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

近年来,重庆有很多防空洞被重新修缮、规划设计,化身为博物馆、艺术展馆、书店、火锅店等,被赋予新生命,成为重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期地下城市实景课堂无需走出城市,钻到重庆的地下,在天然的纳凉圣地防空洞里,就可以来一场本土、地道的研学体验。

接下来,就带孩子一起来看看重庆防空洞的七十二变吧!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

01

登虎头岩军事要塞

走进重庆市人民防空宣教馆

第一站,先到重庆市人民防空宣教馆。在这里,不光能对重庆的防空洞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可以邂逅一处神秘的军事要塞。

关于人防宣教馆

重庆市人民防空宣教馆是一个人防科普宣教馆,位于渝中区虎头岩公园岩顶。在这里,你可以对重庆防空洞有一个总体概览,并增强国防观念、人防意识,掌握防空基本知识和应对技能。该馆由一个地上人防科普主展区和军事瞭望台、地下军事要塞展示区组成,总布展面积约2700平方米,是目前重庆中心城区最大的人防宣教馆。

◎思考:对着重庆城区图仔细看看,虎头岩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成为军事要塞?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2)

馆内看点

1.人防史话

“人防史话”展厅主要展示人防产生的背景,世界民防、中国人防和重庆人防的发展历程,人防的重要作用等,同时展陈了各种空袭武器模型、现代防护设备等。从气球空袭到信息化战争,从格尔尼卡空袭到日本空袭珍珠港,世界空袭史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想一想: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在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国家遭遇严重空袭轰炸?他们是如何防空的?

2.人防科普

“新三防”和“老三防”是人防科普的重要部分。展厅内通过巧妙设计将防核、防化、防生物武器“老三防”的概念形象化。而文字配合人防无人机、搜索机器人、低空预警雷达等实物模型展示的形式,更直观地介绍了“新三防”。

◎想一想:

1.“新三防”与“老三防”相比,有什么特点?

2.通过这次科普,对于早期人防工程的建设、开发利用,你又了解到了哪些?

3.重庆人防通过多媒体互动沙盘的触摸屏,可查询“我家附近的人防工程”,还可以实现与沙盘之间的联动,只要点击屏上的人防工程、疏散基地、重要目标、预警报知体系、疏散路网五个虚拟按键,沙盘上相应位置就会有不同颜色的灯光亮起。

◎想一想:通过沙盘,了解你家附近有哪些人防工程?这些人防工程又是怎么被利用的?

4.人防实训

主要围绕实训主题,通过空袭火灾投影、场景还原、声音特效等手段,打造出具有重庆当地特色的沉浸式空袭逃生体验场景。参观者可以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体验人民防空鸣、走、藏、消的过程,学习心肺复苏、骨折急救和指压止血等方法。实训体验结束后,还可以通过“空袭逃生闯关游戏”对实训效果进行检验。

◎想一想:当年重庆人是如何躲避空袭的?

5.“军事瞭望台”与“地下军事要塞遗址”

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在宣教馆坐落位置的崖壁四周、石缝里、草丛中、大树旁至今保留着射击孔。因为这里原本就是一处军事要塞,在此基础上打造的军事瞭望台特色体验空间位于虎头岩制高点,形似瞭望台,内设望远镜、多媒体显示屏等,融科普、场景、互动于一体。而地下军事要塞遗址体验位于展馆地下,设计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原了100多年前的射击口、弹药库、屯兵室场景。

从宣教馆坐电梯垂直下降到地下13米处,有一个洞口映入眼帘——这就是通往地下军事要塞的入口。洞口宽约1.5米,高约2.5米。洞子呈弧形,东西走向。里面有主洞,还有支洞。其中一个支洞旁的射击台上,立着两挺机枪模型,枪口支到射击口外,模仿当年的样子。透过射击孔,视野开阔,脚下的悬崖一览无余。为应对来自上面的进攻,洞里还修了陡峭的梯坎,直通洞顶。

◎想一想:当年,为何要修这个军事要塞?哪个部队驻扎于此?弹药库墙上预留的孔洞为何一处为喇叭口式、一处为规则式?……近年来,这个地下要塞迎来很多文物、建筑、文旅专家造访,但上述问题都还没有定论。你的猜想是什么?试着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3)

02

重庆大轰炸六五惨案史实展馆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4)

第二站,来到重庆大轰炸六五惨案史实展馆。

尽管如今的防空洞被赋予各种用途,但是,人们却永远不会忘记,它最初是从血与火中走来,记录了重庆人顽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所以,位于较场口的重庆大轰炸六五惨案史实展馆,不能错过。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5)

关于重庆大轰炸六五惨案史实展馆

位于渝中区较场口87号附4号,这是重庆市人民防空办根据“六·五”隧道惨案历史事件,采用遗址保护修缮的方式,还原和展示遗址原貌,打造集历史、文化与旅游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出发前这两部片子要看

