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常见的问题及方法(不重视说明文只有1个原因)

平时我们对各类文章有一个粗浅的分法,大致分成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其中,记叙文和议论文都是我们十分在意,并要努力去掌握的文体。但对说明文的训练和写作,却一直处于一种“提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原因很简单,就在于“说明文”在考试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因而说明文在作文整个训练体系中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也就降低了。

那我们究竟还要不要去掌握说明文的写法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不仅“要”掌握,而且应“较好”的掌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掌握说明文的几个理由。

一、重新认识说明文

个人以为,为了能更加论据充分的说明掌握“说明文”的必要性,我们首先应重新认识一下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常见的问题及方法(不重视说明文只有1个原因)(1)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或事理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科普文章等等。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文的分类

1.从写作对象来看,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和程序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主要是描述一个事物的特征,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

事理说明文则主要解说某个事情的原理,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程序说明文则是解说某件事的过程,如《***的制作》等等。

2.从说明语言的特色来分,说明文又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平实说明文是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实验报告、各种器物的说明书等等。

文艺性说明文则是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常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根据以上说明文的分类,我们不难看出,说明文根本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似乎一提说明文,就和呆板、简陋画上了等号,好的说明文,让我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同样可以得到美的享受。

说明文常见的问题及方法(不重视说明文只有1个原因)(2)

2)说明文的三个要素

说明文写作的三个要素,也是说明文写作中需要掌握的三个重点内容,即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是解说的具体事物或事理,它是我们要说明的对象,重在说清它的特点,包括大小、形状、质地、程序等等。

说明顺序是为了便于我们详细了解某事物而选择的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

说明文无论要说什么,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做到说而“明”。事实上,“说”容易,做到“明”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面对一个抽象的事理时,没有一定的技巧和逻辑能力,做到“说”而“明”确实很难!

因而,为了较好的说明“事物”或“事理”,我们就还应掌握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等。

上面,我们对说明文写作的有关知识重新进行了梳理,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实用性非常强,应用也非常广泛,是完全有足够理由值得我们去认真掌握的。

而且,只要你愿意,说明文同样可以写的很生动、很吸引人。为了再次唤醒人们对说明文的重视,这里试列举一下应掌握说明文的几个理由。

二、掌握说明文的几个理由

1)学会观察事物的需要

学会观察,这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可以说,不会观察就不会写说明文。几个人观察同一个事物,但在介绍该事物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盲人摸象”的故事,就是这一情况的最好说明。

而如果要再写成文章,差别可能就更大了,有的能做到条理分明,活灵活现,而有的人则可能眉目胡子分不清,愈説愈糊涂,其中,写不清楚的,多数就是因为不会观察事物。

说明文常见的问题及方法(不重视说明文只有1个原因)(3)

观察事物时,既要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同时注意不同观察角度的不同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观察事物视角的变化。

比方说,有远观、近观,俯视、仰视,定点观察、移步换形观察等等,每一个观察角度的转换,都可能影响对事物观察的感受。

2)学会语言表述的条理、简洁和生动

说明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平实的说明文语言讲究条理、简洁和准确,这犹如绘画中的简笔画,要的就是用极简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描绘出来。

不过,说明文中除了有“简笔画”,同样不缺“工笔画”,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不信你可看看科普作家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等等。

说明性的语言是另外一种风格,它的简洁生动不同于记叙和议论中的简洁、生动,掌握这种简洁和生动能提高我们介绍和描述事物时的针对性,对我们养成说话写作不啰嗦的习惯大有裨益。

3)学会严密的逻辑思维

要把事物的特点清清楚楚的说出来,那就必须要做到说明的条理、语言的准确和思维的严密,而这些正是逻辑思维的特点。

也就是说,我们在说明文的训练中,说明文要求的说明条理、语言准确和内容的严密无形中也会锻炼我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我们条理讲话,以及严密思维的良好习惯。

比方说,对于一个事物的解说,我们必须要考虑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哪里是重点,哪里是次要等。

如果是一个抽象的事理,我们在解说时,还要考虑,时间的对比,以及现象与本质、普遍与特殊、质与量等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释的清清楚楚了,才算是真正做到了“说”而“明”。

4)考试本身和写作创新的需要

人们重视记叙文和议论文,正是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不过,对于说明文的考察,近几年似乎也有了加大力度的趋势,高考中的图文解说题按理就是一个小说明文的考察。

此外,高考的宗旨一直是“求新”“求变”,2018年高考二卷考的是演讲稿或一封信,这让许多学生大呼“后悔”,后悔平时没有关注过这类题型。

对于其体裁的要求更是一知半解或似是而非,这种变化,已经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了。

说明文常见的问题及方法(不重视说明文只有1个原因)(4)

表明以前一直被我们认为不太重要的一些体裁,开始进入高考出题者的视线了。说明文写作或许哪天冷不丁也会进入出题者的视线,这点我们不得不防。

此外,即使没有明确要求写说明文,但在遇到作文试题合适的情况下,能拿出一篇高质量的说明文,不也是一种“创新”吗?

5)未来科学说明的需要

或许,我们目前还没有那么紧迫,将来如果我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发明”或创新“成果”,你将如何介绍给别人呢?

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即使如此,那还早着呢?以后再学也不迟。其实,我们真正集中学习的时间也就是大学之前的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们一生中最集中、最宝贵、最重要的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阶段,任何把希望寄托在“以后”的想法,都可能只是一种“偷懒”的想法。

正是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时候,都没有很好掌握必要的既能,你能相信自己以后会掌握吗?

总之,说明文的重要性日渐凸现,所以,说明文的写作备考训练,也该到了正儿八经纳入到我们的写作备考计划的时候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