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学毕业相聚教室(再相聚我们美丽依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高中毕业20年,在同学聚会的一声号召中,我们从四面八方又重回曾经挑灯夜读、畅抒报国之志的母校——岳阳县一中,似游子重回母亲的怀抱。

走近校门,迎接我们回家的是年级组长兼班主任蒋远新老师,远远望去,迎着寒风依然是那么精神抖擞,满头银丝更添知识分子的气质和涵养。还记得92年自己刚来学校报到时,也是蒋老师从这里引领我们走入校门。20年过去了,每一个从这校门迈向社会的学生,他还依旧能记得出名字对得上号。

当时我们年级有6个班,近300多名学生,每一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年级都要组织一次分班考试,新学期再入校时班次已经分好了。几经选拔和淘汰,我们班似乎就成了落后分子,慢慢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出现了,当时任课老师都说,这个班学生成绩排在第六、课下活跃程度数第一。私底下还被一些老师同学称为“差班生、差家伙”等。为了能让我们学好知识,蒋老师自告奋勇地当了我们的班主任。多少次,他总是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时不时透过窗户查看我们上课纪律,而每到下课的时候,他准会从教室后门进来,对一些不遵守上课纪律,不认真回答任课老师课堂提问的学生一一进行点名批评。有一次,一个喜欢踢球的同学因没有按时参加晚自习,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拖欠着始终没有交,课代表催了好几次都没有结果,蒋老师得知情况后,第二天上课时让这个同学教室外面反思。看着路过的同学们对他的指指点点,同学爱面子又年轻不懂事,三言两句发生了顶撞,气得老师将他的课桌从教室直接搬到走廊里,并陪他罚站了一个上午。自那以后,班上喜欢调皮捣蛋的同学们言行也得到了收敛,“歪风邪气、不学无术”之风一下子被镇住了。同学们私下议论:老师课堂上与课下不一样,管理学生的招法也厉害。然而高中三年,蒋老师从来没有让我们请过一次家长、打过一个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来,学校就要对家长负责,老师要请家长来共同管理学生,显然不是一个好老师,学生的成长成才靠的是教育教导而不是打骂。

走在校园里的运动场上,忍不住跑上几步。我是因体育特长而招进入这所高中的。初三时,市里组织中学生运动会,经过层层选拔、集训锻炼,我有幸参加了运动会并取得较好的名次,于是在同学们的一片羡慕目光中,我来到了一中。在以前小环境中的出类拨萃并不代表到了新环境里依然优秀。在学习上,与从全县选拔出来的优秀尖子生比,自己能听懂老师的教课内容、写完作业就已经是了不起了,每次考试几乎都是垫底;在体育特长上,与已经训练多年的学长们相比又是一个差距,外出参加比赛,我没有资格,偶有教练照顾参加接力赛,我又拖了大家的后腿。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每天疲惫的、按部就班的跟着同学们上课、跟着学长们训练,心情失落到了极点,真后悔自己不该选择这里,要是当时选择到中等师范学校去读书多好,不仅学习上轻松,还能早点参加工作,为父母减轻负担。“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什么苦吃不了?”教练的话警醒了我。站在运动场上的跑道上,回想自己在这里洒下的汗水,从此振奋精神,刻苦训练。在这里最让人兴奋的事情莫过于学校每年举办的运动会,这时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地位陡然增加,对班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是我最受关注的时候,也是我最值得骄傲和回忆的美好事情。

高中同学毕业相聚教室(再相聚我们美丽依旧)(1)

坐在教室里,与曾经的任课老师召开座谈会,班长浑厚的一声“全体起立,老师好!”再一次把我们带回到了学生时代,再一次近距离的靠近、接触老师们,往日的情景再涌心头。从来不带书籍上课的历史老师滔滔不绝的从盘古开天地讲到当今,地理老师一支粉笔将精美地图板书在黑板上,让下一堂课的老师都不忍心擦拭掉,激情澎湃的政治老师从国内说到国外为我们介绍各国的政治体系建设,物理、化学老师严谨治学态度,让我们觉得课程不再古板,而实验让我们增长了见识,数学老师的逻辑推理让我们时不时地咬笔头思考,英语老师的幽默风趣、语文老师的渊博知识让我们不断地回味。在这里既留有我们的叛逆,也留有我们勤奋学习的身影。还记得从外校刚调来工作的语文老师廖笑容,她始终把我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什么事情都爱管,且管的都很细,特别是男女同学关系抓得很紧。慢慢的同学们烦了,时不时地和她顶嘴,唱反调,好多次气得她在办公室偷偷的哭,然而对我们依然是“刀子嘴、豆腐心”,管理始终如一。进入高三后,老师、学生的压力陡然增大,基本上进入题海战术中,主课是每天一考、当天不懂的问题必须当天解决,老师们批阅试卷从不过夜,老师学生精力都很旺盛,第二天照样继续讲题、考试,每天重复着这样单调、紧张的生活,直到后来学校李卡良校长在跟班听课一段时间后,学校强调高考质量是要有保证,但学生们的身体是第一位的。规定每天必须保证学生要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班主任、各任课老师都参加,而且安排教导处的老师每天到教室里督导巡查。真是我们学生们爱戴的好校长。