1.新闻专题:《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

2022年8月15日,抗战胜利77年周年,央视新闻推出特别节目,对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现场直播。让我们跟随央视记者和讲解员的脚步,重走战时防空大隧道,重温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2.五集纪录片《重庆大轰炸》

大轰炸距今已近80年,当年的亲历者很多都已去世,但因为有了这部片子,那段历史被鲜活地保留了下来。这部纪录片拍摄于2011年,采访了近百位历史老人,挖掘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

带着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去参观,你的感受会不同,收获更大。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6)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7)

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

参观看点

展馆共有六个部分,分别为:序厅、空中屠杀——侵华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六五”惨案——大隧道惨案的酿成、愈炸愈强——重庆人民在轰炸中屹立不倒、时空记忆——隧道惨案场景警示、后记。

沉浸式体验

展馆用场景雕塑影视艺术手法,结合同期声、光影特效等技术,逼真还原“六五”隧道惨案的场景。参观者穿行其中,仿佛回到了1941年6月5日那天,化身亲历者进入大隧道,体验当时避难人群的遭遇。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8)

做一做 写一写

“下江人”这个词你听说过吗?指的是抗战时期,从长江中下游沦陷区内迁到重庆的那些人。他们在重庆又经历了轰炸,但顽强生活,最终融入这个城市。当然,这批“下江人”如今大多都已逝去,但你可以尝试去寻找他们的后代,听听他们口中上辈的故事,以及在时代洪流中,整个家庭的发展变迁。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9)

推荐

重庆大轰炸历史场景式研学产品

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发挥着巨大的公共教育功能。基于游戏化和“轻研学”理念,展馆推出了历史场景式研学盒子,融合卡牌阅读、任务探索、文化拓展、亲子共学等属性,让孩子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打开历史的盒子、探索在地文化,了解过去、现在、未来的重庆,帮他们构建起一个重庆人的精神谱系。

(相关阅读:巴渝文保记 | 探访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 每年的6月5日,重庆上空都会响起防空警报声。这些警报,是为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中遇难的同胞而鸣,提醒我们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03

探秘“816”工程

揭开最大地下核工厂神秘面纱

第三站,一起探秘“816”工程。60年前,一支6万人的部队秘密集结到这里,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进行一项秘密工程,这个地方也随之在中国地图上消失。那么,这里曾经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一探究竟。

关于816地下核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地处重庆涪陵白涛乌江东岸金子山腹地,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代号“816地下核工程”。该工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为了保密,白涛的地名随之从地图上消失。保密条文有一条规定,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终身守密,当时的职工家属也不允许进厂。“816地下核工程”是我国三线建设这段历史中不能被磨灭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在大山中开发出这么大一片秘密天地,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可谓是极度宏伟震撼的一项工程。

出发前的研学任务

1.816地下核工程因何而建,又因何而公之于众?

2.816地下核工程选址在涪陵的金子山,有什么特殊的缘由?

3.816地下核工程投入了6万人,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折合现在的币值超千亿,相当于三峡大坝的总投资额。为何要投入这么大?

◎看一看:巨大的烟囱,山体外有一个高耸入云的大烟囱,高150米,直径4米,而大烟囱底下还有150米深的地下工事。

◎想一想:这么巨大的烟囱怎么以前没人发现,它具体有什么用?

◎解密:高高的排风烟囱除了促进空气流通外,还有另一隐蔽作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整个七十年代,西南腹地一直被美国及国民党的U2飞机高空监视,怎么能保守住核秘密呢?聪明的816人从四川多变的天气中想到了一个妙计。四川多雾,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自然屏障,但是没有雾气掩护816显然是不安全的,此时烟囱就派上了用场,816的工程师们通过烟囱和通气设施向外部释放大量的水蒸气,人为制造雾气,成功地把816重新掩护了起来。

◎看一看:郁郁葱葱的巨大山体内,竟然有一座庞大如迷宫的核基地。

◎想一想:816地下核工程被称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洞体,那究竟有多大呢?

◎解密:816地下核工程的洞体工程全部由数万名工程兵昼夜施工,整整挖了8年,几乎把整座大山挖空,据说石方量达到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1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1500公里,相当于重庆到北京的直线距离。工程轴向叠加全长20余千米,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北京故宫的面积。建筑宛如迷宫,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为了战备需要,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级TNT当量炸弹爆炸冲击,所用钢筋水泥全部为高标号材质,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

◎看一看:101号洞室是816地下核工程最大洞室,长35米,宽24.8米,从3层直通9层,高度为79.6米,深入乌江江底30余米。这也是我国第二座核反应堆。

◎想一想:核反应堆大厅到底具备哪些功能?

