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

3月份的武汉大学,一点也不平静。校长的一番话语,让广大教授心中一惊,让吃瓜群众群情激昂。官网的一份文件,让年轻才俊不禁侧目,让中小学们自愧不如。简而言之,校长的话,说的是教授职称也可以降低;官网的文,说的是附属学校给大学编制。一来一去,这是不是厚此薄彼?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1)

一、校长一番话,一口吸尽西江水

3月中旬,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的一番话被媒体广泛报道。他说:“教授可以降级为副教授,副教授还可以降级为讲师”。他说:“争取再用五年,让国字号人才突破1000人,教职工总人数五年后整体减少1000人。”以我的粗浅理解,前一句话似乎是向教授们施压“不好好干就下去”,后一句话似乎是在描绘武汉大学未来的宏伟蓝图。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2)

窦校长的两句话,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高等教育圈内,反对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在高等教育圈外,支持的舆论来自四面八方。咱们不妨从正反两面来剖析一下,降低教授降职、实行精兵简政的措施,究竟靠谱不靠谱。

反对者认为,高校不是企业,不能拿经营企业的思维来办教育,高校考核教授看什么?还不是论文、经费、项目、奖项吗?从入校时的小讲师,到十几二十年后的老教授,拼死拼活这么多年,难道教授们年纪大了拼不动了,就要降职称?这是不是不够人道?难道高校成了血汗工厂,榨干了教授们的价值就弃之一旁?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3)

支持者认为,高校承担的是教育和科研任务,抛开岁数不论,优胜劣汰难道不应该吗?同样的岗位,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更有价值,还是青春不再的耄耋老人更有价值?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更何况老教授们的编制还在,只不过是职称降级而已,有什么不能承受的?

我个人的态度是“谨慎反对”,意思是:大体上我反对轻率地给教授们降职称,要降不是不行,而是一定要制定好规则,控制极小的比例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4)

在当今中国,入职高校本就是一道坎,能趟过“非升即走”这条河成功上岸,本就相当不易。再拼搏十年拿到高级职称,相当于再翻过一座山,整个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拿到了高级职称,很多教授才能静下心来去做自己的研究,而且不必急于出成果。

如今的高校,能容下多少潜心研究基础学科的人才?有多少年轻才俊为了眼前的事,不得不选择容易产出成果的领域,而无法去探索那些不容易产出成果,需要长期努力的领域?我们要有优胜劣汰,同时也要保护基础学科人才的积极性。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5)

从武汉大学本身来看,降低职称真的能够让学校腾飞吗?恐怕也未必。年纪大了的教授不断“腾地方”,让年轻才俊们看到希望,这似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事实是,当这些年轻才俊们拿到了高级职称,第一件事就是另谋高就、另攀高枝。原因很简单,占到别人腾出来地方的那一瞬间,就要做好给别人腾地方的准备。与其在这里等着降级,还不如找个更安稳的地方呆着。

大学是讲究底蕴的,是要用人文关怀的,不是不能靠PUSH驱动,而是要谨慎使用PUSH这种工具,别把大学办成工厂。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6)

二、官网一篇文,一石激起千层浪

3月25日,武汉大学的官网上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全名是《武汉大学2022年附属中小学教师招聘启事》,为武大附中、武大附外、武大附属一小、武大附属二小招聘中小学老师,要求极高,但开出的条件也极其诱人。

招聘岗位有三档:学科领军人才(若干)、优秀骨干教师(不超过20人)和优秀青年教师(不超过35人)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7)

学科领军人才最高年薪100万,此外还提供住房或者给予一次性安家费80-100万元,纳入武汉大学事业编。但必须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而且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者;(2)获国务院或省级政府特殊津贴者;(3)获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4)获省特级教师称号者;(5)获省级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者;(6)获地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称号者。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8)

优秀骨干教师(要求是在职教师)同样也纳入武汉大学事业编制,需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获地市级模范教师、地市级优秀教师、地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地市级优秀班主任、地市级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者;(2)获得地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比赛一等奖者;(3)获区(县)级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青年教师称号者。

在中小学工作,入大学事业编制,就问你香不香?比起深圳中学用保底30万年薪吸引全球顶尖高校毕业生,比起鄂尔多斯一中给清华北大优秀毕业生开出60万年薪,武大附属中小学开出的条件不遑多让。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9)

左手在大学搞教授降职称,右手把大学编制给中小学老师,武汉大学总是能给我们创造话题。我相信没有什么人才制度是天衣无缝的、无懈可击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但我也想提出几个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教授降职称,如何定标准?不同学科之间是否要区别对待?实行降职称,就能为学校留下真正的高端人才吗?谁敢保证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是高层次人才呢?30岁风华正茂,人人敬如上宾;60岁风光不再,被人弃如敝履,谁想试一试呢?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10)

第二,武汉大学的人才方针,对于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是否只有正面作用?是否适合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推广?

第三,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认为在武汉大学附属的中小学工作,似乎比在武汉大学工作更好一些,没那么大的压力,薪酬也不少拿,你认为呢?

校长一番话,一口吸尽西江水;官网一篇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以上三个问题,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北京大学教师编制条件(武汉大学新操作)(11)

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我是“大学活地图”缪登峰。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