进步。同时,对照同志,反省自我,战胜自我,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引用“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旨在勉励党员干部要敢于正视、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反听谓之聪内视谓之明(领袖用典反听之谓聪)(6)

反听谓之聪内视谓之明(领袖用典反听之谓聪)(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