◎解密:816核洞内最大洞室为反应堆主厂房,有着当时最为先进的核技术,是第一座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设成功的,以天然铀为燃料的反应堆。其核心区域拥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还是全国第一座利用余热发电的核电厂。其中最主要的核心区域是3楼反应堆锅底、7楼仪表房、8楼反应堆大厅、9楼中央控制房。

◎看一看:“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错落有致的老旧厂房墙壁上,留下的一条条当年弘扬“三线”精神的宣传口号,格外醒目。816工程里留下了“三线”建设的时代印记和共和国工业的历史文脉。

◎想一想:“三线”是哪三线?“三线精神”又代表着怎样的精神内涵?

◎解密:“三线精神”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时期。三线建设涉及西南三线、西北三线和中南三线,其重点在四川、贵州、云南等西南三线地区。816工程作为一个当代版的愚公移山的神话,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伟大产物,倾注了数万建设者的心血。18年间,数万军民为洞体建设奉献了青春,万余名816厂职工家属为核工业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总计牺牲76名解放军指战员,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仅有19岁。他们被统一安葬在离洞体3公里远的“一碗水烈士陵园”。一同谱写了一曲勇于奉献、可歌可泣的中国国防“三线”建设时代凯歌,彰显了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三线精神”。

04

了解战时兵工厂

来重庆建川博物馆

第四站,一起来重庆建川博物馆,了解战时兵工厂。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文化有所追求,防空洞渐渐呈现出了城市的文脉特征。“建川博物馆”是收藏家樊建川与九龙坡区政府合作打造的特色博物馆聚落群,也是官方将防空洞作为文化空间使用的新尝试。展览主题为关于重庆文化、关于重庆的抗战回忆,还有抗战期间洞穴里刻骨铭心的故事。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0)

关于重庆建川博物馆

之所以取名“建川博物馆”,是因为开设博物馆的人叫樊建川。现年65岁,自称“馆奴”的他出生于四川,早年当过兵,1990年代还担任过四川省宜宾市常务副市长。曾投身房地产业,后来毅然卖掉产业,开了一家又一家私人博物馆。樊建川早前曾向重庆媒体解释建馆原因:“重庆作为战时首都,拥有丰富的抗战遗址,这样的地方拿来卖火锅、江湖菜,太对不起家国情怀;最重要的是,我想为重庆人建博物馆。”如今的建川博物馆,就坐落在抗战时期兵工署第一工厂的旧址。当时,这些洞穴里生产全中国三分之二的械弹,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如今,博物馆还原实景,展示昔日制造兵器的场景和武器。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1)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2)

看点一

雕塑《冒着敌人的炮火》

写有“重庆抗战兵工旧址”和“重庆建川博物馆”的标志性石碑矗立在鹅公岩立交桥的中心位置,气势磅礴,引人注目,是重庆建川博物馆的标志。石碑高达20米,顶部坐落着雕塑家谭云创作的雕塑《冒着敌人的炮火》。7米高的川军战士手持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机枪,正朝着空中扫射日军战机。

看点二

重庆抗战兵工旧址公园

公园位于九龙坡区谢家湾付家沟片区,“隐藏”在植被茂盛的鹅公岩公园内的防空洞群,正是1949年前国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所在地,其前身为洋务运动时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2013年,该片区作为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务一

探秘T-34坦克

T-34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领导设计的中型坦克。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T-34系列坦克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于1940年6月出厂装备苏军,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3)

任务二

乘坐63式装甲输送车

63式装甲输送车从1958年开始研制,1963年,531装甲输送车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装甲输送车,主要用于输送步兵协同坦克作战,1990年代停产。该车族属轻型装甲车辆,具有水上浮渡能力。车体由高强度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动力传动装置右前置,驾驶员位于左前部,车辆后部为载员舱并开有后门供载员出入,顶部开有各种不同的顶窗。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4)

任务三

学习打救援绳结

各种灾害、灾难具有突发性,只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防灾常识,才有可能在专业救护人员赶来之前进行正确的自救。那么,你知道如何打救援绳结吗?下面是两种常用的绳结打法,建川博物馆为此也准备了很多绳子,大家不妨来试试。

1.绳结之王——布林结

多用于和保护点的连接,优点是方便快捷,大强度受力后依然容易解开,缺点是在一松一紧、受力不稳定时容易松动,以致完全脱开,比较难辨认正误。谨记,一定要打绳尾结。

2.双套结

双套结俗称猪蹄扣,广泛应用在将绳索绑系在物体上,它不但简单而且实用,也有人把它称为丁香结、卷结,尤其在绳索两端使力均等时,双套结可以发挥很大的效果。

05

造创意共享空间

在防空洞里感受光影魅力

第五站,来造创意共享空间体验重庆“地下世界”的奇妙。

有一些防空洞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空间,让重庆“地下世界”透露出别样的城市魅力。“造创意共享空间”就是这样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它位于渝中区山城巷背街,是摄影师王远凌与马力等视觉创意生产者发起并创立的,以创造、参与、分享为核心理念的内容共享空间。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5)

