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为什么会引起误会(网络流行语会导致人们失语纯属无稽之谈)

最近,关于网络流行语,网民们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

说“又”是因为这样的争辩早就进行过不止一次,以后肯定还会有。

反对派认为网络流行语会导致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失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应该尽量少用,甚至希望国家层面出台禁令。

网络流行语为什么会引起误会(网络流行语会导致人们失语纯属无稽之谈)(1)

骑墙派认为好的流行语可以提倡,粗俗的应该加以杜绝。

支持派则认为“失语”是伪命题,我们应该给予网络流行语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站队支持派。

语言文字从来就是发展变化的,这一趋势任谁都改变不了,企图通过外力加以阻扰的做法荒唐至极。

那些抓住粗俗网络流行语不放的人有没有想过,在没有网络的年代,粗言烂语同样大量存在,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各具特色的脏话即是明证。

那些脏话当然不好,可它们的存在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自有其合理性,我们大张旗鼓的反对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作为四川人,我对“妈卖批”这个词语的流行还是颇感惊讶,因为这是我们小时候的常用语,吵架时用,表达情绪时也用,很多父母在骂自己的孩子时竟然还用。

脑补一下某个四川女人用这三个字骂自己孩子的画面,感觉还真是滑稽,但这却是我们小时候司空见惯的一幕。

网络流行语为什么会引起误会(网络流行语会导致人们失语纯属无稽之谈)(2)

这些年回四川,我已经听不到有人再用这句脏话,当然,不是说它完全消失,而是大家的文明程度提高了,意识到这句话太脏,很少再使用。

如今,这句脏话在网络上沉渣泛起肯定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不过我相信它不会广为流传,因为国民素质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假以时日,定会将它自然地过滤掉。

我们还是应该多看看那些生动形象又表意丰富的流行语。

就拿《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0年十大流行语来说吧,其中,“逆行者”、“后浪”、“神兽”、“打工人”都堪称精妙。

对于那些毅然奔赴武汉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一句“最美逆行者”充分表达了民众的敬意,也是这个群体最生动的写照。

网络流行语为什么会引起误会(网络流行语会导致人们失语纯属无稽之谈)(3)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早就存在的一句俗语,随着演讲短视频“奔涌吧!后浪”的广泛传播,“后浪”一词迅速走红,成为晚辈的代名词,这是让语言文字更趋形象的典范。

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让家长们对孩子的管教伤透了脑筋,返校后“神兽归笼”的吐槽道出了几多欣喜、几多辛酸,也从反面映照出教师工作之不易。家长们面对的往往还只是一头神兽,老师们却每天都要跟几十上百头神兽打交道,其中的艰辛外人很难体会。

网络流行语为什么会引起误会(网络流行语会导致人们失语纯属无稽之谈)(4)

“打工仔”、“打工妹”曾是广东颇为流行的词语,“打工人”一词则将两者合二为一,抹去粤语的方言表达后则更具推广性。仔细想想,谁又不是打工人?我们还不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在打拼,在工作,只是分工不同、地位有别。

网络流行语为什么会引起误会(网络流行语会导致人们失语纯属无稽之谈)(5)

网络流行语是一把双刃剑,它有时会让我们感到不适,甚至迷惑、茫然,但更多时候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时代的神奇和伟大,促使我们与时俱进。

担心网络流行语会导致人们失语根本就是杞人忧天,更没有充足的证据。

作为语言文字的使用者,我们静观其变就好,完全没有必要无病呻吟。

《咬文嚼字》的编辑呼吁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要包容,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语言文字自有其生态,“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相信经过大浪淘沙,好的东西会逐渐沉淀下来,劣质的成分则会被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中。

网络流行语为什么会引起误会(网络流行语会导致人们失语纯属无稽之谈)(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