走在聚会的人群中,寻寻觅觅似乎在找什么?遇见宿舍里的亲密同学,他诡异地笑着说:路在前方呢,不用找了,她在远方,也许就在咫尺,毕业后难道你们没有再联系吗?想当年我给你递了多少纸条啊,你真是辜负了我这个邮递员……”这爽朗地笑声是我们当时青春懵懂的少年心声。当年是不是初恋现在无关紧要,只是觉得当时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很重,喜欢听同学们谈论她、喜欢远远地看着她,希望在食堂打饭的时候偶遇她、希望在田径场上训练的时候见到她;每次课间休息的时候,总是到走廊上故装放松的样子看一看她们教室的方向,总是以上厕所或是打开水名义路过她们的教室偷偷地瞟上她一样,似乎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人欣慰,一举一动都让人忘怀。在女生宿舍一楼,有学校体育组专门的学生宿舍,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这些体育生总喜欢坐在门外的走廊上,边吃饭边评论过往的女同学,喜欢将教练批评我们训练时出现的孤僻肢体动作运用到她们走路的姿势上,这个同学重心后移、那个同学身体前倾等等,时间长了,好些女同学只要远远的看着我们坐在一起望着她们时,连走路都显得有些不自在,无聊无知的行为被管理女生宿舍的阿姨知道后,对我们提出严厉批评后才结束。现在想想真是可笑至极。

走在校园里,在曾经熟悉的角落寻找自己的回忆。还记得为了去看一部好的录像,一直熬到深夜、熬到值班查铺的老师离开宿舍楼才悄悄起床,借着微弱的路灯偷偷地翻越铁栏杆,爬围墙出去到县城的录像厅。记得第一次随同学翻越铁栏杆时,摸着栏杆上的铁尖倒刺,心里直突突,站在顶上随着栏杆晃荡,又怕被老师发现,又担心自己会被铁尖倒刺扎着,时间长了也慢慢习惯了。校园里有很多桃树、桔子树和葡萄,每到水果快成熟的季节,总少不了同学们的光顾。我们宿舍楼前的山坡上有一片桃树林,每到成熟季节,红彤彤的桃子引诱着我们多少的馋虫。山坡比较陡,大家只能远观而不能近摘。每次训练结束后,趁周围无人之际,我们几个体育生在山坡下换上训练用的钉鞋,一个助跑、一个冲刺我们就进了桃园,专挑大的红的,次数多了也没有见人发现,自认为我们手段高明、技艺高超,甚至向关系好的同学炫耀,其实没有想到管理果园的职工正远远的看着我们。后来这位善良的职工告诉我们说,几乎你们每次进果园他都知道,只要你们不糟踏果树,他都不会制止,看着你们每天训练那样辛苦,吃一点水果全当补充营养吧。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对我们也很包容,时不时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照顾我们。每到周末,体育组组长刘明树老师都要让我们几个家庭较穷的学生去家里吃饭,看着满桌子的菜肴、品尝师母精湛的厨艺,慢慢地我们就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家;每次到食堂打饭时,窗口的阿姨看到我们体育生的饭钵时总是先打主菜、再打饭、最后再浇盖一些汤汁,总是怕我们吃不饱;还有我的同学李海兵,每次帮我把晚餐带回宿舍时,总还要提上一桶开水,将饭盒放在开水里来保温,让训练回来的我不仅能吃上热饭,还能洗一个热水澡来解乏……

高中同学毕业相聚教室(再相聚我们美丽依旧)(2)

走在校园,香樟树的清香依然如故;再聚会,感情依旧,师生情浓。

高中同学毕业相聚教室(再相聚我们美丽依旧)(3)

作者:肖东红

作者简介:

肖东红,岳阳县一中95届90班毕业,中南大学工学学士,现在西安工作。

本文系应岳阳县一中40周年校庆征文所作,原文标题为《再相聚美丽依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