造创意空间承办的群展“春游山城艺术季”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6)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7)

造创意共享空间

在这里一起让创意落地

造创意共享空间成立于2021年5月,位于渝中区山城巷,是以“创造、参与、分享”为核心理念,打造的大众共创共建的内容共享空间。空间通过展览、活动等多个维度的内容输出共享,旨在为大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以及专业的艺术家、摄影师、设计师和策展人的支持协助空间,帮助每一个有想法、有故事、希望展示自己的人实现创意的落地和呈现。

06

触摸重庆老时光

打探防空洞书店

第六站,一起到黄桷坪的军哥书屋,打探防空洞书店。

防空洞里的书店长什么样?暖黄的灯光,静谧舒适的环境,琳琅满目的老物件,在防空洞独有的纵深感包裹下,老重庆的味道一下就扑面而来。走进黄桷坪的军哥书屋,去感受一下旧时光里的小美好吧。

时光记忆的零食铺

进门左边有一个名叫“时光记忆”的零食铺,上面摆满了上世纪80年代的小零食。这里总有一款让你难忘的零食,不妨给孩子讲讲童年吃零食的故事。

老重庆的门牌墙

零食铺左边有一整面墙的老门牌,尖山堡26号、猫儿峡村、老料市街……这些老门牌所在的地方有的早已消失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浪潮中,留下的却是美好的回忆。重庆地址命名其实很有趣,什么坝、坪、沟、堡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而来,而有的则是根据附近的工厂、市场命名,如老料市街,一看就知道是卖老料的集市。让孩子看一看、猜一猜门牌所在地址的特点。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8)

45米长的走廊式书架

45米长的走廊式书架安装在洞两侧。书架上藏书1.2万册,按照重庆行政区划摆放,“江津区、万州区、大渡口区……”重庆38个行政区县无一遗漏,每一个区县柜上摆放着大事记、年鉴、区志、县志等地方文献。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19)

泛黄的书页里,是读不完的重庆记忆。而书架上的各色老物件,旧书旧报、老音箱老唱片……则让人穿越回这座城市的旧时光。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20)

让孩子按照区县柜上的名字,读一读、记一记自己家乡的区县名,然后在一张白纸上,把重庆地图画出来,把各个区县的位置标示出来。

未开发的防空洞道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21)

书店内还有一节未开发的防空洞,不妨让书店老板打开灯,让孩子用脚去丈量防空洞的大小、深度,来一场紧张刺激的探险之旅。最后,让孩子把书店的洞体布局在纸上画出来。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增减难度、标注长度、画出细节等。

07

最具艺术感防空洞

体验创意涂鸦乐趣

第七站,走进黄桷坪“石头房子”艺术空间。

关于“石头房子”艺术空间

简介: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发电厂之间的一处山体防空洞。“石头房子”艺术空间的主人之一陈焕文,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他发现学院周边缺少一处让过往行人歇脚、休闲的去处,于是就将学院附近的一处防空洞租下来进行开发,打造成一处市民触手可及的艺术空间。

看画展、创意涂鸦、拍摄艺术大片,走进黄桷坪这家藏在石头房子里的艺术空间,感受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看一看

重庆地标印象画画展

圆弧形的洞顶,被荷兰画家梵高的名作“星月夜”铺得满满当当,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而深邃的苍穹之下。往里走,以印象画派风格的画展逐一映入眼帘:从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轨道列车,到寓意“扬帆远航”重庆精神的来福士广场,原来重庆地标还可以这样画。

玩一玩

创意涂鸦陶艺

穿过绿植养护区,就到了体验区。在这里,你可以对照世界名画信手涂鸦,也可以看着陶瓷精品学习陶艺,体验一下当艺术家的快乐。

拍一拍

拍摄艺术大片

像儿时一样无忧无虑地荡起秋千,与喜欢的画作、涂鸦合张影。无论做什么,在如梦如幻的灯光下,解锁N种艺术大片的姿势,沉浸式感受艺术生活的魅力。

重庆地区的防空洞(地下城市实景课堂)(22)

想一想

防空洞的“七十二般变化”

书店、酒吧、火锅店、加油站、博物馆、驿站……近年来,重庆人防系统启动实施“山城洞天”人防工程服务民生专项行动,对防空洞进行“一洞一策”提档升级,打造别具特色的“山城洞天”。

防空洞像孙悟空一样有了“七十二般变化”。不妨让孩子设想一下,如果他是一个防空洞的运营者,会怎么独具创意地设计、利用防空洞呢?让孩子尽情展开想象吧。

本文选自《新家长报》1049-1050期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新家长报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新家长报。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