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赏析(惟将终夜长开眼)

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三首七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元稹为悼亡妻子韦蕙丛所作。韦蕙丛美貌贤德,二人感情深切,但婚后七年,韦蕙丛便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不已,在极度悲伤之下,写下了不少悼亡诗。其中的《遣悲怀》三首把夫妻间的挚情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为世人所传诵,成为古代悼亡诗的名篇。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这三首诗。

这三首诗是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排列的,悲痛的情感是从生到死逐层深化的,到篇末由悲人到悲己,将悲痛之情达到悲剧人生感悟的高峰。

第一首,诗人描绘了婚后贫困而又恩爱至笃的生活,并写出了自己内疚的心情。头两句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钟爱的侄女谢道韫借喻妻子,以战国时的贫困隐士黔娄自比。暗指韦氏出身高贵,得到父亲钟爱,却嫁给了自己这样虽有傲骨却生活清贫的寒士。、

“百事乖”是对婚后七年贫困不顺心的苦日子的高度概括,贯穿了中间四句:看到我缺衣服,翻便了衣箱(荩箧),为了买酒喝,竟缠着你拔下头上的金钗。野菜充饭,豆叶也吃得香甜,依靠高大的古槐树落叶来为自己添柴。衣、酒、食、柴几方面的来路艰辛具体化了“百事乖”,也从对苦日子的铺陈中追忆妻子与自己共患难的贤淑品德。尾联则用一“复”字表达元稹多次为亡妻举行悼念活动来表达自己未尽之心意。道出了他对爱妻只与他共贫困而不能同富贵的抱憾。

第二首,诗人写了人去物在引起他哀思的日常生活中的几件事:从前你和我开玩笑,说过死后的安排,谁知道今天一一来到眼前。你缝制的衣服赠送给穷苦的人,即将完尽,看着你用过的针线仍还在那里,不忍心打开。真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如果说第一首写的是贫贱夫妻的“百事乖”,那么这一首则侧重在人走之后的“百事哀”。哀在爱妻在共患难中体现出无私的品德,使他丧偶之后的悲伤不同于常人,更应珍惜,因为留下的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第三首,诗人由悲人引申到悲己,由悲君总结上两首诗,以自悲引起下文,由追忆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百年都是几多时”,人生不过百年,我又能活多少年呢。诗人引用西晋曾任河东太守邓攸舍子保侄,后终无子的典故,指出与韦氏婚后无子的遗憾。又引用西晋著名诗人潘岳写悼亡妻子之诗的历史,指自己悟到命运如此,怕是写诗悼亡,也是枉费言辞。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子、亡妻的无可奈何的悲苦,使自己陷入更深一层的悲哀:即使是自己死后与妻子同穴合葬,可是“窅冥”无感,还有什么意义呢?诗情表达至此,以陷入渺茫无望的深层痛苦之中。只得指天明誓,愿孤老一生,忠于妻子。尾联写出了夫妻情感的至死不渝,成为爱情的诗的名句。

三首诗层层递进,到最后,表达了诗人往日恩情无以为报,只有情操上的固守和痛苦的思念日夜伴随,抒发了无尽的遗恨。

悼亡诗重在写真,元稹于平易中求真,于诚挚中寓真,于细节处写真。毫不矫饰,无有丝毫雕琢,而韦氏的优良品质跃然纸上,诗人的亡妻之悲入木三分。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赏析(惟将终夜长开眼)(1)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赏析(惟将终夜长开眼)(2)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赏析(惟将终夜长开眼)(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